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遣唐使从唐朝学习,带走了哪些东西?

有哪些习俗、方法等。

急用!

多谢各位高知的人的帮忙。

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涉及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技及社会生活习俗等多个方面。如:日本当时的都城平城京的建筑风格与唐朝长安城风格基本相似,分坊与市,皇城居北,布局整齐等;日本参照汉字创建了自己的文字,今天的日语里就有两千多个中文繁体字;模仿唐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如:“大化改新”就是是仿照隋唐的《班田收授法》,仿科举制进行考试选官等等;另外日本的茶道、重阳登高节、唐式的宫廷菜肴都是从中国唐朝学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23
用自己的话说吧,唐朝是日本民族特色形成的根源之一,
日本人民族危机感重,学习风气好,限于当时的航海造船技术,每次遣唐使都会有1/3得人葬身海底,但依然不改。

日本从唐学习影响的有建筑、当时的东京建设的风格就模仿长安,俨然小长安。
丝绸、服饰,和服看出来了么 大概是唐服装夹个枕头。
茶艺,日本后来比中国更喜欢尊重茶。
陶瓷、
生活习惯 深受当时士人生活的影响,跪坐,饮茶。
文字,盗取中国的偏旁部首。改变了发音而已。
管理制度,楼上说了
音乐,
武士、佩刀 唐后中国风格变了,日本没怎么变。
等等。

个人认为唐朝中国封建社会的分水岭。

参考资料:本人历史专业,时间长了,记得就不是那么细了

第2个回答  2007-03-23
日本和中国的交往以隋唐时期最盛,中国文化全面的东传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 的。其实在隋朝时期,日本已经派出遣隋使,第一次遣隋使是在日本圣德太子第一 次征讨新罗中派出的,时当推古天皇八年(公元六OO年)。据《隋书。东夷传》云 :" 开皇二十年,侯王姓阿每,字多利思比孤,号阿辈鸡弥,遣使诣阙。" ,而30 之后630 年,日本派出了第一批遣唐使,直到最后一批838 年,经过了238 年的漫长时间,日本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开始进入独立的本土文 化阶段。唐昭宗乾宁元年,日本宽平六年即公元894 年,新任遣唐使菅原道真引用 在唐学问僧中灌的报告而上奏天皇,以“大唐凋敝”,“海陆多阻”为由,建议停 止派遣唐使。宇多天皇接受了了这一建议,两国关系遂告中断。

唐政府也回送一些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等。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宝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日本留学生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代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留学生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
第3个回答  2007-03-24
更正:应该说“带回”而不是“带走”。八国联军洗劫圆明园才叫“带走”。
第4个回答  2007-03-23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
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
1970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银币,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带来的。日本奈良东大寺内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大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如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长期留居中国,擅长诗文。在唐历任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他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常作诗相酬赠。日本留学生回国以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自然也给了教会了唐朝很多,当然,唐朝教日本是主要的.
例:1.日本教会了唐朝更先进的造船技术,更加充分的利用了罗盘.
2.日本也带来了自己的文化风俗,现在中国有些区域性小文化,也多多少少带了点日本风味.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815848.html?si=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