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红楼梦的文学常识

有两项错误,请简述错在何处,正解为何。

A、宝玉生日,妙玉送来生日贺笺,署名“槛外人”,宝玉不敢贸然回复,本想去问黛玉,却遇上与妙玉做过邻居且有半师之缘的宝钗。宝钗给他出主意:庙宇赞赏诗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故自称“槛外人”,回帖署名“槛内人”才能应她的心意。
B、贾蓉为贾琏出主意:在贾府附近买上一所房子,择个日子偷偷把尤二姐娶过来,瞒着凤姐,不许走漏风声。即使过了一年半载被发现,就说凤姐不能生育,原是为子起见,才私自在外面做成此事。那时候,生米做成了熟饭,凤姐只得罢了。
C、凤姐来找尤二姐,和颜悦色,劝她搬入大观园。然后一面派丫头对她百般虐待,一面所是她的前夫张华状告贾琏在国孝、家孝期背旨瞒亲,之后又到宁府,先是把尤氏、贾蓉大骂一通,哭闹不止,后又扬言要把此事告诉贾母,赚得五百两银子而返。
D、薛蟠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贾府诸人。宝玉因得罪了林黛玉,心中正自后悔,因而推病不去。黛玉也因后悔自己剪了宝玉玉上的穗子而不出门。贾母急的抱怨他们“不是冤家不聚头”。宝、黛二人竟然引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一般,都低头细嚼此话滋味,不觉潸然泣下。虽不曾会面,然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可谓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E、一天湘云无聊之际,看见柳花飘舞,便填了一首《如梦令》,引起众人填词的兴趣。经过抓阄,宝钗拈了《临江仙》,黛玉拈了《唐多令》,宝玉拈了《蝶恋花》。众人看了黛玉的《唐多令》后认为太悲了。宝钗仅以一句“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便赢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

A、宝玉遇到的不是宝钗,是邢岫烟。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应为:宝玉生日,妙玉送来生日贺笺,署名“槛外人”,宝玉不敢贸然回复,本想去问黛玉,却遇上与妙玉做过邻居且有半师之缘的岫烟。岫烟给他出主意:妙玉常说:‘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故自称“槛外人”,回帖署名“槛内人”才能应她的心意。
E、宝钗柳絮词最妙的一句不是“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而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回。应为:一天湘云无聊之际,看见柳花飘舞,便填了一首《如梦令》,引起黛玉填词的兴趣,邀众人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经过抓阄,宝钗拈了《临江仙》,黛玉拈了《唐多令》,宝玉拈了《蝶恋花》。众人看了黛玉的《唐多令》后认为太悲了。宝钗以一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赢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

PS:楼上认为“宝玉拈了《蝶恋花》”句是错的,窃不敢苟同。原书上写:“众人来看时, 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又都看了史湘云的,称赏了一回。宝玉笑道:‘这词上我们平常,少不得也要胡诌起来。’于是大家拈阄,宝钗便拈得了《临江仙》,宝琴拈得《西江月》,探春拈得了《南柯子》,黛玉拈得了《唐多令》,宝玉拈得了《蝶恋花》。紫鹃炷了一支梦甜香,大家思索起来。”可见此句本身没错。这句话是指宝玉抓了阄,是《蝶恋花》。至于他写没写出来,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05
A 不是宝钗 是邢岫烟
第2个回答  2011-02-05
A,遇上的人不是宝钗,是邢岫烟
D。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凤姐约看戏,宝钗推辞,贾母乐去,王夫人传话,园内人皆去。荣国府人众齐赴清虚观,小道士误撞凤姐,贾母怜见。贾珍斥管家责贾蓉。张道士跟进见贾母,为宝玉说亲,换大姐儿寄名符,请通灵宝玉,回赠敬贺之礼。贾母与众人上楼归坐,神前拈戏。宝玉挑贺物与贾母看,揣麒麟。远亲近友、世家相与纷来送礼。宝玉心内不自在,黛玉中暑,贾母次日执意不去。探问黛玉,因言词口角引真心假意思虑,宝玉砸通灵宝玉。袭人紫鹃劝不成,四人无言对泣。袭人欲借穗情开解宝玉,黛玉剪作几段。贾母王夫人进园,带出宝玉。薛蟠生日,宝玉称病,贾母怨泣,宝黛分居两地、情发一心。袭人再劝宝玉。
第3个回答  2011-02-05
A、宝玉生日,妙玉送来生日贺笺,署名“槛外人”,宝玉不敢贸然回复,本想去问黛玉,却遇上与妙玉做过邻居且有半师之缘的宝钗。宝钗给他出主意:庙宇赞赏诗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故自称“槛外人”,回帖署名“槛内人”才能应她的心意。
错在:却遇上与妙玉做过邻居且有半师之缘的宝钗。宝钗给他出主意
应该是:宝玉生日,妙玉送来生日贺笺,署名“槛外人”,宝玉不敢贸然回复,本想去问黛玉,却遇上与妙玉做过邻居且有半师之缘的邢岫烟。邢岫烟给他出主意:庙宇赞赏诗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故自称“槛外人”,回帖署名“槛内人”才能应她的心意。

E、一天湘云无聊之际,看见柳花飘舞,便填了一首《如梦令》,引起众人填词的兴趣。经过抓阄,宝钗拈了《临江仙》,黛玉拈了《唐多令》,宝玉拈了《蝶恋花》。众人看了黛玉的《唐多令》后认为太悲了。宝钗仅以一句“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便赢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
错在:宝玉拈了《蝶恋花》
应该是:一天湘云无聊之际,看见柳花飘舞,便填了一首《如梦令》,引起众人填词的兴趣。经过抓阄,宝钗拈了《临江仙》,黛玉拈了《唐多令》,宝玉自己没写出来,帮探春续了半首《南柯子》。众人看了黛玉的《唐多令》后认为太悲了。宝钗仅以一句“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便赢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