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日本古代官员们穿着服装的名称。就是真田广之演的《阴阳师》和黑泽明导演的《乱》中日本古代官员穿的。

这种衣服圆领,头戴小帽子,现在神道教中也有穿着,但不知道名称。貌似是唐朝中国人服装的翻版。发几张图片请高手解答一下。

一、狩衣(阴阳师里晴明和博雅经常穿着的那种,下身配指贯,头戴立乌帽子)

狩衣在历史上最先是以野外狩猎时所用的运动装——这样的形象登场的。由於穿著方便,又便於活动,因此一般公家平日里也喜欢穿用。后来便渐渐发展成为院参时的礼服。与此同时,狩衣的颜色也开始多样化起来。 狩衣在衣袖的下方饰有袖露。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薄平形(34、35岁以下的年轻人使用)、厚细形、左右捻形、笼括形和嵶形。袖露的式样是以公卿位元阶等级来区分的。狩衣的穿著和搭配的裤裙都是特定的。指贯(或差袴。另外,自平安到室町时代,也用「狩袴」来称呼细身六幅指贯的袴)就是狩衣较为固定的下著搭配。 进行礼祭仪式时,狩衣里还要穿著单衣(也可以用衵衣代替),但平时是可以不穿的。狩衣的色彩和纹样除了禁色(天皇的专用颜色)以外,通常可以自由选择,因此在近世便可以看到各种设计和色彩的狩衣。 本来是日常穿著的狩衣,随著时代的变化,也渐渐地公服、礼服化。江户时代狩衣作为武士礼服的出现,标志著“直垂阶级”的诞生;当时的公家也普遍穿著狩衣。而今天,狩衣则成为神社神职人员的通用服装(在这种情况下,所用的袴是差袴)。 

二、小直衣

小直衣是中和了狩衣的简便和束带的威仪这两方面因素的产物。 这种从镰仓时代开始使用的简便袍服又叫做「有襴狩衣」。 原本,为了方便脖颈转动,狩衣被设计成前、后身分离的式样;而小直衣则将前、后襴部分缝合起来,胸以上的部分则以最初计算好的形状缝制而成。 小直衣本来只有上皇、亲王、大臣和大将品阶以上的人才能穿著,其余人等不得使用。但到了江户时代,天皇也穿著小直衣,此时,它已经失去原有的象徵意义了。 现在,天皇、神宫祭主(限男子),延及皇族都可以穿著小直衣。天皇在6月和12月的「节折」、宫中神宫、神社举行御奉纳和御灵代御览时使用小直衣;皇族则在修习神道时穿用。另外,出云大社的神职人员也使用小直衣。 如上所述,小直衣是上级贵族所穿著的特殊装束,所以扎袖也有特别规定的式样。扎袖的规定基本上与狩衣相同,即按照年龄大小使用相应的式样。但在现实中,使用薄平形扎袖的情况很少,一般只使用厚细形的扎袖。这大概是因为如果已位至大臣、大将,仍使用薄平形扎袖便显得不大庄重的缘故吧。因此,实际上使用薄平形扎袖的人只有年幼的亲王。

三、净衣和半尻

净衣和半尻都可说是狩衣的衍生物。 净衣是神官所穿的神事服,最早的时候与狩衣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到了现在,已经完全变成白色无纹的狩衣了。半尻则是儿童服装,基本上与狩衣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为了便於儿童活动,特地将后身的长裾剪短到一尺左右。此外,扎袖的样式也较为华丽。总之,半尻是一种非常可爱的衣裳。  水干水干与狩衣同源,最早是平民的日常著装。与狩衣的式样不同,水干在前、后身的缝合、连接处,都以「菊缀」进行加固;另外,水干没有狩衣的颈扣(とんぼ),而是以细带接系领口。随著时代的推移,水干逐渐成为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装,并很快成为了礼服的一种。现在,女性神职人员有时也穿著没有菊缀的水干。水干的穿著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像穿狩衣一样,只系颈扣不系带子;另外一种则是将领口内折成为V字型,把领口的长带自右肩向后绕,经左胁拉到胸前与胸带相结——这种情况下,要将后裾塞入裙袴(水干的裙袴被称为水干袴)中。不过,按照高仓流的穿法,后裾是不需要塞入袴中的;现在的女性神职人员所使用的穿著方法也是这样。

冠帽方面,五品以上的官员配戴乌帽子,六位以下则用风折乌帽子。

四、水干

水干也是平安和镰仓时代的平民服装。在大部分绘卷中,平民穿著的水干上,菊缀通常会被省略;而下级武士所著的水干上,菊缀却比较清晰。后来,由於公家也开始穿著水干,因此便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的服制规定。退红和白张这两种服装都是贵族仆属的装束,形式类似狩衣,总称为召具。退红是由叫做「あらぞめ」的薄红染布所制成的上装和黑袴构成的,最早是亲王家仆人的专用服装。之后为摄关打伞、提鞋的仆人也穿著这种衣服。现在,石清水八幡宫的驾舆丁穿著的退红是上下同色的。退红的式样最早与狩衣大抵相同;不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的上装开始转化成像下级武士所穿的褐衣一样,将双肩部分缝合起来的样式。另外,与其搭配的帽子叫做平礼乌帽子。白张是更为简化的狩衣。因为布料中有吴粉的成分,因而得名。与它搭配的乌帽子叫做张乌帽子。裤子则叫做「白丁」。持火把和赶车的仆从要穿著这种衣服。 束带束带在日本的服制中被称为「朝服」,即官员的制服。随著时代的变迁,束带的式样渐渐向宽大舒适的日本国风化方向转变。不过裤状的下袴和革制腰带则还残留著唐风的痕迹。作为正式礼服,文官穿著的束带叫做「缝腋(ほうえき)袍」,而武官的束带则称「阙腋(けってき)袍」——这种侧袖与衣身不相缝合的束带是为了便於活动特别设计的——不过三位以上的武官也穿著缝腋袍。在穿著正装束带时,武官和中务省的官人,以及得到敕许、位在参议以上的公卿,都需要佩带刀剑。因此,腰间要系上名为「平绪」的细长腰带。平绪(九条家旧藏)穿著束带时,在内衣外面要披上单(ひとえ),下身穿上红色的大口袴和表袴(うえのはかま),上身再穿上「衵(あこめ)」,下袭,之后套上长裾,最后穿上外袍。另外,腰间要以上饰玉石、名为「石带」的皮带加以固定——总地来说,穿著方法是非常复杂的。袍的色彩按位阶的划分有所不同,因此正式的袍服又被称为「位袍」。武官的阙腋袍又叫做「袄」,所以也称「位袄(いおう)」。而不辨官位、任意选色的直衣则叫做「杂袍」。官员们在入朝时,怀中需放置桧扇和贴纸;手持象徵威仪的笏板;腰间挂著「鱼袋(ぎょたい)」。在我国唐朝,鱼袋是进入宫城的资格凭证;传入日本后,金鱼袋为公卿所佩,银鱼袋则被殿上人使用。在单外、下袭内里,要穿著红色小葵纹绫(里侧为平绢)制成的衵。此外,「下袭」后面原本有很长的「裾」,但是由於穿著时极其复杂,所以渐渐演变为只有皇室使用;而其他官员所著的下袭则与「裾」分离,将「裾」的部分加上绳带,另外系在腰间,这称为「别裾」。由於「裾」象徵著权力和威严,因此随著时代的变化多次加长。现在,通过对官员著「裾」长度的分辨,我们便可判断出其所处的历史时代。

五、才著

才著是刚到脚跟的「短裾」。平成登基礼时,天皇和东宫以外的皇族都穿著才著的束带。

夏天时,公卿和敕许著用禁色的官员使用的下袭为苏芳色、菱纹样(亲王、摄关为竖菱,其他官员用横菱),无织里;其余官员则用二蓝色、无文、无织里的下袭。 

图片只能传一张,要更多的图留邮箱给我吧。

参考资料:平安时代服饰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5
公元701年,日本政府颁布有律六卷、令十一卷的《大宝律令》。在《大宝令》中明文规定制作衣服要仿造中国式样;决定指衣用冠,都要仿效中国,确定了着装的服制。根据这些规定,无论男女,在仪典时悉用礼服;出入宫廷着朝服;无位者进宫穿制服,奠定了公职人员服饰的基础。宫廷朝服也模仿唐代朝服。比如,天皇身穿红地绣有日月星辰和龙、山、火等花纹图案的"衮衣御衣"(龙袍);文职官员头戴冠冕,穿大袖上衣、小袖内衣、下着外裤、里裤,脚穿朝靴,腰佩腰刀,手捧朝笏。宫廷女子也要在小袖内衣的外面罩正式唐装衣服。《续日本记》载,天平二年四月庚午,天皇下诏,"自今以后,天下妇女,改旧衣服,施用新样。"古代中国和日本的衣衫都是左向掩襟,自周朝起,中国改为右向掩襟。于是,日本在养老三年(719年),亦下令"天下百姓右襟"。在注释《养老律令》(718年颁布)的《令义解》中,甚至对缝衣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承和九年(842年),仁名天皇又诏令:"天下仪式,男女衣服,皆依唐法,五位已上位记,改从汉样,诸宫殿院堂门阁,皆着新额。"

奈良时代,曾经来过中国的遣隋、遣唐使节积极传播在华见闻,力主服饰革新。就在颁布《养老律令》的718年,遣唐大使多治比县守回国,第二年正月进朝朝贺时,他特意穿上了唐王朝赠非他的朝服;天平宝字六年(762年),远遣唐使吉备真备在大宰府监造棉质袄胄各20250具,完全仿效唐朝新式样,按五行配色;弘仁九年(818年),曾经来唐学习的菅原清公奏请朝廷规定天下礼仪,男女衣服悉仿唐制,五位以上的位记都改汉式。据《旧唐书·东夷传》记载,日本文武朝时的遣唐执节使粟田真人来唐,衣着"尤中国户部尚书,冠进德冠,七顶为花,分而四散,身服紫袍,以帛为腰带"。1972年3月,奈良县明日香村发现了一座名为高松冢的古坟,这座古坟大约建于7世纪末8世纪初,坟内壁画上的男子服装也完全是中国样式,上身唐服,下身绔裙。

《大宝律令》不仅对服装,而且对鞋袜亦有明确规定。《大宝衣服令》的"无位制服"之条中规定,有姓的庶民可以穿普通的草鞋,但"家人奴婢"之条中,则不见此类文字,可见他们是没有这种资格的。随着日本与朝鲜半岛往来的频繁,中国的草鞋编制方法东传日本,为朝廷所采用。于是,《大宝军防令》"兵士"之条中,规定兵士穿"唐式草鞋",并要求士兵自己动手编织。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3-15
公元701年,日本政府颁布有律六卷、令十一卷的《大宝律令》。在《大宝令》中明文规定制作衣服要仿造中国式样;决定指衣用冠,都要仿效中国,确定了着装的服制。根据这些规定,无论男女,在仪典时悉用礼服;出入宫廷着朝服;无位者进宫穿制服,奠定了公职人员服饰的基础。宫廷朝服也模仿唐代朝服。比如,天皇身穿红地绣有日月星辰和龙、山、火等花纹图案的"衮衣御衣"(龙袍);文职官员头戴冠冕,穿大袖上衣、小袖内衣、下着外裤、里裤,脚穿朝靴,腰佩腰刀,手捧朝笏。宫廷女子也要在小袖内衣的外面罩正式唐装衣服。《续日本记》载,天平二年四月庚午,天皇下诏,"自今以后,天下妇女,改旧衣服,施用新样。"古代中国和日本的衣衫都是左向掩襟,自周朝起,中国改为右向掩襟。于是,日本在养老三年(719年),亦下令"天下百姓右襟"。在注释《养老律令》(718年颁布)的《令义解》中,甚至对缝衣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承和九年(842年),仁名天皇又诏令:"天下仪式,男女衣服,皆依唐法,五位已上位记,改从汉样,诸宫殿院堂门阁,皆着新额。"

奈良时代,曾经来过中国的遣隋、遣唐使节积极传播在华见闻,力主服饰革新。就在颁布《养老律令》的718年,遣唐大使多治比县守回国,第二年正月进朝朝贺时,他特意穿上了唐王朝赠非他的朝服;天平宝字六年(762年),远遣唐使吉备真备在大宰府监造棉质袄胄各20250具,完全仿效唐朝新式样,按五行配色;弘仁九年(818年),曾经来唐学习的菅原清公奏请朝廷规定天下礼仪,男女衣服悉仿唐制,五位以上的位记都改汉式。据《旧唐书·东夷传》记载,日本文武朝时的遣唐执节使粟田真人来唐,衣着"尤中国户部尚书,冠进德冠,七顶为花,分而四散,身服紫袍,以帛为腰带"。1972年3月,奈良县明日香村发现了一座名为高松冢的古坟,这座古坟大约建于7世纪末8世纪初,坟内壁画上的男子服装也完全是中国样式,上身唐服,下身绔裙。
第3个回答  2018-08-12
图中人物是明治天皇,所穿服装为御小直衣,头戴御金巾子の御冠,在特定的节日和宗教场合使用,是天皇御用的服饰。
第4个回答  2011-03-21
朝服或狩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