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比喻或拟人的古诗及赏析

如题所述

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④,路远莫致之⑤。 此物何足贡⑥,但感别经时⑦。 饮酒①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辨已忘言。④ 疏影·咏荷叶

张炎

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浦,亭亭清绝。犹有遗簪①,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鸯密语同倾盖②,且莫与、浣纱人说。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③。

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漫皱,留仙裙折④。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盘心清露如铅水⑤,又一夜、西风吹折。喜净看、匹练飞光,倒泻半湖明月。

[注释]

①遗簪:喻未展叶之荷叶芽尖,似绿簪。

② 倾盖:二车相邻,车盖相交接。

③翠云千叠:指荷叶堆叠如云的样子。

④留仙初褶(zhě):《赵后外传》:“后歌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箸击玉瓯。酒酣风起,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帝令左右持其裙,久之,风止,裙为之皱。后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得。’他日宫姝或襞裙为皱,号‘留仙裙’。”

⑤盘心清露如铅水:喻荷叶带水。

[赏析]
  此词为歌咏荷叶以抒怀之作。上片以“碧圆自洁”总领荷叶形圆色碧性洁的特征,显现出亭亭玉立的清新绝妙的美姿。继而以三重比喻,形容刚露出水面卷曲细长的嫩荷叶,犹如美人遗落的碧玉簪;形容密接如两张伞盖的大荷叶,竟像倾盖相会,一见如故的鸳鸯情侣亲密私语;形容遍布湖塘的荷叶簇聚相碰发出飒飒声响如唱怨歌,花风骤至,怨歌突断,整个湖塘的荷叶如搅碎千叠翠云,由小而大地层层铺描,展现了它卷掉炎热的“秋心”,即素洁之心,传达了它令浣纱美女闻之动情的蜜态情语,以及它在花风吹来时如泣如诉的怨伤的声韵,形神兼备,声情并茂。下片则以拟人手法将荷叶与人事巧妙挽合传情写神。“回首”三句将荷叶赞美为欲随风飞去的“留仙裙”,描摹出风荷飘曳的动态和神韵。“恋恋”三句写作者对荷香余韵的眷恋。“盘心”二句写词人面对一夜西风吹折残荷景象,比喻眼前如盘的荷叶心盈聚的清晶露珠,就像丧失故都长安的金铜仙人洒下的清泪。“喜净看”二句承上片夏日盛荷,下片秋日残荷描写后,抒写了词人身在湖塘荷丛环境的美感,特别是明月飞光之际,匹练般洁白的月色倒泻于湖塘之中,那半湖澄净的月色,半湖“碧圆自洁”,或“盘心清露”的荷丛,是多么清幽恬美的荷塘月色!本词咏荷叶,亦颇具白石词清空骚雅之致,但已由幽韵冷香变为残韵枯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