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最后是怎么死的?

如题所述

病死。

高俅于政和七年(1117年)由殿前都指挥使获得武官最高行政级别的太尉,宣和四年(1122年)又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这个级别更高一些的待遇。这个官职有宰相之名,但不能行使宰相的职权,唐、宋时称之为“使相”,可谓位极人臣。

蔡京等6人与高俅把持当时朝政,北宋王朝的腐败此时达到了顶峰。他因趋附蔡京,当时正与蔡京并居相位。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兵临开封,徽宗让位,高俅与童贯等随徽宗南逃。当时大臣与太学生陈东提出要逮捕蔡京等六贼与高俅,明正典刑。

李纲认为欠稳妥,为防蔡京等挟持徽宗政变,于是他代表钦宗劝徽宗等人返京,高俅由此逃脱一死。但罢免官职后不久,高俅就病死。

扩展资料:

高俅的小人性格:

高俅,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但是正史鲜有他的传记。高俅原是一个市井无赖,一度成为丧家之犬,活得很窘迫。但是,高俅并非等闲市井无赖,他会刺枪使棒,吹弹歌舞,相扑玩耍,尤其擅长踢毬。

高俅后来虽然当上要职,但始终不脱小人的本色。就像《水浒传》里讲述的,上任伊始,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公报私仇,禁军教头王进就遭到了打击报复。

他这样做也是为了立威,毕竟他心里有些自卑,尽管被破格提拔了,但是底气并不足。君子胸怀坦荡,厚德载物,从容自信,而心胸狭窄,报复心强,缺乏自信,正是小人的第一大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李昌宪:从《水浒传》看宋代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高俅(gāo qiú)(?—1126年),北宋末年权臣,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宋徽宗时期的官员,初为苏轼小史(书僮),善蹴鞠(踢球)。哲宗(赵煦)时,改从枢密都丞旨,王铣因奉命送礼物至端王赵佶处,被留用。赵佶即位为徽宗,更为所宠,擢为殿前都指挥使。加至太尉,与蔡京等“六贼”专权用事,为时人所恨。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随徽宗南逃,金军退,返京后,即病死。因是《水浒传》的主要反派人物而广为人知,也是北宋新党领袖之一。

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对宋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徽宗好名贪功的喜好。高俅管理禁军,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

第2个回答  2011-02-10
病死的
高俅因与童贯争宠 而被迫参与了 宋徽宗与宋钦宗两者背后集团夺权斗争 后 与蔡攸 童贯等参与者人一同被处置 但他是被迫卷入斗争 所以未像另两人被处死 终归是寿终正寝 病死的

参考资料:水浒传

第3个回答  2011-02-10
《宋史》并无高俅传,而且与他沆瀣一气的童贯的传记里也只字未提高俅。因此对他的下场,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是正常死亡,并没有死于非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2-10
历史上高俅是寿终正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