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词牌名是《凤凰台上忆吹箫》么?能否给出一些以此为词牌的作品?该词牌是李清照独创的吗?

  晁补之(宋)
  凤凰台上忆吹箫
  才短宫慵,命奇人弃,年年故里来远。记往岁、莲塘送我,远赴荆蛮。莫道风情似旧,青镜里、绿鬓新斑。佳人怪,把盏为我,微敛眉山。从来嗣宗高韵,独见赏,青云忧绝尘间。谩回首、平生醉语,一梦惊残。莫笑移花种柳,应备办、投老同闲。纵枯槁,松桧奈得霜寒。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宋词中的词牌名,其中最有名的一阑词当属婉约派掌门人李易安所作。一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堪称千古绝唱。“凤凰台上忆吹箫”,亦是古代流行一时的洞箫曲,与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齐名。关于凤凰台,其实还有一个很美丽的历史典故。
  相传战国时期,秦穆公有个小女儿,因自幼爱玉,故名弄玉。弄玉不仅姿容绝代、聪慧超群,于音律上更是精通。她尤其擅长吹笙,技艺精湛国内无人能出其右。弄玉及笄后,穆公要为其婚配,无奈公主坚持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宁可不嫁。穆公珍爱女儿,只得依从她。一夜,弄玉一边赏月一边在月光下吹笙,却于依稀仿佛间闻听有仙乐隐隐与自己玉笙相和,一连几夜都是如此。弄玉把此事禀明了父王,穆公于是派孟明按公主所说的方向寻找,一直寻到华山,才听见樵夫们说:“有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这位青年人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崖,找到了萧史,把他带回秦宫。
  萧史与弄玉成婚后,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声。学了十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和真的凤凰叫声一样,甚至把天上的凤凰都引下来了。秦穆公专门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凤凰台,这就是凤凰台的由来。萧史和弄玉住在凤凰台上,一连几年不饮不食,亦不下台。有一天,二人笙箫相和后,竟引来金龙紫凤,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升空而去。成语“乘龙快婿”“龙凤呈祥”便是因此而来。 关于萧史其人,最早记载见于汉朝时的《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原文为:“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后来的《东周列国志》,将这一奇事详细叙述,作“弄玉吹萧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一章,很多人都是从此书中了解到这段轶事的。
  因为传说中萧史弄玉是居住在华山中峰的,所以现今中峰又名玉女峰。玉女峰上许多胜迹也因玉女(弄玉)而得名。人们在中峰上修建了玉女祠,祠前有一石臼,名为玉女洗头盆;它前面的石台,就是玉女梳妆台;那下面的石洞,是玉女当年的居室,称作玉女室。此外,玉女祠北又有品箫台、引凤亭,是萧史吹箫引凤的地方。
  吹箫引凤,乘龙而去,白日升天,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歌诵这段历史,“凤凰台上忆吹箫”也由此而来,表达了人们对这对神仙眷侣的怀念和祝福,直至现在仍被人津津乐道。
  双调,九十五字至九十七字。共有六体。前段皆十句,四平韵;后段九至十一句,四或五平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8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注释:
  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者:通这。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凤凰台上忆吹箫 赏析:
  本词抒写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上片写不忍丈夫离去,着意刻画慵懒的情态,下片着重写怀念和痴情。笔触细腻生动,抒情极凄婉。上片开头五句只写一个“慵”字。香冷而不再去换新香点燃,一慵也;被也不叠,任凭胡乱摊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后连头也不愿梳,何谈化妆,三慵也;梳妆匣上落满灰尘,懒得擦,懒得动,四慵也;日上帘钩,人才起床,五慵也。词人为何如此慵懒而没心情?原来是“生怕离怀别苦”。这句为全词之眼,在上片的中间位置,括上而启下。表现出夫妻离别前一词人百无聊赖的神态、复杂矛盾的心理以及茫然若失的情绪;“多少事,欲说还休”。体现出主人公心地的善良和对丈夫的爱。杨慎评此句说:“‘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四)。可谓深得其心。因为告诉丈夫,也只能增添丈夫的烦恼而已,故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深情啊!歇拍三句为上片之警策,本来因怕分别才容颜瘦损,但作者偏不直接说出。“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是为了什行,答案不言自明,而情味弥足矣。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休休”是幅度的跳跃,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饯行的过程,直接写别后的情景。“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以下三句近乎痴话。流水本是无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这样写,才突出词人的孤独与痴情。一是写出终日在楼前凝眸远眺,或盼信或望归。二是楼前的流水可以映出她凝眸的神情,也只有流水方可证明体验她的痴情,抒情何其深婉,入木三分。结拍三句用顶真格将词意再度深化,“一段新愁”指什么?含蓄而又明确,与上片结拍的写法属同一机抒。深际飞评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云巫雨,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草堂诗余》正集卷三)。全词心理刻画十分细腻精致,在封建女性文学中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