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行香子》

求苏轼的《行香子》
第一句好像是“清夜无尘,月色无垠”

应是: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北宋苏轼《行香子·述怀》,原文为: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译文:

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一样短暂。

虽有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无所施展。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的写作时间不可确考,从其所表现的强烈退隐愿望来看,应是苏轼在宋哲宗元祐时期(1086-1093)的作品。

主旨赏析:

此词抒写了作者把酒对月之时的襟怀意绪,流露了人生苦短、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世俗困扰的退隐、出世之意。

全词在抒情中插入议论。人生很短暂,能做得不多,回首一看,一切都是虚无,就像偶尔掠过墙缝的阳光、又像燧石取火闪过的火花,或者是黄粱一梦中一段不切实际的经历,都是稍纵即逝、无法真正拥有的。

与其浪费生命去追求名利浮云,不如放下一切做个闲人,对一张琴、倒一壶酒、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享受当下的美好自在。这是作者从生活中悟出人生认识,很有哲理意义,读者读后不致感到其说得枯燥。此词是东坡词中风格旷达的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香子·述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08-22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
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
一壶酒,一溪云。

[词牌背景]
行香子,双调小令,六十六字,亦可略加衬字。上片五平韵,下片四平韵。音节流美,堪称词林中之佳调。
上下片领格字用去声,领下三言三句。下片第一、二句,一般和上片平仄相同并押韵,然亦有并以仄收不押韵。东坡此词可为定格之典范。

[内容解析]
题为述怀,不免有叹。纵是洒脱豁达如东坡者,对酒当月,仍不忘尘世浮沉。想必清酒十分,倒影着是自己身外之身;银月一轮,寄托着是自己梦中之梦。于是乎,放眼未来之闲时,可得头顶轻松松一片云,手抚悠悠然一张琴,陶乐溪边,再饮一壶真正的舒怀酒。

[佳句妙韵]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佛家典故,妙化词中。个中感触,不言而喻。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酒处韵中,还点上阕。照应之余,更有新意。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5-08-22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需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第4个回答  2005-08-22
唉 就抢我的回答啊 我还是不回答了 靠没意思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
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
一壶酒,一溪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