临床研究中常用的随机化分组方法有哪两种

如题所述

临床研究中常用的随机化分组的两种方法有简单随机、区组随机。

一、简单随机又称完全随机,是指以特定概率将受试者分配到每个治疗组,分配到每个治疗组的概率可以相等(例如,1:1 分配给试验组和对照组),也可以不等(例如,2:1 分配给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随机分配到各个治疗组的概率与受试者的基线特征或预期结局等因素无关。

简单随机分配具有以下性质:

1、对每位受试者进行独立的随机分配。

2、每位受试者被分配到同一治疗组的概率相等。

因此,简单随机分配只与样本量和分配比例有关。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实施,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随机分配的不可预测性。

简单随机分配的缺点是,在各个时间段内入组受试者的实际分配比例有可能不同,大多数临床试验是按时间顺序招募的受试者,如果某个基线协变量为预后因素,且该协变量在不同时间段入组的受试者间差异较大,采用简单随机分配则可能导致该基线协变量在组间分布不均衡,从而引入偏倚。

二、区组随机是指将受试者在每个区组内进行随机分配的过程。

区组长度(区组内计划入组的受试者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关键是区组长度需保持盲态,不应在研究方案中描述区组长度,除设定随机参数配置文件的人员外,受试者、研究者以及参与试验的其他相关人员均不应知晓区组长度。若区组长度的盲态保持遭到破坏将对试验造成严重偏倚最终影响疗效评估。

例如,非盲试验中,若研究者事先知晓区组长度,同一区组最后一位入组受试者的组别可在入组前获知,从而导致研究者在入组受试者时的选择偏倚;双盲试验中,当有受试者因严重不良事件而紧急破盲后,同一区组剩余受试者的组别有较大可能被推理出。

当随机分配结束时,如果某区组实际入组的受试者例数小于该区组长度,则称该区组为碎片区组。如果一个研究中的碎片区组数量较多,可能影响随机分配比例和组间基线均衡性。因此,应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碎片区组。

区组长度要适中,太长易因碎片区组导致组间分配不均衡;太短则易造成同一区组内受试者分组的可预测性。为减少可预测性,可考虑采用多个区组长度并随机设置,或采用其他预测性更小的随机分配方法。

分层随机

如果某些基线特征(例如,受试者的病理诊断、年龄、性别、疾病的严重程度、生物标记物等)对药物的治疗效应影响较大,一旦这些因素在组间分布不均衡,将影响试验结果的评价。先按重要基线特征对受试者进行分层,然后在每层内再进行独立的随机分配,即为分层随机。这些基线特征被称为随机分层因素。

在分层基础上,如果各层内采用区组随机分配,则被称为分层区组随机。分层随机分配的优点在于,它能确保由分层因素所构成的各个层内的受试者都是随机分配到各个治疗组的,从而保证分层因素在组间的均衡性。

分层随机中,若各层内采用简单随机分配,则有可能导致组间分配比例偏离预先设定值。因此,可考虑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尤其是当分层随机分配所构成的各个层的样本量不能事先确定,而是基于实际入组情况而定时。

若层内采用简单随机分配,往往无法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际随机分配比例符合预先设定,并有可能导致组间基线协变量失衡(当某些层的实际入组受试者较少时更易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各层内组间分配比例符合预设及组间基线均衡,建议采用分层区组随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