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100字左右

如题所述

元宵节的来历(100字):

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之后刘恒登基,称汉文帝。他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家家张灯结彩庆祝。正月十五便成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6

在秦朝我国就有过元宵节的习俗。汉文帝时期,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帝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元宵节的起源很古老,源于远古人类在过节时以火把驱邪。这个节要祭祀天神,由于是夜里进行,自然要打着火把,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元宵节了。

元宵节的习俗:

1、吃元宵

吃元宵又叫吃汤圆,元宵即汤圆,是一种很美味的食物。汤圆的寓意又是“团圆”,一家人在元宵节这天团团圆圆,因此不管多忙,不管在哪个地方,元宵节都是要吃元宵的。

2、看花灯

看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古时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盛况空前。

3、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

4、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舞龙时,龙就像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据记载,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后来,周勃、陈平等人协力铲除吕氏势力,拥刘恒为汉文帝。由于剪除吕氏宗族那天晚上正好是正月十五,所以文帝上台每年正月十五晚上都会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宵就是夜的意思,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这样将正月十五定为了元宵节。

参考资料:我(朱千雯)自己写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06

据传,吕厚死后,他惧怕政权倒台,阴谋叛乱。王室国王刘楠和周波平息了“朱鹿乱”。刘衡登基后被称为韩文帝。他指定第一个月的十五号平息“朱鹭的叛乱”,以此作为与人民同乐的一天。在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它将成为元宵节。

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我们吃元宵节,而“元宵节”在中国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在宋代,人们为元宵节推广了一种新颖的食品。这种食物最初被称为“福圆子”,后来被称为“元宵节”,商人也称其为“元宝”。

元宵节是装满白糖,玫瑰,芝麻,红豆沙,黄肉桂,核桃仁,坚果,大枣酱等的“大米饺子”,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它可以煮成汤,油炸和蒸,这意味着团圆和幸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2-27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冬天,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因思念双亲,才想自杀。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