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中的一 怎么解释?

什么是一? 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 什么意思? 怎么解释?》?
什么是 一?????????????????
我拜托,你们不复制粘贴行不行???? 这个“一”,你们那我都看过, 复制粘贴能解决我至于 提问嚒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即是”道“(终极真理)的衍生,是”道“的直接表现,直接显明”道“,可以说,这“一”就是“道”(终极真理)的体现。所以“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中的“一”也可以说,就是“道”。
  《道德经·昔之得一者》原文: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而以为正③。其致之也④,谓⑤天无以清⑥,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⑦;神无以灵,将恐歇⑧;谷无以盈,将恐竭⑨;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⑩,将恐蹶⑾。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⑿孤、寡、不谷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⒁。是故不欲琭琭如玉⒂,珞珞如石⒃。
  译文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注释
  1、得一:即得道。
  2、神得一以灵:神或指人。灵:灵性或灵妙。
  3、正:一本作“贞”。意为首领。
  4、其致之也:推而言之。
  5、谓:假如说。帛书作“胃”。
  6、天无以清:天离开道,就得不到清明。
  7、废:荒废。
  8、歇:消失、绝灭、停止。
  9、竭:干涸、枯竭。
  10、正:一本作“高贵”,一本作“贞”。
  11、蹶:跌倒、失败、挫折。
  12、自称:一本作“自谓”。
  13、孤、寡、不谷:古代帝王自称为“孤”、“寡人”、“不谷”。不谷即不善的意思。
  14、至誉无誉:最高的荣誉是无须称誉赞美的。
  15、琭琭:形容玉美的样子。
  16、珞珞:形容石坚的样子。

  这一章讲“道”的普遍意义。前半段段论述“道”的作用,天地万物都来源于“道”,或者说,“道”是构成一切事物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失去了“道”,天地万物就不能存在下去。后半段由此推及到人间,告诫统治者从“道”的原则出发,并常要能“处下”、“居后”、“谦卑”,即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没有老百姓为根本和基础,就没有高贵的侯王。因而在本章的内容中,同样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7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一”是什么?“一”在这里就是“气”。“气”就是“道”的物质形态。,因此,以上的所有得“一”,都是得“道”的意思。这就是说,万物得了“气”才是得“道”,因此才能具备各自的“德”。

比如,“天”最基本的“德”就是“清”,当“天”拥有“清”这个最基本的“德”的时候,它才能保持它的长久。那么如何拥有这个“清德”呢?就要去得“气”。“气”是遍及宇宙的物质,找到它不费吹灰之力,难的是如何保守住——“得”它。保守住“气”,也就是这个“得一”的途径就是遵循“道”。所以,从根本上说“天”只有服从于“道”才能长久,才能“清”,这个“清”才是“天”的常态。

“道”和“德”的关系就是这样的:首先,“道”决定“德”,“德”是具体事物上最符合“道”的表现;其次,“道”是永恒、唯一的,而“德”是千变万化的;第三,“德”是万物常态的表现,是万物最稳定的那个状态。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而贵高将恐蹶。”

如果万物失去了“德”会怎么样?那就说明它偏离了那个稳定的常态,这样它就会失去平衡,改变自身的性质甚至是走向灭亡。因为失去了“德”是因为它失去了“气”,这是它灭亡的内在原因;而且失去了“德”就意味着它远离了“道”,非“道”的东西就必须接受“失”的结果,这是它灭亡的外部作用。其实从本质上说,内在原因和外部作用讲的都是一回事。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上面讲明白了“得一”者就能有“德”,就能生,而失“德”者就是失“一”,必然走向灭亡的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得一”,避免“失一”呢?

就是应该“以贱为本,以下为基”。“贱”和“下”是所有人都厌恶的东西。人们都喜欢争着往“高”处走,往“贵”的位置上爬。前面讲过,人世间的法则是“贵阳而贱阴”的。

从“道”的角度上来讲,阴和阳是“道”的演化过程中对等的两种力量,而且是会不断互相转化的。前面讲过八卦的流转:“乾”就是最贵、最高的位置,但是下一步就是“兑”——残缺;“坤”就是最贱、最下的位置,但是下一步就是“艮”——象山一样的稳重积累。“乾”发展每一步都是阳退阴进;而“坤”发展每一步都是阳进阴退。

来源:北斗成功网 http://www.beidouweb.com/viewnews-41824
第2个回答  2011-03-18
这是道家的理论。
道家认为道是万物之始,但道是不可以说清楚的,它不是实物,也不是虚无,就是一种存在而又不可用任何意思解释的东西
你说的一,就是道的衍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一也是很难理解的东西,毕竟它是从道演化来的
如果非要解释这个一,可以认为一就是最开始的最至纯而又能够衍生下去的东西,源于道。
整个的翻译就是天地因道法的开始而浩瀚致远;神灵谷物因为道法的开始而生机勃勃充盈富足;万物道法的开始而繁衍生存;王者遵循道法的开始能够成为天下的大中至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3-17
一、出处
这段话出于《老子》之《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二、含义解释
【原文】
天得一以清(1);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气(2)

【注释】
(1)天得一以清:一为天地之大道,天得到这个"一"而清明。老子将"道"看成是构成天、地、神、谷以及万物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自然界一切都在流动着、变化着,老子认为这些变化的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故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3)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正,首领的意思,王弼本作"贞",贞通正,河上公、景龙等多种古本作"正"。这句的意思是侯王得到"一"因而做了天下的首领。一说"天下正"为天下安定的意思,今不从。
【译文】
古来凡是得到道这个“一”的一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宁静;神得到“一”而灵妙;河谷得到“一”而充盈;万物得到“一”而生长;侯王得到“一”而做了天下的首领。
第4个回答  2011-03-17
(1)天得一以清:一为天地之大道,天得到这个"一"而清明。老子将"道"看成是构成天、地、神、谷以及万物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自然界一切都在流动着、变化着,老子认为这些变化的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故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3)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正,首领的意思,王弼本作"贞",贞通正,河上公、景龙等多种古本作"正"。这句的意思是侯王得到"一"因而做了天下的首领。一说"天下正"为天下安定的意思,今不从。

古来凡是得到道这个“一”的一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宁静;神得到“一”而灵妙;河谷得到“一”而充盈;万物得到“一”而生长;侯王得到“一”而做了天下的首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