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为什么人名都是单字?

如题所述

三国时期的人物名字都是单字,这是因为前朝王莽定下的政策,也多亏当时人口不算多,这样的政策也没有导致混乱。王莽的这个政策是这样的,从前叫做双字名的都改做单字名,双字名是有罪的。这个政策其实没有多大必要,实际上很有可能只是王莽当了皇帝,要有不一样的政策出现。王莽之前,是西汉,东汉没有历经多少年便已衰落。

王莽篡位,结束了西汉荒诞腐败的统治,开辟了一个新王朝,随后没多久便开始实行双字有罪政策。王莽有个孙子,名叫王全宗。在王莽登基后便改了名字叫王宗。这个王宗是个不安分的,王宗想当皇帝但是又熬不过王莽和其父之后,便开始了密谋叛乱。可是这件事根本没多久,便被王莽发现。发现之后,王莽令王宗改回了原本的名字王全宗。

有罪之人改回原本象征有罪的双字名。这个政策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甚至影响到了匈奴,王莽也是个狠人,不顾边境同匈奴的紧张关系,将“匈奴”改名为“降奴”,其名“单于”改成“服于”,虽然说匈奴和中原讲的话不一样吧,但是也不能如此诋毁别人,这便激起了匈奴的不满,于是战争频频发动,百姓也是民不聊生。所以王莽的新朝没多久覆灭了,都不曾登上历史舞台。

可是王莽虽然被推翻了,但是这个政策已经深入人心,没有办法一时更正过来。所以后来三国时期也就延续了这种命名方式,东汉各任皇帝也都是单字名,譬如刘协、刘秀、刘隆、刘保……三国时期的英雄好汉们也都是单字名,譬如刘备、关羽、曹操、张飞、吕布、孙权、孔明……这就足以说明当时的政策是有多深入人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我觉得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孔子在修订《春秋》的时候,就经常把里面的人的名字改成单字的名字,例如《春秋》中有个人命为仲孙何忌,孔子就把他的名字给改成了仲孙忌。

虽然很多人都不知道孔子为什么要这样改别人的名字,但是他们都觉得孔子是一个圣人,那么他这样做就会有自己的道理,所以后来的公羊高就认为两个字的名字是“非礼”的。

并且之后汉武帝在继位期间,独尊儒术,所以他就觉得公羊高的这个说法非常的有道理,因此有很多人起名都是单字的名字,不过当时也有一些是是双字的名字。

后来又出现了一个英雄人物,就是王莽,王莽就曾经把所有官名都给改了一遍,但是改了官名之后他还不满足,就把地名也都给改了,再后来就下令全国百姓也要把名字改了,就是要改成单字的名字,所以从这时起,单字的名字成为了主流。

虽然王莽死后又有了新的朝代,但是这个“二名非礼”的这个思想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根除,所以单字的名字持续了非常久的时间,因此三国里面的人物也大多数是单字的名字。

再到后来人越来越多,单字的名字自己没有办法满足百姓起名字的需要了,所以才渐渐的有了两个字的名字,而且也是因为后来又出现了非常多的不同的文化,才让这个“二名非礼”这个观念从人们的脑海中消除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如果我记得没错,在王莽篡汉的时候,以单字为贵双字为贱的原则,应该算是王莽改的,在汉朝一直延续,起双字在当时会被嘲笑的,就和你中国人非整个四个字名类似,像戏志才这样的人,当时就被不少人嘲笑,大概到了晋中期才开始渐渐的起双字了,至于表字是在古代成年的时候家里长辈给起的,一般有表字的人,家里都或多或少有几个有文化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1-18
三国的风气是“单名为贵,双名为贱”没人认为自己的子女长大后过的卑贱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09
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是怪事。
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王莽这个人对“名”特别重视,他一上台,就闹起了一股改名风。首先把中央各级官名改了,然后是大改地名。今天改了,明天又改回来,弄得人不知所措。后来,甚至将“匈奴”改成“降奴”,“单于”改成“服于”,由此引发了民族战争。王莽对姓名更是大下功夫。他对自家的“王”看得特别重,对许多刘姓皇族和有功部下赐姓“王”,以示恩宠。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爹,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出了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汉书·王莽传》又有:“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之语,意思是说,匈奴单于依顺王朝的法令,去掉二字名中的一个字。可见,当时不但有禁止使用双字名的法令,而且还影响到了匈奴。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然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交际半径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单字现象得以沿续,一直到三国时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