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歇后语讲的是谁?( )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如题所述

是关羽

小说《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把关羽围困在屯土山上,在张辽极力劝说下,关羽和曹操订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约”:一、降汉不降曹;二、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三、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兄长。曹操最后答应了苛刻的条件。身在曹营的关羽还几次提醒曹操,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故主刘备。后来又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不杀之恩。关羽忠于刘备,忠于桃园结义的拳拳之心,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国志》里关羽投降变节之说也就被巧妙地化解,反而留下一个著名典故�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将关羽讲义气的形象推向极致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一幕,更令无数人荡气回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6
徐庶
当司马徽到刘备处看徐庶,“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徐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 必羞见其子也’”。(后果验证。如今徐公祠内大厅隔扇徐庶塑像两旁附的对联“在新野高歌自荐,到曹营一言不发”即此意。终身不设一谋,人在曹营心在汉。有关典籍(《中国名**辞典》、《南漳县志》〔新版〕、《南漳县地名志》)载:“建安13年(公元208年),曹操征荆州(指今襄樊市一带),获其母,(庶)**去备归操。在魏官至左中郎将、御史中丞。(魏)明帝时病卒”。最后殒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魏略》载,当时“有碑在彭城,今犹存焉”。徐庶最后一次出现是在赤壁大战前夕,庞统献连环计时,军中流传谣言说西凉兵进犯,然后就向曹操讨旨去守西凉,后来徐庶就再没有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出现过。
第2个回答  2011-02-16
关羽

其它: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
第3个回答  2011-02-16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4个回答  2011-02-17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