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父吟》是一首怎样的歌曲,诸葛亮喜欢吟诵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走出齐国临淄城的城门,遥望城南的荡阴里(地名)。那里有三座坟墓,形状大小非常相似。请问这里是谁家的墓地,是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续的。他们的力气能推倒南山,又能斩断地脉。不料他们一朝遭到谗言,两个桃子竟然杀死了三个勇士。谁能够想出这样的奇谋?他就是齐国的国相晏子。
《梁父吟》讲的其实就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据说这事发生在齐景公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分别是: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接。由于三人勇猛善战、战功卓著,不把一般人放在眼中,显得有些骄纵,就连当时的齐国国相晏子也对三人有所不满,担心三人会祸害齐国,于是晏子劝说齐景公杀了三人,齐景公虽然觉得可惜,但是晏子的话也有道理,于是就答应了晏子。
于是晏子就想了一个计策,他借齐景公之名,召来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接三位勇士,然后拿出2个逃子说要奖赏三人,并对三人说,你们谁的功劳大,桃子就奖赏给谁,公孙接第一个出来说:我曾经捕杀野猪、搏杀老虎,所以我得一个桃子。
田开疆第二个说:我曾经两次率军打败敌军,所以我也得一个桃子。最后,古冶子说:我曾经在河中勇斗大鳖,不仅救回了国君的马,还救回了国君,我的功劳会不如你们吗?我却没有桃子吃!说完古冶子还拔出自己的宝剑。
古冶子的话说完了,公孙接和田开疆就觉得不好意思,两人本来就是自视甚高的人,现在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同时两人也是热血的急性之人,马上就拔出宝剑自刎而死,古冶子一看到公孙接和田开疆自杀而死,开始感到内疚,因为自己一句话就害死了两人,感到非常悔恨,同时在强烈的自尊心之下,古冶子也用剑自杀了,就这样晏子一个小小的计谋,就导致了齐国三大勇士的自杀身亡,这就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一方面可以看到骄狂必惹来众多非议,最终自取祸败。历史不乏“狡兔死,走狗烹”的警人事例。所以诸葛亮一生都很谦虚,即使位高权重,待人却很恭敬。诸葛亮在警示自己和身边的人:骄狂必自取祸败。所以诸葛亮一生都很谦虚,即使位高权重,待人却很恭敬。
另一方面,也是是为了告诫自己,绝对不要做晏子这样的人物,他不屑于像晏子一样对待勇士采取计谋杀害的办法。反映了诸葛亮爱惜人才,是个光明磊落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隆中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开头一句写道:“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梁父吟”又作“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梁甫,即梁父,山名,在泰山下。《梁父吟》,大概是说人所死后葬在此山,是为死者所作的葬歌。三国时蜀相诸葛亮曾作过一首《梁父吟》: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中阴谋,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之者,相国齐晏子。
这首《梁父吟》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相国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第一句“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点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齐国,齐国的“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第二、三句由眼前所见的坟冢,想到墓中所葬之人。这里所说的“田疆古冶子”实际上是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人。这三人应该说是这首葬歌吟咏的对象。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这一句是对“三杰”过人本领的高度概括(其中不免有些夸张的意味)。田开疆是齐景公麾下的一名能征善战的大将。当时,齐景公要在诸侯国中称霸,徐国不服,齐景公使田开疆讨伐,大败之。为景公确立霸主地位立下汗马功劳。古冶子,胆勇过人,能急君难。景公造访晋国,过黄河时,船头爱马把河中巨鼋拖入深渊。古冶子脱衣持剑跃入水中,凌波逐浪,与巨鼋展开搏斗,力斩鼋头,救回景公爱马,因此深得景公赏识。一次,景公带公孙捷在桐山狩猎,忽然山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虎,咆哮着直奔景公坐骑,景公大惊。公孙捷从车上跃下,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救了景公性命。因此在景公宠爱有加。后来,这三人相互钦慕,结为兄弟,号称“齐邦三杰”。
“一朝中阴谋,二桃杀三士。” 三人挟功恃勇,傲视公卿,就连对景公也是你我相称。三人还与朝中佞臣暗中勾结,为所欲为,相国晏婴深以为患。为了齐国大计,相国晏婴早想除掉他们,又投鼠忌器,怕事情不成,反遭景景公不满,一时无计可施。一天,鲁昭公携叔孙婼大夫访问齐国,齐国晏婴陪同景公接见。适时,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也在场佩剑护卫。晏婴计由此生。酒宴间,晏婴奏请献园中蟠桃为两国国君祝寿。此桃几十年一结果,色美味甘,为世间珍奇,人意食之荣。席间共有七人,晏婴故意上蟠桃六枚。鲁国君臣各食一枚,景公、晏婴各食一枚,还余下两枚。此时晏婴提议在场诸臣中谁功高劳重,谁吃一枚,以资嘉奖。公孙捷先讲打虎救驾之功,吃得一桃。古冶子次述斩鼋之劳,吃得一枚。轮到田开疆,已无桃可吃。田开疆“平徐”之功最大,却未能享受应得的礼遇,深感耻辱,愤然拔剑自刎。公孙捷、古冶子与田开疆相比,自感功微劳轻,先吃蟠桃心中有愧,也相继自刎。这样,晏婴不费吹灰之力,以区区“二桃”,实现了“杀三士”的“阴谋。
“谁能为之者,相国齐晏子。”最后一句,既表达了诸葛亮对晏婴过人智谋的赞叹,又含蓄地表达了一代英杰误中“阴谋”,身死而不自知怜惜之情。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