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见过杜甫吗

如题所述

李白见过杜甫,共见过三次面!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会合,是中国诗歌史和文学史上的一大盛事与佳话。过去学界长期认为,李白(701-762)与杜甫(712-770)一生总共见过三次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当时正蹭蹬不遇的杜甫。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终于见面了。这是他们的“第一次”。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人人赞誉;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11岁,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一见如故,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亲如兄弟。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和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两人如约到了梁宋。这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著名边塞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


翌年即天宝四年(745)秋,李白与杜甫在东鲁(齐州或兖州)第三次会见。此次李白是从任城赶过去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同行共眠,互相酬唱,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微博)江东,而杜甫则返回京城长安。

此后十余年,他俩就似乎再也没见过面了。但杜甫一直非常想念李白,曾多次写诗回忆他们在一起交往时的情景。李白死后,杜甫又写诗悼念他,并给予他崇高的评价。(可奇怪的是,李白在其诗文中似乎从未提及过杜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3
不但见过,关系还不错
郭文指出,"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那年三月,李白离开朝廷,四月途经洛阳,两位诗人相见。尔后同往开封、商丘游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赋诗作歌、亲同手足。

李、杜互相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时常挂念着李白的衣食住行,担心他被贬逐以后的安全:“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些诗句对李白遭诬受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对杜甫非常敬重。他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由于杜甫不在身边同游,“齐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鲁酒”也提不起酒兴,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13
李白见过杜甫
幸遇杜甫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谪仙像
[4]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