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到底要给学生什么?——读《陶行知现代教育文选》有感

如题所述

最近,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刮起了一阵理想旋风。抛弃传统八股的活泼文字让我们不经意间沐浴了一次洗礼,一次教育理论春风的洗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章的结构很严谨,朱永新教授多次地借用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用多个理想提出了各个学科的理想教育。是的,教育是一切的开始,教育需要理想,教育需要追求;当新课程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发展更需要理论的支撑了。于是我再一次捧起了《陶行知现代教育文选》再读《陶行知现代教育文选》才发觉自己的肤浅,我们的显性的认识实际上太表面了;书中很多隐性的东西才是教育的理想,那是需要不断地去读,重复地去读才能感觉或感悟的,当我再次捧起《陶行知现代教育文选》的时候,我想我最想要了解的就是要看看自己的到底肤浅在哪里?这里我只想罗列陶行知先生关于新教育中新课程的论述新课程要从社会和个性两方面讲。从社会这面讲来,要问这课程是否合乎世界潮流,是否合乎共和精神。学了这课程之后,能否做一个有力的国民。从个性的一面讲来,谁的事教谁,小孩子的事教小孩子,农人的事去教农人,方才能够合适。要看这课程是否为学生所需要。是啊!我们不禁要自问:我们的体育课到底要给学生什么?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现出来的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公平竞争、团结友爱的精神、或者更高层面的爱国热情等等我们想到了吗?给予学生了没有?和大家一样,听到过很多的示范课、公开课,那些课教学要达成目标制定的再不能简单了,当然执教教师都是很成功的,经过精心的安排,当学生兴高采烈的结束活动时,课堂也就再无可挑剔之处了。我只是在想:难道我们的课堂一定要完美无缺才是好课吗?我说不上,我只是知道评比课一定要完美无缺,否则肯定不行。可是体育的成功体验,不仅仅是快乐的,我相信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一定会充满着友谊和欢乐,但更充满艰辛和苦涩,乃至挫折和失败。那么这些东西我们给予学生了吗?所以我觉得教育需要平淡,当我们抛开一些名利,用淡泊的心态看待教育的时候,那是最好的,最理想的新教育。鲁迅先生的《最先和最后》一文中说过:我们看运动会的时候,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落后而依然跑到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那些见了这些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是的,优胜者固然可敬,那么落后而依然如故的竞技者呢?还有为那些落后者肃然起敬的观看者呢?这些人也是脊梁,那么我们关注和培养他们了没有?当一个优秀的学生在你身旁的时候,你一定是心情愉快的,这是每一个都共有的心情;当优秀的学生飞快的冲过终点时候,当优秀的学生将垒球投向很远处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不会吝啬你的赞美声,可是另外的学生呢?难道他们永远是陪衬吗?我们有没有想过让他们在不同的起点跑向同一个终点或者在不同的投掷点将垒球投向远处呢?因为只有在那个时候,学生才是公平和公正的。每个学科都蕴涵着一种美,学生喜欢某个学科也是因为喜欢沉浸在该学科的美中的缘故,体育作为一种包容形体于其中并以形体为介体的学科,不容质疑有着很多美育的成分,那么,你的体育课有没有给予学生奔跑、跳跃、冲刺、旋转、翻腾、滚动等等以引起他们的运动感、肌肉感、节律感了呢?他们有没有对力量产生震撼了;对速度产生惊奇了,对勇敢付与赞叹了呢?我们的体育课难道就不能专门安排体育欣赏课让学生感受美吗?很可能我们以前的体育都跟生活毫无关系,因为很少有体育老师用报纸做成纸球让学生去投,跳绳在学生手里可能永远是跳绳,很少有学生用绳子来投、来做马鞭子,来做曲游的蛇踩住它,也很少有老师用衣夹子让学生做尾巴来进行游戏,更不会让衣夹子长上尾巴投向远处。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正规的场地让学生带上正规的体育器材进行活动,那么,当学生离开学校,离开正规的体育器材的时候,你怎样让他终身体育呢?他们会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