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需要理解》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作文

如题所述

我们需要理解 现代社会,已进入了地球村时代,信息爆炸,人们的交往非常方便快捷,在这样的一个多元 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生活方 式乃至不同的社会制度。因此我们需要理解,只有理解,才能消除隔阂、歧见,才能走向沟 通、团结。 “泰山不辞土壤,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 。我们要有泰山一样的沉稳, 有江海一样的胸襟。要像“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那样去理解别人,什么狡猾、自私、 阴险、虚伪都可以理解,都可以承爱,这样才显得我们的伟大、宽阔、坚毅、刚强。 春秋时鲍叔牙理解了管仲的自私, 也理解了管仲的贪生怕死, 向齐桓公举荐管仲做了自己的 上司,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因为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解,才有了战国时代文学的繁荣。 因为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猜忌,才有了汉以后时代文化的衰颓。 因为理解,才有了连战的“破冰之旅” ,才有了宋楚瑜的“搭桥之旅” ,才有了两岸党主席的 亲切会谈,才有了两岸关系新时代的到来。尽管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但我们都是中国 人,在这个前提下,什么都可以理解。 社会是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爱好,不同的经历的人都要相互理解。 父母要理解子女,才能消除代沟;老师要理解学生,才能消除隔膜;上司要理解下属,才能 凝聚人心。 但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反面的例子 : 因为慈禧太后不理解康梁的戊戌变化,才导致外族入侵,内乱纷乘的局面的出现。 因为蒋介奇不理解共产党的和平建国的方案,才能三年残酷的解放战争的发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革的十年浩劫时期,社会充满了猜忌,全然不知理解,种几分自留地, 上街卖一担蔬菜被斥责为自私自利; 穿一件花衣服, 唱几曲民歌, 被批评为有资产阶级情调。 当时,生产、生活方式极端单一化,因为不能理解而导致朋友疏远、亲人反目的悲剧比比皆 是。 深邃的天空,能理解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能理解惊涛骇浪一 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 当今时代,人们更习惯于追求生活的个性化、自由化,这更要求我们加强理解,用理解消除 仇恨,用理解加深友情。只要我们人人都能理解,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没有猜忌,没有 怨恨,没有战争的美好人间。 我们需要理解 “理解万岁,理解万岁……” 这是大人们的口头禅,他们总是希望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当我们理解了他们,他们理解了我 们了吗?他们知道我门的心声吗?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这是 20 世纪的学生在呐喊。21 世纪的学 生在呐喊什么呢?他们在呐喊“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名名名,学生的命根。 (注:名即名 次。 ) “唉!好不容易才考完,终于可以放松……“话说了一半不说了。因为想到后天还要考试, 而且考完了还要排名次。考倒数那就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分数改出来了。 ”班级里“轰”的一声冲出教室,跑进办公室。出来时,有的欣喜若狂, 有的垂头丧气。回到教室,掏出计算机, “嘀嘀嘀”的算了起总分, ‘你总分多少。“你总分 ’ 多少”等到全部问完然后自己排起分数。 名次表贴出来了,又是“轰”的一声冲过去,有的从上看,有的从下看。看到了自己的眼睛 都快瞪出来了,仿佛再看看能把自己的名次提高一点似的。 名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接受能力,也许有些人因为名次而努力学习,而有些人因 为名次而厌恶学习,甚至放弃考试。 我们需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大人们眼中只有结果没有过程。我们是在过程中长大的, 而不是在结果中长大的。 名次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努力与未努力吗?代表着进步与退步吗?代表着好与坏吗?名次只 能代表大人们眼中的我们,并不能代表我们本身。 请你们听听我们的心声吧!多一些关爱和爱护。 我们需要理解 我们需要理解,我们要做我们想做的事。我们需要理解,我们不想被大人看不起。我们需要 理解,我们想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理解,我们想对你们说我们想说的话...... 你们能理解我们吗? 我们的生活是枯燥的, 每天的学习和升学的压力, 让我们很烦......你们了解我们吗?我们 却少沟通,却少交流。 每每看到你们辛勤的劳动,还要为我们的学习关心、身体关心、前途关心......我们想说我 们已经长大了。 是你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我们坐在教室的学习机会,是你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们有求知的机 会......但你们最看重什么呢?-----成绩! 成绩以外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呢? 我们玩耍是因为我们学累了,需要放松。我们交友是因为我们想扩大交际,获得为人处事的 经验。我们固执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叛逆是因为我们有你们不懂的原因。我们渴 望理解! 从前有一位花匠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葡萄树,夏天葡萄藤结了不少葡萄,他很高兴,想与人分 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邻居。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 吃!多少钱一斤?”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 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少妇, 她有点意外, 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警 惕。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

其实我们也需要理解(沟通) 其实我们也需要理解(沟通) ——被无情抛弃的学困生的呼唤建水五中 高云宽 [摘要] 沟通是一剂拯救学困生的重要药方,它虽然苦口但利于行,使我们能对 自己的行动(行为)对症下药;沟通是一缕温暖和煦的春光,它温暖了孤寂无助 的心灵,让我们打开了相互之间的内心世界;沟通是架在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它 拉近我们相互之间的距离,使我们之间亲密无间;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 中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活动过程。它在中学生 的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了解与掌握心理沟通的方法与技 巧,并熟练应用于工作当中,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起到了十分 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 放在了优生们的身上,而忽略了对学困生的关心与理解沟通,救救学困生,他们 同样需要理解、沟通,更需要关爱。 [关键词] 学困生 理解沟通 教师 和谐关系 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理解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我们搞好班级工作的重 要条件之一。 理解沟通, 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 即理解对方, 接受对方, 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 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 产生的背景, 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 体谅其具体情境, 知其所想, 在情感上, 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很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 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可以产生“教师期待效应”,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爱戴 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有 巨大的调节作用。可以说,师生理解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当好班 主任和科任教师,搞好班级工作的成功方法之一。 一、心理投入是理解沟通的重要基础 如果沟通是一剂拯救学困生的重要药方, 那么心理投入是配制这一剂药方的 重要基础和,它虽然苦口但利于行,使我们能对自己的行动(行为)对症下药。 我们对学生的心理投入,不是教条的、机械的,也不是“惟学生意志论”,它 是以班级履行社会职能、维护社会规范、保证班级稳定性、促进班级学生个性全 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属的。 对班级日常管理的心理投入,表现为建立班级良好人际关系中情感的投入。 班主任应对学生开诚布公地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以求得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形 成强有力的班级凝聚力。情感的投入,应避免师生间的相互猜疑、相互排斥,乃 至相互敌视,为班级创造性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氛围,使班级成员保持良好 的心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情感的投入,能进一步把握住潜藏在学生深层次 1 意念中的思想脉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措施,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干 扰:尖子学生去掉“ 自傲”,学困生去掉“ 自卑”。教师应把学生作为朋友、亲人, 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事。当学生感到学校的 可爱、 教师的可信时, 身心就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 相应也就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古人所说的:“ 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这种情感因素的集中反映。班主任应强化 班级管理,重视情、理交叉感应效应。科任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本 着这种思想去工作。 我们有的老师在工作中就缺少心理投入的实施和耐心, 对学困生更是没有耐 心和功夫,总是说学困生是无可救药,总是把学困生的诸多不是挂在嘴边,总是 简单的几句粗暴的话语打发和敷衍过去,甚至对学困生是不理不睬,甚至把学困 生的诸多不是的责任推给他人,且大声疾呼曰“现在的社会太复杂了,现在的学 生太难教了,教师这份工作是干不成了等。 ”可谓是“友邦惊诧论” 。真的是我们 的学困生无可救药了吗?真的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希望了吗?难道我们自己不应 该自己来反省一下我们的工作职责吗? 二、了解和爱心是理解沟通的根本 如果沟通是一缕温暖和煦的春光,那么了解爱心是就是播撒春光的天使,她 温暖了孤寂无助的心灵,让我们打开了相互之间的内心世界。 1.对学生应有充分的了解。 这是做好心理沟通的前提, 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 多问、与学生交谈和教师平常的观察等。多问就是问学生有什么新的打算,适应 不适应班级和学校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经常关心 他们的生活、学习等,主动向其他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以求更深入地了解各位同 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交谈则可以在正式场合, 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 关键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 虑,打开心扉。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是一个十分了解学生,而学生也一定 十分喜欢这样的老师。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部分老师在这一方面却做得不 好, 似乎老师的工作就只是教书, 我上完自己的课后其他的事情是班主任的事情, 于是不会主动地抽一点时间去了解一下学生情况等, 因此这一部分老师的工作情 况并不是那么的理想,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的理想,甚至是经常与学生 发生这样那样的一些不愉快,总之一句话了解学生真那么难吗? 2.对学生要有爱心。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 地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前进。老师真挚的爱,能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 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仰慕心理,他们才会向教师敞开内心的世界。因此,作为 班主任和老师, 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寓理于情, 情理结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应该热爱每一位学生,不因他的学习成绩好 而特别抬高他,也不因他成绩差而厌恶他,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力求把每 个学生都塑造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说到爱心,那不同于私心,它需要我们用爱 人之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位学生, 用宽广的胸怀去包容身边的每一位学生的优缺 2 点。 但是我们中的有些老师只会爱护他的家人对于其他人来说, 他就心不在焉了。 因此我认为如果没有宽广胸怀的人你干脆不要教书。 三、心理平衡是心理沟通的最终目的 如果沟通是架在心与心之间的桥梁,那么心理平衡是拉住桥面的钢索,它拉 近我们相互之间的距离,使我们之间亲密无间。 心理平衡是自己受到尊重和信任而产生的一种舒畅欢快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 理状态是健康向上的,有助于学生解决心理矛盾,避免心理冲突和离心趋势。 1.心理平衡有利于学困生避免过度焦虑,防止心理障碍的产生焦虑过度是学 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 由于“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殷切的希望以及社会多方 面的因素的影响,学生时刻处在过度焦虑状态之中,极易导致认知水平失常,反 应能力下降。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就是患者的潜意识自我压 抑,把心理冲突压抑在潜意识之中,久而久之,这些“心理内容”便积聚在潜意识 里,到了一定时候,便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例如:学困生本身违反校规校矩的 情况比较多一些,我们有的老师在工作中就缺少心理投入的实施和耐心,对学困 生更是没有耐心和功夫,总是说学困生是无可救药,总是把学困生的诸多不是挂 在嘴边, 总是简单的几句粗暴的话语打发和敷衍过去, 甚至对学困生是不理不睬, 从来不会给这些学生一点鼓励,或是找一点人家的优点给予表扬。但当个体心理 平衡时,就能积极地防止焦虑过度及其心理障碍的产生。这是因为平衡的心理状 态易产生恬静的心境,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个人情绪,“胜不骄,败不馁”,并尽 快地找到缓解精神紧张的途径,及时宣泄、排解自我压抑。 2.心理平衡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般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 学生们一方面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成人感” “ 突出,渴望自主、独立,尤其不希望别人把他们当“ 小孩”看待,喜欢自我表现;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幼稚的特点,偏激,易激动,好冒险,对生活充满幻想,在生 理和心理方面,都存在着自己想解决又解决不了的特殊矛盾。面对这样一个独立 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同时存在的特殊时期,我们在充分发挥德育功能作 用的同时,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学生以平和的心理状态面对这一切,并 处理好这一特殊阶段的特殊矛盾,安全度过心理上的“断乳期”。 3.平衡的心理易让人产生稳定持久的心境 它对于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推动作用,它可以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活动效率,增强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 心理成熟度的加快。 总之, 师生间的理解沟通是我们搞好工作的的必要条件。 师生间只有达到“心 心相印”的心理沟通,班级里的每个成员才能对集体产生归属感和依附感,对教 师产生崇敬感和亲近感,教育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和谐的班集体才会逐渐形成。 因此,让我们一快行动起来,救救学困生,他们同样需要理解、沟通,更需要关 爱。 3

我成长的路上需要你的理解
九年九班 李颖
你家孩子考了多少分 哎呀125分呢,这么多呀,我家小颖 考不了那么多
听到这我知道了,有时我们家的邻居在显摆他家孩子的分数,这样我回家又免不了一顿臭骂,真让人寒心.
是,妈妈当你骂我的时候,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没有!你站在我的立场考虑过吗 没有!你为我的自尊考虑过一点儿吗 没有!那么你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你这个母亲当的称职吗 你伤了我的心知不知道 你把你的面子丢掉的责任都强压在我的身上,你知不知道我有多么难受,我的心在滴血,你没有体会到那么一点儿.
是,我是成绩不好,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会十全十美,你为什么只看到别的孩子的优点,而只看到了我的缺点,你是不是只有在失去我的那一刻起,才真正发现其实我并不是一无事处.
我自飞扬
选择
九年七班 张宇
我的路,我选择.
我凭借父母的引导,来到这多彩的人间,踏上了这人生的起点;现在我要从这起点出发奔向遥远的彼岸.
我啊!我必须三省吾身,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做出明智的选择.我懂得:我单薄的双臂激起的浪花远比不上巨澜壮美,但它同样是人生舞台上一个难得的画面;我深知:我的身躯每一寸的前进微小的可怜,但它同样是人生巨著中不可缺少的字句,标点;我坚信:我的路,只有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的双脚才能奋力于适合自己的路段……只有这样,我才能有效地通过生活的每段里程,才能顺利地登临事业的各个站点,才能胜利地到达属于自己的人生彼岸.
生活中处处面临选择,大事小事都面临选择.例如我们是学生可以选择写作业或不写,但结果却截然不同.选择写作业是我们做学生的义务,身为学生如果连基本的作业都完成不了还谈什么其它的.如果我们不去写作业,当然可以,不过对我们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当面对困难时,我们可以选择面对,也可以选择逃避也是一时轻松而已不可能永远轻松,困难还依然存在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战胜它.所以选择面对只要战胜困难就成功了,胜利了,不用在困难的阴影下.
我的路,我选择!我选择普通,我选择平凡!一切由我来做主!
努力,请从今日始
九年五班 郑悦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那许多我做过的蠢事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幻想,二是懊悔.然而幻想往往成为泡影,懊悔从来无济于事.而这样的蠢事要彻底不干,又谈何容易 人们都喜欢幻想未来,预测明天,然而明天并不由人们的意志来决定,人们幻想,预测又有什么价值呢 可惜的是,我们在幻想的同时,却让属于我们的今天的光阴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人们常常在陷入困境或遭受挫折时,衰叹不幸,追悔过去,然而昨天已不再属于人们,逝去的已永远失去,人们的衰叹,追悔还有什么意义呢
人们常说占有的东西一旦失去了就会更感觉到它的珍贵,时间觉不也是如此 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07
 “理解万岁,理解万岁……”
  这是大人们的口头禅,他们总是希望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当我们理解了他们,他们理解了我们了吗?他们知道我门的心声吗?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20世纪的学生在呐喊。21世纪的学生在呐喊什么呢?他们在呐喊“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名名名,学生的命根。(注:名即名次。)
  “唉!好不容易才考完,终于可以放松……“话说了一半不说了。因为想到后天还要考试,而且考完了还要排名次。考倒数那就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分数改出来了。”班级里“轰”的一声冲出教室,跑进办公室。出来时,有的欣喜若狂,有的垂头丧气。回到教室,掏出计算机,“嘀嘀嘀”的算了起总分,‘你总分多少。’“你总分多少”等到全部问完然后自己排起分数。
  名次表贴出来了,又是“轰”的一声冲过去,有的从上看,有的从下看。看到了自己的眼睛都快瞪出来了,仿佛再看看能把自己的名次提高一点似的。
  名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接受能力,也许有些人因为名次而努力学习,而有些人因为名次而厌恶学习,甚至放弃考试。
  我们需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大人们眼中只有结果没有过程。我们是在过程中长大的,而不是在结果中长大的。
  名次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努力与未努力吗?代表着进步与退步吗?代表着好与坏吗?名次只能代表大人们眼中的我们,并不能代表我们本身。
  请你们听听我们的心声吧!多一些关爱和爱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