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汉字的书写艺术的资料!

我要的是书写资料(书法等)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流览历代书法,"晋 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 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徵。 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於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

一: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於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绍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於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二:史前至夏--混沌萌生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於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於异地,留于异时,於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 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 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不是真 正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著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绍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於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裏头文化和二裏岗文化。二裏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 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裏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裏 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 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三:商至西汉--浑然入序的书法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 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一)各种书法体简介:
1:甲骨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 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於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划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2: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 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於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於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 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於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 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
此时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3:石刻文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
4:简帛墨迹
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 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中国书法经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战国时期,由於诸侯割据,因此殷商以来的文字,在诸侯各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书法的形态和技巧亦呈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北方的晋国的"蝌蚪文",吴、越、楚、蔡等国的"鸟书",笔划多加曲折和拖长尾。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种浓厚的形态,替之以修长的体态,显示出一种圆润秀美,如《攻吴 王夫差鉴 》。这时期留存的大量墨迹,为简、帛、盟书等。
(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 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於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 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四: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

(一)两汉书法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鲨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 ,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 至於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杨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 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於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汉代创兴草书,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著重大意义。它标志著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二)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 《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
2:两晋时期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 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 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 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 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 鉴 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於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3: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 基差异之处
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 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五:求规隆法--隋唐五代

(一)隋朝书法:
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
1:平正淳和 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
2:峻严方饬 如《董美人墓志铭》等
3:深厚圆劲 如《信行禅师 塔铭》等
4:秀朗细挺 如《龙藏寺碑》等。
(二)书学鼎盛的唐代:
1:唐朝书法简介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 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 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著力,遂於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 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 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2:隋唐五代书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隋至唐初。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唐初以楷书为主流,总特点是结构谨严整饬。
(2):盛唐、中唐阶段。
盛唐时期书法,如当时的社会形态追求一种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颠张醉素"(张旭、怀素)之狂草,李邕之行书。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至此中国书法文体已全部确定下来。
(3):晚唐五代阶段存唐遗风。
西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由於国势衰弱和离乱,文化艺术亦呈下坡之势。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 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势。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另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 消歇,以后北宋"四家" 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六:尚意宣情--宋至明中

(一)宋朝的书法: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 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 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麼到期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 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无认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 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已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於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 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 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二)元代书法艺术 :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 虽然在政治上元 朝是异族统治,然而在文化上却被汉文化所同化,与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现 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所以苏轼标榜的是\'我书意造本无法\',赵孟俯鼓吹的是"用笔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后才强调有意之意。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俯 ,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
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由於赵孟俯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书法对 王派书法的精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这也和他信佛教。审美观趋向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一种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 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俯 ,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已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
纵观元代书法,元代书法的特徵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还在行草书方面。至於篆隶, 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麼出色。这种以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 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於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於书坛,较之文 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三)明朝书法艺术 :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明初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 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 徽明、王宠"三子"。
2:第二阶段--明中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 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 性化的新境域。
3:第三阶段--明末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 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 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七:抒情扬理--明中至清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 。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复现。於此同时,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 英,张照,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 方纲等人在刻意尊 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或以淡墨书写,或改变章法结构等。但由於 帖学长时期传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认识,调整,某种积弊也日益加深,这就使帖学的颓势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於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 ,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 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灿夺目的境地。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如果说,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麼这种愿望在碑学那裏实现了。

八:现代时尚--今天的书法

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 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於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於内在精神的 现代化。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23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一、笔

1.说笔

毛笔,据说是秦始皇的大将蒙恬创制的,当然,这只是传说罢了。实际上,在湖南
长沙楚墓中就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毛笔,为竹杆、兔毫,并有笔套。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
曾出土几乎是一整套文房四宝,其中除了以简代纸外,笔、墨、砚均全,笔也是竹管兽毛
所制,并有一个中间开口的笔套。这是西汉文帝时的产物。有人说,西周时期即已用笔。
毛笔的笔杆一般用竹管制,讲究些的用斑竹管制,也有用犀牛角、象牙或金银制的,那就
是工艺美术品了。笔头所用兽毫分为柔(软)健(硬)两类,柔毫主要是山羊毛所制;健
毫则用兔脊毛和黄鼠狼尾毛等制成,柔毫和健毫杂在一起称为兼毫。笔头制作是中间一簇
长毫称为锋,即笔尖;四周包着稍短的毫称为副毫。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
点。尖,指笔锋如针;齐,指笔毫齐崭;圆,指笔头吸水饱圆;健,指富有弹性,毛笔的
型号有多种,写多大的字就用与之相适应的笔,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写大字,都无法取
得良好效果。产毛笔的地区,唐代至宋代,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老紫兔毫)笔
,为无上佳品,其价如金。明清时期,为浙江湖州善琏镇所产的选料严格、制作精良的湖
笔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2.宣笔 介绍

宣笔为安徽省泾县文房四宝之一,据韩愈《毛颖传》记载公元前二三年,秦将军蒙
恬南下时途经中山(安徽省泾县一带山区)发现这里兔肥毫长,便以竹为管,在原始的竹
笔基础上制成改良毛笔。到唐朝时,安徽省泾县便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故得名为宣笔,
随后被列为贡品和御用毛笔,此后制笔名家辈出宣笔盛行全国成为文房四宝珍品之一。

近年来宣笔制造业发扬传统工艺,多方求教于书画名家,继承创新,现在宣笔的品种
已多达三百多种,选料严格,工艺考究,精益求精。有名家设计的“鹤颈”“古法胎毫”
、“莲蓬斗笔”、“北尾合毛”,都达到了尖、圆、齐、健的四法要求。它不仅畅销国内
各省、市,还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各国。

3.毛笔的分类与性能

毛笔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说是秦始皇派去筑长城的那员大将蒙恬,取中山兔毫
制成的。这个传说虽不可靠,但也有一定的依据。从1954年在长沙左公山出土的战国时
期的毛笔来看,它的确是用兔毛制成的。不过这种笔与现在的不一样,它的笔头是用兔毛
包扎在竹管外面,再裹以麻丝,涂上漆汁制成的;笔锋坚挺,宜于书写。这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毛笔了。后来,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制笔工艺也随之发展。笔工们根据使用者的需
要,曾试用过各种禽兽毫毛作原料,如鹿毛、獾毛、猪毛、鸡毛、兔毛、羊毛、黄鼠狼毛
等,结果发现兔毫、黄鼠狼毫、羊毫性能最好,以后就被广泛使用,成为制笔三大原料。

按照不同的原料和性能,可把毛笔分为硬毫、软毫、兼毫三种。硬毫笔包括老兔颈毛
制成的紫毫与黄鼠狼尾毛制成的狼毫两种,笔毫均为棕色,笔性硬健,弹力强,蓄水少,
画出的线条苍劲爽利。山水画中树木的立干、出枝、勾叶、点叶,山石的勾勒、皴擦、点
擢,屋宇、人物、舟、桥、水波、瀑布等细线,都需靠弹性强的硬毫才能得以表现。软毫
笔,用羊毫制成,笔性软,蓄水性强。山水画的渲染多用它。米点山水与泼墨山水也常用
羊毫,能收到笔酣墨饱、水墨淋漓的效果。兼毫笔由硬毫与软毫配制而成,有紫狼毫、紫
羊毫、鸡狼毫等品种,硬度在狼毫与羊毫之间,可根据个人的习惯与需要去选用。

此外,根据笔锋的长短,毛笔又有长锋、中锋、短锋之别,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
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容易使线条凝重厚实,中锋则兼而有之,画山水以用中锋为宜。根
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画山水各种型号都要准备一点,一般
“小山水”(小狼毫)、“大山水”(大狼毫)各备一枝,“小白云”、“大白云”羊毫
笔各备一枝,再有一支更大的羊毫“斗笔”就可以了。新笔锋多尖锐,只适宜画细线,皴
、擦、点擢用旧笔效果好。有的画家喜用秃笔,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趣。好的毛笔,都具
有圆、齐、尖、健四个特点,使用起来运转自如。画笔用后要及时冲洗干净,避免墨汁干
结损坏。

我国的制笔,历史上有宣笔(安徽宣城)、湖笔(浙江湖州)两大中心。现在上海、
苏州、北京、成都等地生产的画笔也享有盛誉。

4.湖笔介绍

湖笔的产地在浙江吴兴县善琏镇。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
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笔锋撮平
后,齐如刀切;圆:笔头圆浑饱满;健:笔锋挺立,富有弹性。湖笔分羊毫、狼毫、兼毫
、紫毫四大类;按大小规格,又可分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种。湖笔,又称“湖颖
”。颖是指笔锋尖端一段整齐透亮的部分,笔工们称为“黑子”,这是湖笔最大的特点。
这种笔蘸黑后,笔锋仍是尖形,把它铺开,内外之毛整齐而无短长。这一带的山羊,每只
平均只出三两笔料毛,有锋颖的也只有六钱。一支湖笔,笔头上的每一根具有锋颖的毛都
是在无数粗细、长短、软硬、曲直、圆扁的羊毛中挑选出来,具有尖圆齐健,毫细出锋,
毛纯耐用的优点。

二、墨

1.说墨

墨的出现很早,《述在书法纂》上说: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
土之类也。”说是黑土,可能是指黑色一类矿物质,或矿物颜料,那么甲骨文上的黑色字
,倒出现得更早。说是煤烟所成,却是西汉以后的事。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墨是颗粒
状的,磨时放在凹形砚池上,用一个扁圆形的研石,压在墨颗粒上加水磨细或磨成粉末后
加水使用。后代的墨确是煤烟所成,其原料不同,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
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炱,加黄明胶和麝香、冰片等制成。南北朝时易州的墨和剡
县的纸很有名。五代时,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乱到江南,改进易州制墨方法,制成“新安
香墨”。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源头。直到明清时,徽州制墨业更有发展,以胡开文
所制为最有名。徽墨的特点是: “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
郁,丰肌腻理。”并在墨面雕刻山水人物,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及施以五彩,嵌在锦匣
当中,延续至今,历久不衰,是我国高档工艺美术品之一。为了方便,目前一般书画都采
用墨汁,以一得阁和曹素功所产为佳,但讲究用墨的人仍采用研磨徽墨的办法,创作书画。

2.徽墨介绍

徽墨 , 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今黄山市屯溪区、歙县两
地为徽墨制造中心。

徽墨品种繁多,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

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徽
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是书画
家的必备用品。

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书画,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成
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在工业制图、装潢美术、印刷、医药、描瓷等许多方面,徽墨
也有广泛应用。

徽墨制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三、纸

1.话纸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了麻制的纸,但很粗糙
。东汉蔡伦采用多种原料和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由于纸的广泛
使用,晋安帝才下令废除了自古沿用下来的竹木简,把历史推进到全面用纸的时代。唐代
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
是上等品。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泾县),自唐以来,历代相沿。起初用青檀树皮制纸
,后逐渐扩大到用堵、桑、竹、麻等十几种原料。宣纸的特点是:质地绵韧,纹理美观,
洁白细密,经久不坏,并善于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古代诗人誊为:“滑如春
冰密如茧”,并被称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宣纸的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分为生
宣和熟宣。生宣书画皆宜,生宣上矾后即为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
笔重彩。因宣纸价格较贵,学习书法可不用宣纸。用价钱便宜的毛边纸和连史纸即可。

2.宣纸介绍

宣纸---原产地为中国安徽省泾县境内的丘陵山区(泾县古时属于宣州府,现属于宣
州市管辖,因此称为“宣纸”)。这里山清水秀,溪水潺潺。为手工制造宣纸提供了丰富
的自然资源:檀皮、草料、调料、溪水等等。这里的人们世代相传制造宣纸,以为生计。
从古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历代王朝都把泾县宣纸列为“贡品”,安徽泾县宣纸在国际博
览会上多次获得金奖,畅销国内各省市及日本、东南亚、欧美各国。

宣纸--品质纯白细密,柔软均匀,棉韧而坚,光而不滑,透而弥光,色泽不变,而且
久藏不腐,百折不损,耐老化,防虫防蛀,故有“千年寿纸“的美称。历代文人墨客书画
名家无不珍爱喜用。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
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产生出特殊丰满的艺术效果。

用宣纸制成的册页、信笺、印谱、对联等工艺文化用品,是企业、团体、个人的上等
书写佳品,可以久不变色、不虫蛀。具有很高的历史性、艺术性、观赏性。

四、砚

1.说砚

砚,在西汉时期即已使用,湖北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了砚,我国传统有四大砚,
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端州(肇庆市)东郊端溪,唐代就极出名,
李贺有诗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
砚。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扪之若婴儿之肤,。温
润如玉,磨之无声,发墨光润。石上且有鸲鹆眼等自然纹理,歙砚产于徽州,徽州是府治
,歙县是县治,同在一地。所以歙砚与徽墨乃是“文房四宝”中同产一地的姐妹。歙砚的
特点,据《洞天清禄集》说:“细润如玉,发墨如饥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或有隐隐
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异象。”端砚资源缺乏,名贵者已不多;歙县地处黄山之阳,取
材广泛,近年仍有镂刻工极细之艺术大砚出产。洮河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
,取之极难。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不是石砚,而是用绢袋沉到汾河里,一年后取出,袋
里装满细泥沙,用来制砚。另有鲁砚,产于山东;盘谷砚,产于河南;罗纹砚,产于江西
。一般说,凡石质细密,能保持湿润,磨墨无声,发墨光润的,都是较好的砚台。

2. 端砚介绍

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
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
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
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
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
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
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
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
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历代采石工
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
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
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
未为奢。”

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提高到
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现在已成为中国工艺
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闻名遐迩。使来肇庆观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拥有一方工艺精湛
、多姿多彩的端砚为荣。

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端砚是《端溪龙皇巨砚》,其长为2.76米,宽2.16米,厚0.21
米,重达二吨。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并入选《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大全》。现收藏于
鼎湖山宝鼎园内。

3.歙砚介绍

歙砚中国名砚类名,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以砚石在
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
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
后,歙砚名闻天下。

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
,色泽清纯, 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在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
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了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后主李煜对歙砚极为推
崇,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硅墨三者称为天下冠。

宋代,歙砚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
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

1953年歙县宋代窑藏出土17块歙砚,石质与造型各异,制作巧妙,展现了歙石精美绝伦
的面貌。 据砚谱记载,宋时歙石名目有眉子纹七种,外山罗纹13种,水玄金文厥状10种
,各种纹色灿然烂漫,诚如宋代书法家蔡君漠所赞:“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
。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诗中将歙砚与卞和玉相媲美,认为歙石价值连城
。元代以后,歙石开采时断时续,但成砚依然大量涌现,成为明清宫廷和士绅之家赏鉴流
连的珍品。

歙石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嫩而坚
,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兼以纹理灿烂,色拟碧天,长
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

歙石纹色有罗纹、眉子、金星和银星几大类。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罗
纹中的犀角纹、鳅背纹、细罗纹、暗罗纹,都是莹润发墨,呵之水出的精品,历来为赏鉴家
所宝重。

此外,歙砚在雕刻、养护、砚史著录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现代的歙砚生产, 无
论开采矿坑,还是制砚工序、雕刻技术,都有很大恢复与发展,历史上绝迹的一些花纹品
种,被重新发掘出来,同时增加了若干新品种,为闻名遐耳的歙砚制作又添新的风采。

五、初学者选择字帖的原则

选帖是学习钢笔字的重要环节,字帖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临摹的效果。初学
者选择字帖的原则是:高水平、实用、适合自己的特点。

1.要选择规范、实用和自己喜爱的字帖

对于没有楷书基础的中学生来说,选帖时应注意:第一,所选取字帖的字形应当是
正确规范的,这是练习楷书的起码要求。第二,所选字帖的风格应是自己喜欢的。同是较
高水平的字帖,其风格可能是多样的,只有自己喜欢,爱不释手,才会“心摹手追”。

2.要注意选帖的连贯性和变化性

选帖的连贯性是对初学写字者而言的,变化性是对已有一定书写水平的人而言的。
这实际上是临帖“先专一后博学”要求的体现。对于初学者来说,临帖的专一主要表现在
认真临好一本楷书字帖的同是时,可选择一本与楷书风格接近的行楷字帖练习(最好是同
一人编写的字帖)。这样临摹练习起来容易接轨,入帖快,效果好。对于有一定楷书和行
书基础的人来讲,在基本掌握一种字帖的风格 之后,应换一本其它风格的字帖临摹。通
过反复的临摹训练,吸取各家之长,逐步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这就要求选帖注意多样性
、变化性,不受一家一法的限制。

3.关于选帖的“品位”高低问题

历来大多数书法家都主张,习书之人应选择高品位的字帖临摹。实践证明,只有临
摹高品位的字帖,才能练就高品位的书法。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讲,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盲目追求高品位,不仅难以理解其高妙之处,而且难以掌握
,时间长了,必然失去信心。因此,初学者必须从基础入手,先求平正,再学分布;临贴
时先求形似,打好基础,站稳脚跟,再一步步追求神似和险绝。

六、毛笔的使用和保养

毛笔出厂时,笔头通常用鹿角菜粘着。这样,既便于包装,又不折损笔毛,还能使笔毛
直顺、踏实。使用的时候,用手轻轻地把笔毛捏开后,用清水(凉水)将笔毛浸透,把笔头全
部泛开,把笔中的菜液涮净,去掉根部没有胶住的浮毛,然后挤净水,把笔毛捋直顺,就可以
着墨使用。

毛笔初次使用时,要把笔头放在墨液中浸泡一会儿,让笔头吸足墨再用。特别是大笔,
浸泡时间更要长一些,让笔头吸足墨。因为笔头内部的毛,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墨浸透,
即使笔毛的表面沾满了墨,笔毛仍不太踏实,呈膨胀形,使用效果不太理想。使用过几次后
的毛笔,笔尖被墨完全浸透,会变得直顺、踏实,拢抱结成一体,弹力也会稍大一些,使用效
果最好。

毛笔使用完毕后,立即用清水把笔头内所含的墨冲涮干净,挤净水,“妙笔书后……涤
去滞墨,则毫坚不脱,锋颖不秃,可耐久用”(屠隆《考盘余事》)。再用手轻轻地把笔毛捋
直顺,挂起晾干,以备再用。

刚刚洗涮过的湿笔,不宜马上插入笔筒内,以免笔头中的水渗入笔膛内,造成笔头根部
霉烂,脱毛。

毛笔再次使用的时候,还需用凉清水把笔头浸透,挤净水,才可以着墨使用。如果不先
用清水把笔头浸透就直接入墨,笔头内部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墨浸透,使笔头内部留有空隙
,笔尖就容易开叉,使用完毕也难以涮洗。

有的人把使用过的毛笔,不经洗涮就插入一个铜笔套或塑料套内,以防笔头干结,以备
再用方便,这样做,虽然能避免笔头干结,再次使用时方便,减去了涮笔的麻烦,但是效果很
不好。因为墨对笔毛的腐蚀力很大,特别是某些质量低劣的墨汁,对笔毛的腐蚀力更大,一
枝上好的毛笔,往往使用日期不长,笔锋就变秃。尽管造成笔锋变秃的原因很多,如纸过于
粗糙,笔头的毛质量低劣,生产时尾毛配制,处理不当等,但是墨对笔毛的腐蚀往往是主要
原因之一。更有甚者,笔头从笔斗口处全部烂掉,这个现象明显证明是墨在作祟了。更不要
使用后的毛笔既不涮净墨,也不戴笔套,使笔头干结成一个硬疙瘩,再次使用的时候,短时
间内泛不开,就急用力按压笔锋,那样做很容易把笔锋压断,使笔无锋尖,散锋不拢抱,无法
使用。

另外,毛笔使用以后,不把笔头中的墨涮净,笔头内部存的墨渣会越积越多,使笔头变形
,笔根结成似墨块硬的疙瘩,形成“大肚子”,造成笔不成形,笔尖开叉,不拢抱。

没有泛开使用的新毛笔,长期存放,要用塑料纸包好,封严,加防虫剂,通常加放樟脑球
,然后放到纸盒内或木箱里,夏天气温高、湿度大,需要经常晾晒,以防长霉,也可增强防虫
蛀的效果。用黄莲水把毛笔头浸透,然后挂起晾干,长久存放,虫不蛀。

七、中国画题画的学问

西洋画画满,中国画留空。中国画的空白引出了题中国画的能力和学问,使中国画
成为诗 或文 、书、画、印四者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不管如何综合,有一个原则不能变
,即必须以画为主,否则不啻中国画的异化。

清钱杜《松壶画忆》:“画之款识,唐人只是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
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记之,然犹是细楷一线,书无两行者。惟东坡行款皆大行楷,或
有跋语三五行,已开元人一派。”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亦云:“古画不名款,有款者亦
于树腔石角题名而已。”二人所言,不烦取证。即如日本京都高桐院所藏中国画《山水图
》,曾被认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作品,后因从中央的松树上方发现小小题识———“李
唐画”的落款,方始断为南宋初期宫廷画家李唐所作。

款题图画始自苏轼、米芾,至元明而渐多。高情逸致,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画有一定落款处,行数或长或短,或双或单,或横或直,变化多端,题得其所则相称
,不得其所则不称。因此,画固有因题而益妙,亦有因题而败者。元明人工书,虽侵画位
,亦觉隽永。如倪云林,不独跋,兼以诗,往往有百余字者,画面更见高雅。至青藤、白
阳辈,行款狂放飘逸,有“抢镜头”之嫌。但一则诗文高妙,如青藤题《墨葡萄》诗云: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借题发挥,
感慨寄托自然;书法狂放洒脱,与画面十分协调,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画之款识格式,至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齐白石,终臻完全成熟之境,成为画面的有
机组成部分,不独生发画意,寄托情思,更见画面构图之完美。至潘天寿先生而穷极变化。

题画的学问,下述三方面不可或缺:一是文学精,即自作诗文精妙,或借古诗文贴切
;二是书法精,不但题的书法本身精,还必须与画面协调,如狂草再精,也很难题在工笔
画上;三是构图精,上文所谓“画有一定落款处”也

八、国画知识点滴

中国字画的形式多姿多彩有横、直、方、圆和扁形,也有大小长短等分别,除壁画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中堂

中国旧式房屋,天花板高大,所以客厅中间墙壁适宜挂上一幅巨大字画,称为“中堂”。

条幅

成一长条形的字画成为条幅,对联亦由两张条幅配成。条幅可横可直,横者与匾额相
类。无论书法或国画,可以设计为一个条幅或四个甚至多个条幅。常见的有春夏秋冬条幅
。各绘四季花鸟或山水,四幅为一组。至于较长诗文,如不用中堂写成,亦可分裱为条幅
,颇为美观。

小品

所谓小品,就是指体积较细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较细墙壁或房间
,十分精致。

镜框

将字画用木框或金属装框,上压玻璃或胶片,就成为压镜。现代胶片有不反光及体轻
的优点。至于不反光的玻璃,不会影响人对画面的欣赏,所以很受欢迎。

卷轴

卷轴是中国画的特色,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以便收藏。

扇面

将折扇或圆扇的扇面上题字写画取来装裱,可成压镜。由于圆形或扇形的形式美丽,
所以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才作画,然后装裱,别具风格。

册页

将字画装订成册,称为册页。近代有文具店特别将装裱册页成本,以供人即席挥毫。
册页可以折叠画面各成方形,而与下列长卷有不同之处。

长卷

将画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多是横看。而画面连续不断,较册页逐张出现不同。

斗方

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成为斗方。可压镜,可平裱。

屏风

单一幅可摆与桌上者为镜屏,用框镶座,立于八仙桌上,是传统装饰之一。至于屏风
,有单幅或摺幅,可配字画,坐立地屏风之用。

九、了解钢笔书法

1.写字姿势

写字的姿势对于练习写字非常重要。正确的写字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
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等多种疾病的发
生。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钢笔书法以坐着书写为主。正确的坐姿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
;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
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

学生按要求坐好,教师指导纠正。

2.执笔方法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用执笔,在拇指、食指、中
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握住笔尖3cm左右的折杆下端。食指稍前,在拇指稍后,中指在在内侧
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的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用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
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左右,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用指握笔要实,掌
第2个回答  2007-03-24
百度上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