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5首李白的诗,及生平。急!急!急!

如题所述

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其一生大致可分为以下五期:
第一期:蜀中时期(705—726,李白五岁—二十六岁),李白出生在西域的条支或碎叶,约在五岁时,随全家迁居蜀地的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从小即受到良好的教育(“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赠张相镐》))大约十八时,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二十岁时游成都,谒见益州刺史苏颋,受到赏识。广泛的学习、游历和社会交往,开阔了青年诗人的胸怀,孕育了他热情奔放,不受束缚的思想和性格,也埋下了他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种子。
第二期: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26—742,李白26—42岁),开元十四年(726)李白二十六岁时,便“仗剑去国(离开家乡),辞亲远游”,开始了祖国东部地区的漫游生活。李白出三峡后,最初游历了现在湖北省的江陵、武昌,湖南省的长沙、岳阳等地,泛舟于洞庭湖。然后东游,足迹踏遍今江苏的南京、扬州,浙江的绍兴等地。然后又北上,到达现在河南省方域、临汝等地。此后,又到湖北安陆,与曾在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并在那里定居约有十年之久。三十五岁以后,将家搬到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仍继续南北往来。
第三期:长安时期(742—744,李白42—44岁),由于他的名声或有人举荐,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奉召入长安,职务是供奉翰林。这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时期,但不久就因其狂放的性格和行为触怒了朝中权贵,遭到谗毁,于天宝三载以“赐金放还”之名离开长安。
第四期: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44—755,李白44—55岁),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从这年起,到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为止,前后十一年,是他生平第二次漫游时期。这段时期,他游历了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各省的许多地方,东鲁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县),是他寓家所在地;汴州梁园(在今河南开封市)是他四方游历长经之地:成为这时期漫游的中心地带。
第五期:安史之乱时期(755—762,李白55—62岁)天宝十四载(755)冬天,李白正在河南漫游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他怀着报国之心,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当永王以叛乱罪被肃宗李亨讨伐时,李白也以反叛的罪名蒙冤入狱,并长流夜郎。乾元二年(759),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放回。上元二年(761)闻知李光弼出征东南,又想从军报国,无奈中途因病而返,往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次年,病逝于当涂,年62岁。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山中问答》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7
哥们,百度下就OK了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