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书看不太懂,请知道的解释一下。

如图所示,请问图中的各个符号和汉字各代表什么意思?也就是 +、-、还有竖线这些符号以及韵、句、读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正格又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有别的什么格吗?

你读的这本《诗词格律》书中,词谱截图中的“+”、“-”和竖线这些符号是代表平仄的,其中,“+”代表可平可仄(有时以“中”代替),“-”代表平声字,竖线代表仄声字。“韵”表示这个字为押韵的韵脚字,“句”、“读”表示句读,其中“句”表示此处应为语意完整的断句,“读”表示此处语意虽未完但须停顿。当然,有“韵”的地方肯定是有句读的,一般会省略“句”字。
比如以你截图的《渔家傲》词谱为例,其词谱翻译成平仄加标点符号应为(你可以对照词谱下面的词例体会一下平仄和韵律):
上片: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下片: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另一张图的双调《蟾宫曲》的词谱应为:
中中中、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中中中、中平仄平(韵)。中中中、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关于“正格”,诗词中一般指的是“平仄两两交替”。与“正格”相对的是“变格”(也称“别格”),是使词或曲在句式、平仄等方面发生增减变化。变格有时形成新的词牌或曲牌。初学诗词者,当以正格为是。追问

醍醐灌顶,真心佩服。
还想问 叶平、叶仄、叠 又是什么意思。

也想知识你是怎么获取这些知识的,有什么书或者其他媒介可以推荐的吗?
再弱弱地问,古人为什么要发明这么复杂多样的格律啊,他们创作时难道不会被各种格式规范困扰限制吗?他们怎么就可以信手拈来呢?感觉今人的文学造诣大不如前啊……

追答

诗词格律中,一般“叶平”指押平韵(比如上面举例中提到的《蟾宫曲》就是押平韵的),“叶仄”指押仄韵(比如《渔家傲》),“叠”指有规律的重复词句(例如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其中,“秦楼月”就是叠句)。

关于我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首先就是多读诗词多体会其中的韵律和韵味,读到一定程度有写诗填词的冲动了,再找些诗词格律方面的书对照着经典诗词体会其中的规律,自己学着写几句。对于初学者,推荐王力的《诗词格律》、《白香词谱》等比较易学易懂的书。

至于说“古人为什么要发明这么复杂多样的格律”,个人认为这是文学形式长期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对于我们今人而言是桎梏的诗词格律,对于古文人而言是很自然的规律,因为当时的文学语言环境是与这些规律相辅相成的。我们今天觉得学习诗词格律写诗填词很难,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语言环境和古代不一样了,古典文学式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今网络文学盛行的自媒体时代,连规范的成语词汇都受到了“人间不拆”、“不明觉厉”等网络词汇的冲击,何况古典诗词呢?所以今人的古典文学造诣不如古人也是很正常的事了。

追问

才看到,再次感谢你耐心细致的解答。

关于追问的第一个问题我还有疑问,你说叶平就是指押平韵,叶仄是押仄韵,这个我能理解。不过像这幅图,同时出现了平韵、叶平、仄韵、叶仄这些说法,如果意思一样,为什么还要用不同的说法呢,两者间应该还是有什么差异的吧?在古汉语里,叶是个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出现叶平这样的说法呀?

追答

你举的例子是《相见欢》的词谱,这个词牌比较特殊,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大部分诗词是一韵到底的,偶尔有换韵的)。我想这里只所以用“叶平”、“叶仄”,主要是想突出显示过片错叶仄韵。你再看看这本书中,一韵到底的诗词是不是都仅仅在需要押韵的韵脚字后标“(韵)”字,没有“(叶平)”、“(叶仄)”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14
他这些是指的它的韵调,知道了吗追问

还没入门,各种不懂,麻烦请详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