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的意思

如题所述

“此事”指的就是上文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些自古以来都无法改变,无法全美的事!
1、释义:月亮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也有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2、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后苏轼被调到密州任职。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3、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2

“此事”的意思是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原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此这里的此事值得是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释义:“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月亮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也有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句诗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0-16
  一、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的意思是——
  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此事石难全: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二、附原文如下: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第3个回答  2011-02-24
“此事”指的就是上文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些自古以来都无法改变,无法全美!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2-2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追问

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的意思!不是诗

参考资料:百度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