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崛起的特点

如题所述

一、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核心范畴(主要人物、代表思想) (一) 儒家学派 

    孔子思想

(1) 礼   “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由来已久。   “礼”的内在精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各种伦理关系。  “礼”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 “礼”所讲的行为准则,也具有教化性质,要义是要求人们通过加强修养,自觉地约束自己,达到人际关系的协调,因而在精神上与“仁”“德”互相渗透贯通,所以孔子明确地把二者结合起来 。  孔子崇奉、维护周礼,但并非泥古不化,而是根据情况变化,对周礼有所损益。 孔子关于礼的关键性的内容就是正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2) 仁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包括仁的的基础,为仁的方法,仁的内容,为仁德成就。 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  孔子在倡导“仁”、“德”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 孔子退而提出“小康”社会的理想 。 

(3)中庸  孔子的“中庸”思想,既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又具有品德修养的意义。就方法论来说,其要点有二:一是“中”,二是“和”。 孔子所谓“中”,不是折衷与调和,而是指在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时,要做到“适度”、“恰如其分”,而“适度”和“恰如其分”的基础就是从实际出发。 孔子还提出了“和为贵”的观点。  对于 “中”与“和”的思想,孔子主张不仅要作为一种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方法来看待,而且还应该通过修养和锻炼,把它融入自己的性行和品质中,成为人的美德。 

(4)君子人格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教与学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学习要虚心。  孔子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旧局面,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对于学习目的,孔子支持平民出身的学生从政施展才能。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善于发现学生各自在性格和学业上的特点,主张因材施教。  他循循善诱,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他提倡奋发学习,讲求学习方法。在知识的形成积累上,强调学与求的重要性 。 他强调学与见闻结合,学与思结合。

 2. 孟子思想  

(1) 性善论  人类的本质:义与礼   人类本质的基础:良知良能    仁的放大:事亲—推己及人—仁者无不爱   义与礼的人本主义倾向 


(2)仁政说:制民之产

(3)道德与政治等级的关系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4)君权说:天与人归     

1、内圣外王

2、家天下

3、法先王

4、圣人革命 

(二)道家学派

 3.老子思想  

(1)道的存在及其三大法则 

 a、什么是道? ••  道:化生为万物的原物质和这原物质化生万物演化时所遵循的基本法则。 德:万物顺应道而形成的自性、本然。

 b. 怎样才能得道?  

(1)反映事物总体客观规律"惟恍惟惚"的道,就应该用概率到事物的混沌现象中去寻找。 (2) 承认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共性,把社会视为具有普通人性的联合体。然后从个人的体验,个人与个人的相互关系中推导出“自然状态”。 

 c、道的三大法则 ••  

(1)道的永恒及其运动法则───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反者道之动。 

(2)道的应用法则──为无为,弱者道之用  

(3)事物对立统一的和谐法则──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三)墨家  

4.墨家思想--墨翟、禽滑厘、田鸠、孟胜、田襄子等  思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  认识论:

a.“三表”法(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社会效果为准绳) 

b.墨辩(墨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他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 

(四)法家政治思想  法家思想的若干特点:

a、重视法律的作用

b、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c、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d、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 

5.慎到的势治理论  

(1)关于权势的作用:权衡,寻求权力的平衡  

(2)关于君主巩固权势的要领:a.不尊贤b.君主应该通过获得民众的支持,以要挟臣下                            

c.君主无为以治臣下

 6.申不害的术治理论  

(1)术的作用:术是君主用来驾驭群臣的工具。

(2)运用术的要领:正名责实,无为而治 

7.商鞅的法治理论:  

(1)理论基础:历史进化思想,人性好利说,力的原则 

(2)法律的作用:确定名分,约束百姓,富国强兵 

(3)法律的原则:刑无等级,明法利民,轻罪重罚 

(4)耕战思想

 8.韩非的政治思想  

(1)非道德主义政治思想:历史进化说,人性好利说,君道同体说、势不两立的矛盾观、 实力原则 

(2)君利中心论

(3)“利出一孔”与势治 

(4)法治与术治

(5)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9.李斯的政治思想  

(1)废分封、置郡县的政治主张

(2)“别黑白而定一尊”的文化专制主张 

(3)尊君抑臣的督责之术:君主要纵情享受,严刑苛法、独断专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09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春秋》、《孟子》、《荀子》
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作品:《道德经》、《庄子》
主张: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主张: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商君书》、《管子》
主张: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
5.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主张:兵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主要是在军事方面大有成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都出自兵家,代表作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当今社会也深受影响,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6.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主张: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7.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主张: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 ,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 《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 《吕氏春秋·应同》、 《淮南子·齐俗训》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8.纵横家,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鬼谷经》
主张: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9.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作品:《吕氏春秋》
主张: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 ,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10.农家,代表人物:许行
主张: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11.小说家,代表人物: 虞初。作品:《虞初周说》
主张: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