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

如题所述

  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因此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1896-1903年,帝俄筑,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日俄战争后,南段(长春至大连)为日本所占,称南满铁路。民国后改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十月革命后,北段由中苏合办。抗战胜利,全线合称中国长春铁路。东清铁路是指沙俄在清朝末期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在中国境
  中东铁路被日收买
  [1]内的一段。
  由满洲里经哈尔滨到绥芬河是中东铁路干线,全长1480多公里;由哈尔滨经长春到大连是中东铁路支线,称南满铁路,全长940多公里。
  编辑本段
  中东铁路大事记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赴俄祝贺沙皇加冕典礼,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允许俄国修筑东清铁路。
  1898年8月东清铁路破土动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由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北部干线(满洲里到绥芬河)和南满支线(宽城子至旅顺)及其他支线,全长约2500多公里,采用俄制1524毫米轨距,干支线相连,恰如“T”字形,分布在中国东北广大地区。
  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通车。
  1903年7月,中东铁 路全线通车,并开始正式营业。日俄战争(1904 年)后,沙俄把南满铁路的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了日本。
  1920年起东清铁路始称中国东方铁路,简 称中东铁路或中东路,长春以北段由中苏共同经营。
  1935年3月,苏联把中苏共同经营的中东铁路作价卖给了日本。1945年8月,中东铁路改称中国长春铁路,由中苏共管。1952年12月31日,结束中苏共管,中东铁路完全由中国收回,归中国所有。
  编辑本段
  《中俄密约》和借地筑路

  沙俄向东扩张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沙俄的侵略势力伸入中国的黑龙江流域。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沙俄先 后强迫当时的中国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入俄国版图。在以后的年代里,沙俄凭借其军事实力,伙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扩张。富饶的中国东北遂为沙俄垂涎。
  沙俄为了增强其对外扩张的实力,进一步侵略和占领中国东北和朝鲜,并与当时也觊觎这两地的日本对抗,于1891年2月决定修筑西伯利亚铁路。
  它把修筑这条铁路一事宣布为“世界性事件”,把这条未来的铁路看作是“加强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工具”,使俄国能“控制太平洋水域的一切国际商业活动”。同年6月,西伯利亚铁路破土动工。到1894 年,该路已修到后贝加尔地区。按原计划,往东的铁路将沿石勒喀河和黑龙江北岸曲折前行,至伯力后再沿乌苏里江东岸向南直达海参崴。但是,一心想侵占中国东北领土的沙俄,却想把西伯利亚铁路取一直线,横穿东北,达海参崴。这样不仅可以缩短距离,而且施工也容易,但最重要的是,它能把中国的东北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这时沙俄便借口原地段地形复杂,气候寒冷,要求中国借地供俄国在中国领土上筑路。
  沙俄要借地筑路
  在中国东北筑一条两端与计划中的西伯利亚铁路相连接的铁路,是沙俄梦寐以求、蓄谋已久的。
  (1)1891年2月,沙俄决定兴建西伯利亚铁路时,就想在未来铁路的某一站上;修筑一条伸入中国境内的
  中东铁路大楼
  支线,以便“直接与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各省通商”;
  (2)1893年2月,俄国学者巴德马耶夫向负责修筑西伯利亚铁路的俄国财政大臣维特献策说: “西伯利亚铁路不仅要修到海参崴,而且应从贝加尔向南深入中国1800俄里,直达甘肃、兰州……”;
  (3)1895年秋,沙俄未经中国政府同意,就派人到中国东北进行勘察。清政府提出交涉,俄驻华使馆答称,俄国兴造西伯利亚铁路,将来可能与在东北日后兴造各铁路相接,所以“自应将满洲铁道所能经过各地情节数端,预先勘查”,并要清政府 训令地方当局“放行无阻”,“量力照料”;
  (4)甲午战争后,中国向日本赔款2亿2千万两白银(包括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索款3千万两), 清政府财政拮据。沙俄便乘人之危,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四厘借款合同》,提供贷款,以图控制中国。 后来,俄、法成立由俄国控制的华俄道胜银行,规 定该银行拥有可以在中国修铁路、开矿山、设工厂, 代收税款等特权。这个银行后来成了沙俄借地筑路的工具;
  (5)1896年4月18日,沙俄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要求中国政府把满洲铁路干线及支线的租借权给俄国公司,而且不能让别的外国人参加。沙俄垂涎我国东北的野心这时已暴露无遗。
  沙俄软硬兼施攫取筑路权
  关于俄国要租借东北兴造铁路事,清政府早有所闻。但它担心此例一开,后果严重,所以后来就以“自造”为由,拒绝了沙俄的要求。这时俄国政府遂指使其驻华使节与清政府纠缠,诡(guǐ)称只有中国满足俄国的要求,“俄国才能保护中国,以免再与日本及其他国家冲突”。沙俄驻华使节还几次到总理衙门,扬言中国若拒绝俄国要求,会直接引起对中国十分严重的后果,进行威胁和恫吓。
  甲午一战,中国被日本打败,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当时,清政府中有人主张改革甲午战争前推行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而采取与外国结盟的政策。这种“结盟”的议论,当时曾尘嚣(xiāo)一时,且大都主张与俄国结盟,因为它曾经“帮助” 中国迫使日本退还辽东半岛。清廷也认为,只要俄国能帮助中国“攻倭胁倭”,中国则愿与俄签订密约,结成联盟。这就是后来李鸿章出使俄京时的“连络西洋,牵制东洋”的思想。
  1896年4月20日,李鸿章作为清廷贺使抵达彼得堡,除祝贺新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外,也负有与俄签订结盟密约的使命。这时,沙俄要借地筑路的交涉,也由北京移到彼得堡。沙俄政府为了夺取在中国的筑路权,对李鸿章一行百般进行拉拢和贿赂,他们在拟定与中国特使会谈计划时,提出要“向使团随员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或者通过他们向他们在北京的朋友和盟友慷慨许诺”。会谈中,沙皇和他的财政大臣维特双管齐下,对李鸿章又压又骗,说什么俄国通过中国东北造一条铁路达海参崴,是为了“保护中国”,将来中国一旦有事,俄国也便于“帮助”,这对俄国和中国都有利,同时还向李鸿章 表示,事成后李可得3百万卢布的“酬劳”,并提议由华俄道胜银行来承办筑路事。
  当时,清廷一心想与俄国结盟对付日本,而俄国一心想通过与中国的空洞结盟,夺取在中国的筑路权。它把结盟与借地紧紧地扣在一起,说中国要与俄国结盟,必须借地给俄国筑路。李鸿章在维特要挟利诱下便签订了丧权失地的《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及其他
  《中俄密约》(原名为《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于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签订,主要内容有;(1)日本侵略俄国,或中国,或朝鲜时,均将被认为与本条约有关,应将本约立即付诸实施;(2)双方商定共同行动,非经另一方同意,不得单独媾(gòu)和;(3)战时俄国军舰可驶入中国任何港口;(4)为便于转运俄国军队和军需品,中国政府允许建筑一条穿过中国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通向海参崴的铁路线;(5)平时俄国有权利用该铁路运兵和运送给养;(6)本条约自清朝批准第4条规定之日起生效。从密约条文可清楚地看到,沙俄之意不在与中国结盟制日,而是在向中国借地筑路。
  同年9月,中俄签订了《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规定俄国对拟建中的中东铁路有建筑权和经营权,并委派华俄道胜银行承办;铁路股票名义上属中俄两国商民(中国出资5百万两白银入股,与华俄道胜银行合伙来经营);八十年为限,期满后 铁路及其财产全归中国;自通车之日起,三十六年后,中国政府有权“给价收回”铁路。同时,合同还规定,中国提供筑路地皮,“不纳地价”;铁路的宽度(宽轨)、行车规章与俄国国内的铁路相同;俄国有权免费运兵;俄国利用该铁路运往俄国的货物一概免税等等,使中国在铁路地段的主权丧失殆尽。《中俄密约》满足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筑路的侵略欲望,但沙俄对外扩张的野心并不因此而有收敛。
  编辑本段
  攫取修筑权

  旅大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控黄海之要害,扼渤海之咽喉,是一个天然的四季港,故为沙俄所觊 觎。《中俄密约》签订后,沙俄虽然夺得了中东铁路 的修筑权和经营权,但为了独占整个东北,进一步 在远东和太平洋进行扩张,它处心积虑地想在中国 黄海之滨觅一军港。例如,沙俄外交大臣穆拉维约 夫早在俄国提出要在中国东北借地筑路时就说过: “只有在旅顺口牢牢地站稳脚跟,并通过铁路支线 使之与俄国连接起来以后,才能在远东事务中坚定 地贯彻我们的意志,必要时就用武力予以支持”。10
  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马关条约》,辽东半岛 (包括旅大)曾割让于日本。但该条约签字后的第 六天,俄国便联合德、法进行干预,迫使日本放弃 辽东半岛。自此,沙俄自己便加快了夺取旅大的步 伐。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与李鸿章会谈 时,曾提出修一条通黄海海岸的铁路支线问题。
  1899年1月,由沙俄控制的中东铁路公司向清政府 提出,要求把筑南满铁路的“优先权”让予中东铁 路公司。此后,沙俄还不断派人到黄海沿岸收集情 报,为占领旅大作准备。
  1897年11月,德国假借山东“曹州教案事件”, 一举派舰占领了胶州湾。这对一心要占旅大的沙俄 来说,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11月23日,沙 俄外交大臣就上奏沙皇,建议俄国立即出兵占领旅 大。12月15日,沙俄在“保护”中国免受德国侵略 的幌子下,出兵占领旅顺口海港。清廷向俄国提出 交涉,要俄国退兵,它拒不撤兵。1898年3月3日, 沙俄便正式向中国提出,要依照德国租借胶州湾的 先例,租借旅大作为海军基地,并扬言,若中国不 同意,俄国海军就要在旅大登陆,同时又故伎重演,用重金收买李鸿章等人。 3月27日,清政府在沙俄压力下被迫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条约规定:(1)租借旅大二十五年,(2)旅顺口划为俄国军港,大连湾内有一港划为军港,余为商港;(3)允 许俄国修筑中东铁路的支线南满铁路,从哈尔滨通 大连。同年5月,中俄又签订《旅大租地续约》,在 租借地四周为俄国划一“隙地”,中国要在“隙地” 做什么事,应取得俄国的“应允”。
  沙俄强租旅大后,实现了它在太平洋沿岸猎取 一个不冻港的野心,从而把它的侵略势力伸展到中 国东北的南部,使整个满洲成了它的势力范围。这 一切又引起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重不安。
  希望被您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4
【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因此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1896-1903年,帝俄筑,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日俄战争后,南段(长春至大连)为日本所占,称南满铁路。民国后改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十月革命”后,北段由中苏合办。抗战胜利,全线合称中国长春铁路。东清铁路是指沙俄在清朝末期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在中国境被日收买。
第2个回答  2023-08-10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方铁路”的简称,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它于1897年开始施工,1903年7月正式通车运营。这条铁路为沙俄在中国东北修建的一条铁路,以便于其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中东铁路建成后,大量资本注入,商贸发展迅速,30多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和银行,以铁路为依托,以商贸为中介开埠,满洲里、富拉尔基、扎兰屯、哈尔滨由此发展起来。十月革命后,北段由中苏合办。抗战胜利后,全线合称中国长春铁路。2018年1月,中东铁路被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