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语专业有关的课题研究!

学校布置的一个课题研究,急!!给出出注意吧!

中英文对比
在同一语境下两种语言的差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25
(1)语言学转向与当代外国文学研究;(2)功能语言学与外国文学研究;(3)认知语言学与外国文学研究;(4)文体学与外国文学研究;(5)应用语言学与外国文学研究;(6)文学语篇的翻译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上的英语词汇教学
"刘世英#曹华 $重庆邮电学院#重庆 %&&&’()
摘 要*英语词汇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课题+从认知语
言学的基本观点出发#主要从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和隐喻的认知观看词义以及一词多义等现象#从词汇的选
择,词义的解释与讲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和用法等四个方面探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什么和怎样教等问题#
指出将认知语言学理论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实践必将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的原型理论-隐喻-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0 文章编号*1&&231/425/&&%6&’3&1’/3&/
一,引 言
无论是英语专业课程还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中#
词汇教学长期以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是因为一方面词汇掌
握的多寡以及程度直接关系到英语水平的高低#而另一方面#
面对数不胜数的词汇以及词典中每一词汇下的若干意义该怎
样进行有效的取舍一直是广大教参编写者,教师和学生伤脑筋
的 事情+就教师的7教8而言#传统的做法是依据教参5若有的
话6#挑选一些被认为是重要的词汇就其诸多义项进行讲解和
举例说明+而学生的7学8则体现为课后照笔记死记硬背+即便
如此#教师的7教8和学生的7学8在多数情况下也不能穷尽单词
的所有意义#因而学生在实际的语篇中不能理解已学之词的正
确含义的情况比比皆是+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尤
其是所涉及的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和隐喻的角度探讨对英语词
汇教学的启示#旨在解决教什么词汇#该怎样讲解和解释词汇
等方面的问题+
二,认知语言学 原型理论 隐喻
认知语言学是在 /&世纪 4&年代末形成的在反对主流的生
成语言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方法+它认为#语言
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和工具#因此其结构和功能也应被看成
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
规律的制约+人的语言能力应看作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因此#认知语言学被定义为7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
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
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学派8+它所关心的问题#用其创始人之一
的 9:;<==的话来说#是语言结构在何种程度上,在何处取决于
人类所具备的一般感知机制,有限的记忆和加工能力#取决于
人们试图利用有限的手段去理解世界的现实状态#取决于人们
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行为+因此#认知语言学的目标具有双向
性#一方面#既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认知活动#是观察一
般认知能力的最方便的窗口#对语言的研究就可以帮助揭示人
类认知活动的奥秘-另一方面#既然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了语言能力#对认知系统的研究也就有助于对语言
结构的研究+
1>范畴化的原型理论
就词义而言#传统的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持有不同的观
点+传统的真值语义学认为#意义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意义是语
言通过指称客观世界里的物体而获得的+为此#真值语义学期
望为句子建立真值条件以便映射外部世界+相反#认知语义学
主要研究词语和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意义不直接反映外
部世界#而是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即7认知8是意义与外
部世界之间的纽带+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系
统#其描写必须参照认知过程-语义不仅是知识客观的真值条
件#还与人的主观认识以及无限的知识系统密切相关+因此#二
者所持的范畴观也不同+古希腊哲学家0?@AB<BCD的客观主义的
范畴观认为#范畴由范畴成员共有的一组充分必要特性来界
定-不同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平等+然而#从认知的角度来
看#所有的范畴都是模糊范畴#同一范畴的成员不是由共同特
性决定的而是由家族相似性决定的-范畴的边界是不明确的#
在边缘上与其他范畴相互交叉+
/>隐喻和转喻
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范畴化能力是以原型为中心向外扩
展的+随着新鲜事物的不断出现#事物范畴也不断地扩大#而人
们并非是无限制地去创造新词语来表达新事物+与此相反#人
类往往是借用已有词语来表达新事物+这是因为新认识的抽象
概念与已认知的事物之间存在关联点#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
之间的映射+这表明语义的发展是人类共同隐喻思维的结果+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而认知语言学则认
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人们认识和表达抽象概念的
强有力的工具+比如 9:;<==就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
表达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量的隐喻
存在于语言的词汇系统中+这一现象应引起教师在词汇教学时
加以重视+总之#隐喻和转喻是人们重要的认知方式#对人们认
识事物以及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1>词汇的选择
首先#认知语言学从理论上支持英语词汇教学+词汇基本
E1E
等级理论为语言教学中的词的运用频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构
成合成词的概率和扩展的隐喻意义的使用频率也较高!这对词
汇教学有重要意义"从范畴的层次观来说!如上所述的基本范
畴的特点!加上大部分隐喻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基本范畴等级上
发展的!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决定了
基本层次范畴的词汇应置于优先地位!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教
师可按词汇的有用性和使用频率将词汇进行整理汇编!逐渐扩
大学生的词汇量"当然!使用频率不是确定词汇教学优先顺序
的唯一的标准!其他标准如用于定义和构词的价值的大小#文
体中性的程度#大脑激活的速度等因素也应在考虑之中"这些
标准与认知语言学中对基本范畴等级词汇#上位范畴和下位范
畴的区分标准具有一致性"这样从理论上解决了词汇教学的先
后问题"
$%词义的解释与讲解
认知词汇语义学试图将原型理论和范畴理论的主要观点
用于词汇的一词多义的分析"其结论是&
’()词不能以一个事物成为范畴成员所必须满足的必要的
和充分的条件来决定其意义!而是由心理过程’即原型)来决定
的"
’$)词义范畴表现出家族相似结构"
’*)词义范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原型义项身份!即并不是
每一个义项都可以同等的地位代表该词义范畴!而原型义项最
能代表该义项范畴"
’+)词义范畴没有明确的边界!随着范畴的扩展其边缘变
得越来越模糊!并且出现与其他词义范畴的交叉"
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怎样对单词的众多
意义进行选择呢,由上可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等级结构理论
认为!在众多的词义中!有一义项为原型!这是最基本#最先产
生的义项!是该词的中心义项!而其他义项由于与基本义项具
有隐喻或转喻关系而成为同一词的义项"教师了解到这一点!
就不难明白词义的不同地位!从而可突出教学重点"因此!在词
汇教学方面!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一个词的意义不是固定不
变的!而在于人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来源于人的认知形成的
相互联系的多义范畴"词义范畴的边界也不是固定的#明确的!
而是变化的"当然!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高低直接对词义在语句
中的正确理解与否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一词多义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是其产生的内在
认知基础和规律"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反映!而隐
喻和转喻认知机制在词语语义范畴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基本词义由于隐喻和转喻的作用发展了其他义项!其中有些意
义 已从修辞意义转换成了-字面意义.!这个过程被称作-词汇
化."汉语中的-头.和英语里的-/012.的词义发展很能说明这
一点"下面从概念隐喻对此加以论述"
概念隐喻可分为四种!即通感型概念隐喻#方位型概念隐
喻#实体型概念隐喻和结构型概念隐喻"通感型概念隐喻是指
用某一感觉中枢产生的感觉概念去隐喻另一感觉中枢产生的
感觉"方位型概念隐喻指的是用具体方位的空间概念喻指情
感#精神#社会地位#价值观念等抽象概念"实体型概念隐喻是
将抽象的#模糊的概念用具体的#有形的实体来理解或体验"结
构型概念隐喻是借助一种事物的结构去理解另一种事物!即是
用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
总之!认知语义学认为支配着一词多义现象的不同意义之
间关系的原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语义的发展与变
化主要发生在词汇平面上"传统的词汇语义学更多地将词义的
变化归于历史和社会的因素"但认知语言学则认为!历史社会
因素是外因!其内因则是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教师了解这
一点!不但可以清楚讲解重点词义!而且可以很好地向学生解
释一些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不仅了解
词义的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其演变机制!提高信息加工率!增强
词汇的记忆效果!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最终实现英语
水平整体上的提高"此外!了解语言的隐喻性本质及其隐喻概
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喻性的语言和习语"
*%词汇的文化内涵
3450606和78/9:92认为!认知范畴的原型并非固定不变!
而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依赖于储存在人们心中的认知
模型!而认知模型又最终依赖于文化模型"换句话说!同一个词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和在不同的时代其原型意义并不一
样"认知模型不是普遍存在的!而是依赖于人们成长和生活的
文化"因此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这一观点!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
教学时!要特别留意因文化模型的不同而导致的英汉词汇文化
内涵的差别"
+%词汇的用法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除对词汇意义进行讲解说明以外!对
某些词往往还要进行搭配上的讲解"在对英语动词进行词汇教
学时!教师经常的做法是向学生说明该词后面接不定式还是动
名词!然后再举例说明"因此!在传统教学中!不定式和动名词
的区别和功能很难说清楚!对其用法只能一一说明!而这些说
明之间也毫无联系!学生只能逐一加以记忆!使不定式和动名
词的区别成为学生学习动词用法的一个难点"而认知图式对此
作出了统一的解释&不定式表示某一情景是以个例为出发点被
感知!而动名词表示某一情景被当作一个完整的认知输入而不
注重其个例"语言的认知观认为!所有不定式和动名词的不同
用法可以归结为来自这两个认知图式"不定式被用于指将要发
生或意欲发生的具体事例;而动名词则用于对事件事实一般的
陈述或用于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或心理经历"
四#结 论
本文着重从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和隐喻探讨了词汇教学中
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可以看出!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给语言
教学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从词汇教学
的角度而言!教师应转变语言观念!在词汇教学中贯穿认知语
言学的基本观点!更新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蒋国学%隐喻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学报!$??*!’$)%
<$=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AAB%
<*= 赵艳芳%认知的发展与隐喻<>=%外语与外语教学!(AAB!
’(?)%
<+=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C= 於宁%-通感.与语义演变规律<>=%修辞学习!(ABA!’D)%
E$E
$??+年第D期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G3HI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