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灯谜由来简介不超过100字

如题所述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到了三国时,谜语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

宋代谜语与元宵赏灯相结合,丰富了灯节的娱乐活动,这时才是灯谜。此后,谜语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因为在宋代,游乐场所“瓦舍”兴起,给灯谜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这就促进了灯谜的发展。

扩展资料:

灯谜的典故: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08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到了这天时,人们就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你知道猜灯谜是怎么由来的吗?不知道的话就跟我来吧!在很早的以前,有个姓胡的大财主,有很多人来找他借钱,不过他只看别人穿得好不好,不重穿的人他压根就瞧不起,还皮笑肉不笑。所以乡里的人们在背后总叫他“笑面虎”。有一年春节,有两个乡里人不约而同的来胡家借钱。第一个来的是个小财主,他衣帽华丽,开口就要借十两银子。“笑面虎”笑眯眯的去叫帐房拿银子;第二个是个穷书生,他向“笑面虎”借点粮食,却因为衣着有点破破烂烂,而被“笑面虎”赶了出来。被赶出来的穷书生,打定主意一定要好好气气“笑面虎”!转眼又到了家家户户做花灯的元宵节了!穷书生特意做了一个大大的灯笼,在上面写上了一首“诗”,把灯笼提在街散步,一直走到胡家门口,大家都指着灯笼上的“诗”,暗暗发笑。“怎么回事?”“笑面虎”一出来大家笑得更凶了。“笑面虎”说:“大家冲着我笑干吗,咦—”他知道了大家笑是和灯笼上的“诗”有关。可是“笑面虎”不识字,于是他急急忙忙叫账房去读。账房先生便摇头晃脑地念了: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笑面虎”刚要去打穷书生时,穷书生说:“等等,这是个灯谜呀!”“笑面虎”说:“这是个灯谜?我不信,谜底是什么?”穷书生说:“太简单了,谜底是针呀。”大家捧fú(腹)大笑,“笑面虎”狼狈的回去了!猜灯谜的习俗由此传来!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2-08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第4个回答  2019-02-24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到了三国时,谜语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