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江苏文学起步而言,江苏要早于浙江。这或许是与江苏兼有南北的缘故,秦汉文学中(尤其是西汉时期)就有不少江苏籍文人。比如:刘向,枚乘,枚皋等人,地理主要分布
以徐州为圆心,涉及到了连云港,淮安等地一部分地区。还有一点有趣现象,同属汉代,东汉江苏籍文人比重远没有西汉来得高。(丁文江对汉代历史人物籍贯统计,也证明了这一点)而浙江文学在那个时代文人可谓少也,为数不多的大多也在会稽(今绍兴)一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王充。至于其他南方地区,如江西,福建等地文人学士几乎可以说为零。
在魏晋时代,特别是晋代,江南文化已经形成气候。苏州的陆氏家族可谓学者辈出,
陆机,陆云等都是一等一好手。
南北朝时代,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特别陈郡谢氏迁浙后,带来浙江带来不少中原文化,著名作家
谢灵运、谢惠连、沈约、孔稚圭、丘迟、吴钧等人。值得一提,湖州沈氏家族同样也是望族,他们一个家族往往就占去了好多文人。类似的还有常州的萧氏家族。还有徐州等地也散布了不少文人。
隋唐五代作家,前唐应该以河南为核心,前唐的文人基本以河南,陕西等地为主。唐代
末期由于北方战争频频发生,其中比较大的如:永嘉之乱和
安史之乱。大量北人逃避到了江南。给江南带来了中原文化。因此在后唐江南文人比重开始增大了,
《全唐诗》中籍贯可考的文人大约1900多人。而江南东西两道占据比重最大,据上海史地所一分统计,江南各州中又以苏州(包含了嘉兴),杭州,常州,扬州,润州(包含了镇江,南京),
越州,湖州最多。各难能可贵的是,江南当中同样出了不少著名的文人,比如:扬州的张若虚,其一篇〈〈春江花月夜〉〉可谓上上之作,义乌的骆宾王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金华的张志和〈〈渔父〉〉是流传至今的文人最早传声填词作品之一。萧山的
贺知章等等。
南宋由于战乱,建都杭州,给浙江文化带来全面的兴盛。至此以后江南文化就远远地超过北方。浙江无疑是其间受宜最多的省份。南宋提倡以文治国,是治学路数最宽松的一个朝代。南宋虽来时间不长,但是文化却极为兴盛。宋代以词见长,宋代有籍贯可考的词人共867人,浙籍216人,占四分之一,其次是江西。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南宋时候浙江还包括了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与杭州,嘉兴,湖州共同属于浙西)。南宋随着建都,一些本是南蛮之地的温州,台州,明州等地文化上开始逐步兴起,〈〈宋元学案〉〉所载两浙学者中浙东七州共534人,浙西八地共146人;再除去浙西的杭州,嘉兴,湖州后,江苏那一部分可谓
少也(那时苏北又受战争影响)。宋代文人
陆游可谓比较突出一位,他那首〈〈钗头凤〉〉可谓此情感人。另外,周邦颜,苏州的范成大都是一流的文人。
元代,盛行南戏。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也是南戏的创作中心之一。杭州施惠
《拜月亭》、淳安徐田臣
《杀狗记》名列“四大南戏”。高明
《琵琶记》更标志着南戏创作的高峰,后人誉为“曲祖”。当来元代文学最大特色是包括杂剧在内的曲,杂剧创作中心以来有
两个,首先是北京,后来演变到了杭州。一些原在北京呆过的关汉卿、汤显祖、马致远、李好古都曾宦游杭州,浙籍剧作家有范康、金仁杰。就元代而言,学术远没有南宋和以后的明清兴盛。记录下来的文人不是太多,很多籍贯不可考证。
明清江浙齐为才子辈出之地,〈〈明史〉〉中记录的人物占据前两位。科举更不用说,
状元,进士,举人几乎扛去了很大一部分。清代也是江苏省人文最顶峰的一个朝代。苏州的吴派与皖派是清代最有影响的两大学派。以及以后崛起的常州学派与扬州学派(影响没前两者大)。另外,清代,江浙一代知识分子一直抗清,浙东黄宗羲以及张苍水等,苏州的顾炎武。江南同时受文字狱最重的地区,而前尤其以浙江为最,也曾经被停办科举7年,故近代早有光复会之设。
历史记载,浙江的吕留良家族曾经因此流放到了东北。原本可以流芳百事的文人(可以被后人所景仰或者被史书记载的人物)就这样无辜的被屠杀了。不过我始终觉得,作为一个文人,具备高风亮节是最重要的。如果作一个御用文人,他的存在意义真的不大。
<> 结合整个历史看:从数量分布上看江苏相对均衡,浙江相对曲折;从发展高峰上看,清代是江苏人文的最顶峰,而南宋是浙江的最高峰;从治学风格上看,江苏人更喜欢具体的问题,比如做考据,写小说,而浙江人更注重思想性,比如
鲁迅;从治学路线上看,江苏文人
尤其是苏南文人有着才子佳人吟风弄月之风流(比如
唐伯虎之流),而浙江文人有着经世致用之学说(比如万斯同等不少浙东文人学者)。我想造成彼此的种种不同,主要还是源于吴越文化的不同,吴越人应该取长补短,携手共进。吴人应取越人的一份激越以自进,越人也应取吴人的一份从容以自厚。如此才能趋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