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的产地主要分配在那些地方?

如题所述

我国主要产烟区简介

【东北产烟区】

东北产烟区西接大兴安岭,北接小兴安岭,东抵长白山,南达辽东半岛和渤海湾平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大部分。这个区的主要突出问题是热量不足,由于纬度偏高,冬季漫长寒冷,生长期短,北部生长期仅100~120天,南部可达140~180,多数地区大于10度积温不足3000度,北部仅2000度左右。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东部、北部较多,春季干旱多风沙天气。年日照时数2300~3000小时,日照百分率50~60%以上。在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土壤ph5.9~6.3,含盐量低,土地条件较适宜种植烤烟。

依据水热条件差异和发展方向的不同分为三个二级区:
● 松嫩三江平原晒烟区
该区主要包括松花江——嫩江平原和松花江下游的三江平原,即黑龙江、吉林的中部,晒烟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4%,占总产量的1.8%,近几年烤烟种植面积发展到12万亩。
● 辽宁平原丘陵烤烟区
该区包括辽宁省中部平原、辽西走廊和辽东半岛。烤烟分部在西丰、开原、清源海城、兴城、锦西等县,面积约5万亩。
● 长白山山地烤烟晒烟区
该区包括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及辽宁东部的长白山山地和它延伸的丘陵地带,是关东烟的主要产地,烟草传入已达300多年,有名晒烟较多。目前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风城、宽甸,吉林省的延吉、和龙、安固、汪清,黑龙江的牡丹地区。

东北部烟区晒烟品种多,分布广,统称“关东烟”,有晒红烟和晒黄烟之分。改烟区晒烟的特点劲头大,刺激性较重,有一定香气,素为北方农民所喜欢,但多数只能为斗烟吸食。某些地方品种,如吉林延边晒烟可作为高档混合型卷烟原料。烤烟叶片较薄,多为柠檬黄色,光泽较鲜明,烟叶含糖量偏高,含烟碱量偏低,有香气,也有杂气,劲头偏小,余味较好,适于作为填充型卷烟的原料。

【西南部烟区】

西南部烟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省大部、贵州省全部、川南、削、鄂西南及桂西南。气候垂直差异比较明显,作物从一年一熟到一年三熟都有。大部分地区大于10度积温在4500度以上,其中云南高原3400~6000度,贵州高原4000~5000度,滇北、川西南故地4000~7000度,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东部多于西部,降水不匀,夏季多雨,年日照百分率西部多在50%左右,东部不少地区低于30%,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黄壤及黄棕壤,多呈酸性或微酸性。种植烤烟较早,常年烤烟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烤烟面积的20%。

依据水热条件及发展类型不同该烟区又分为四个二级区。
● 滇西山地烤烟晒烟区
包括大理州大部、楚雄、德宏州北部及四川凉山州大部,是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德烤烟新区,那时的烤烟种植面积就有17.6万亩,大部分地区都产晒烟,其中腾冲、保山晒红烟较为有名。
● 川滇高原山地烤烟晒烟区
包括滇东北照通地区及黔西毕节地区,大部分主要以晒烟为主,因受气候条件的限制不宜发展烤烟。
● 削丘陵贵州高原烤烟晒烟景烟区
包括贵州省大部分,削丘陵以及鄂西南,川南部各县。其中烤烟发展历史悠久,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就有种植。贵定、福泉烤烟尤为著名,晒晾烟资源十分丰富,贵州惠水、独山天柱、削的凤凰,还有麻阳一带晒烟均为混合型卷烟的香味原料。
● 云南高原烤烟晒烟区
包括云南中部、贵州的南北盘江流域、广西西部右汲及红水流域,玉溪、江川一带所产烟叶质量较好,是卷制高档烟不可缺少的原料,晒制资源也相当丰富,如罗平师宗和西林的八大河晒烟,贵州册亭打宾烟,兴仁巴玲烟,望漠、罗甸的晒烟等都有较高的工业利用价值。

【北部西部烟区】

该烟区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向西经大兴安岭,沿蒙古高原南缘,经青藏高原东缘,直至西南边陲横断山区的贡山独龙怒族自治县,包括黑龙江西、北部,吉林西部,内蒙古,甘肃大部,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全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该区黄花烟栽培历史悠久,大多数为自给性生产,仅兰州水烟河新疆黄合烟商品性较强,已形成较集中的产区。

烟区北部大小兴安岭地区海拔高,土壤冻结期达半年以上,大于10度积温1300~2200度,无霜期仅 80~120天,热量不足,限制了普通烟草的发展。内蒙古高原的北部、西部以及甘肃、新疆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距海洋较远的一些地方,气候干燥,降水大多在 100毫米以下,蒸发量大,不少地区多大风,不适于发展包括黄花烟在内的各类烟草。而甘肃、宁夏、新疆等一部分地区,热量条件较好,大于10度积温 2600~4300度,但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于10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土壤普遍存在有不同程度盐渍化,不宜种植普通烟草,但较宜种植黄花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干旱,大于10度积温在2000度以下,无霜期短,不宜栽培烟草,仅有少数地区可栽培黄花烟。

【南部烟区】

包括福建东南部、台湾、广东南部、广西南部及云南南部,位于我国大陆南部向南倾斜面上,地区呈波状起伏。本区北界大体上是南亚热带合中亚热带的分界线,水热条件居全国首位,高温多雨,年均温约在20度以上,大于10度的积温6500~9500度,没有真正的冬季,年无霜期在300~3600天,最冷气温在12度以上,农作物可三熟到四熟。多数地区降水量1400~2000毫米,集中在5~10月,海南岛及滇南5~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80%,干湿季明显,雨日多,多数地区雨日在150天左右。

本区土壤以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赤红土)为主,砖红壤主要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地。砖红壤性红壤湿南亚热带的代表性土壤,一般分布在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黄壤多分布在500~800米以上的丘陵,黑色石灰土分布在平缓的岩溶谷底及坡地,质地粘重,结构良好,有机质和矿物养分丰富。红色石灰土分布在平缓的山麓和岩溶谷间,质地粘重,中性及微酸性反应,肥力略低。此外,在闽、粤、桂的低山丘陵区还有肥沃的水稻土,但不适宜种植烤烟。

该烟区种植烤烟约102万亩,占全国烤烟面积的12%,总产量占全国的 6%,烤烟质量以闽南较好,桂南、粤西较差。虽然是种植冬烤烟的地区,但由于大田旺长期易受寒潮影响,气温较低,气温较低,4月份以后降水增加,雨日多,光照不足,对收烤不利。由于后作的影响,烤烟不能充分成熟就得采收,而冬烟质量差,产量低而不稳,近年来不少地区改种春烟,烟叶质量有所提高。

本区烟草发展方向是调整布局,压缩粤西、桂南的冬烤烟,把闽南冬烟改为春烟;充分挖掘并发展晒烟生产,建立雪茄烟和优质混合型卷烟的原料基地。

【黄淮烟区】

该烟区北界北票-赤诚-固阳一线,南界秦岭淮河线,西以包头-毕池-宝鸡一线为界,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山西、山东全部,陕西、河南大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及京津两市。地域辽阔,各地热量差异较大。北部如内蒙古和长城沿线,水热条件较差,大于1度的积温仅2500~3200度,无霜期135~150天,年降水量350~400毫米。南部为暖温带,大于10度的积温在4000~4500度,无霜期175~220天,年降水量 500~800毫米,降雨季节分配不匀,集中夏季,多暴雨,常引起洪涝。

本区土壤北部为栗钙土,西部黄土丘陵多黄绵土和黑垆土,华北平原为黄潮土,淮北为砂姜黑土,山东丘陵为褐土和棕壤。烟口土壤ph5.8~8.1,除山东丘陵的棕壤和淋溶褐土及豫中的黄冈土外,土壤ph多超过7.0,不少地区土壤盐分和含氯量偏高。

本区是我国最大烤烟产区,种植历史悠久,分布于229个县,种植面积300多万亩,约占全国的40%,烤烟总产量在900万担以上,约占全国烤烟总产量的很大部分。尤其以山东“青州烟”、河南“许昌烟”以质量好而闻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的声誉。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烤烟质量不断下降,而豫西丘陵和鲁中丘陵山地却显示出生产优质烟的潜力,正在取而代之。

该烟区今后烤烟的发展方向是调整布局,压缩不适宜种植的产区,适当发展生态条件适宜的烟区,实行品种区域化和栽培技术规范化,提高烟叶质量。

【华中烟区】

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全部及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南地区,以晒烟为主,近年来也发展了烤烟。尤其是湖南的烤烟发展较快,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省近90%的县都重烤烟,而以南部的丘陵地区较为集中,晒晾烟如江西广丰、浙江桐乡、湖北黄冈、恩施以及浙江的新昌等地都以品质优良而驰名全国。区内气候特点是,无霜期250~300天,年平均气温在15度以上,年降雨量一般超过1000毫米,5~10月份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全年日照一般平均在 1500小时以上,烟草一般在丘陵山坡,旱地栽培烤烟为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