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小故事50~150字左右

如题所述

上世纪40年代,在昆明联大当教授的闻一多先生,薪水不足以养家,妻子多病,家里孩子多,生活难以维持。他曾到中学兼课挣钱以补贴家用。但只教了一年就被学校以“向学生散布民主自由思想”的罪名开除。朋友出主意:刻印章。 于是,昆明市的市面上,便出现了闻一多治印的“润例”。不过靠熟人弄来的小生意几乎挣不到钱。情急之下,闻一多备了一张桌子,打算去设摊。 闻一多的印摊只摆了一天,就被人劝了回来。可是不摆摊,一家人怎么生活?最后,校长梅贻琦联络朱自清、沈从文等11名教授,联名在报纸上为闻一多刊登刻印广告,让他在家里“设点”代人刻印。 广告定了“金石润例”之条例:“石章1200元,牙章每字3000元,边款每分字作一字计,过大过小加倍。” 昆明人有收藏象牙章的爱好,加之又是大学教授出手刻印,生意便源源而来。两年多,闻一多在印谱上留下了1400多方印。久而久之,闻一多手指头起了大疙瘩,眼睛也花了。闻一多便自我解嘲:“我是一个手工业劳动者。再苦也得刻呀!”

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流囚 ”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1944年初夏 ,向共产党人周新民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周新民请求党组织后告诉闻一多,认为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更有利于在民主运动中发挥作用。

两个故事、你看看哪个好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2
1925年,闻一多怀着一腔挚爱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看到的却是“五卅”惨案的斑斑血迹,“如花的祖国”满目疮痍。他失望、他愤懑、他迸着血泪沉痛地叫喊: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发现》)
他迷茫、他悲伤、他呐喊:“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发现》)
祖国沉沦,山河破碎!闻一多痛心疾首不已,他深情地把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作从母亲身边掳走的七个孩子,声声啼血地泣喊: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
70年来,这撕心裂肺的呼唤时时刻刻地撞击着炎黄子孙的心扉!朱自清称他是“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爱国诗人”。
1928年1月,闻一多的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集中体现了他所倡导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新格律诗理论,从而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