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资料

如题所述

  欧内斯特·海明威
  姓名: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99-1961 国籍:美国 所获奖项: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作家。生于芝加哥郊区的奥克帕克村。受家庭影响,酷爱打猎、钓鱼和拳击运动,对音乐、绘画也颇感兴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当他见习记者,受到严格的语言训练。其后参加战后救护队,在意大利前线身负重伤,经过13次手术,从身上取出200多块弹片。战后以驻欧记者身份长驻巴黎,结识了美国作家斯坦因和宠德等,开始发表作品。小说《在我们的时代里》(1924)是成名作,重要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1926)和《永远了,武器》被看作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30年代,与“迷惘的一代”分道扬镳,海明威参交了左翼文艺运动。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参加过马德里保卫战。这期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有的》(1937)、剧本《第五纵队》(1950)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等,后者标志着他创作上的一个新的至高点。

  二次大战时,海明威曾用再见的游艇协助正规军作战,在海上搜寻纳粹潜艇,收到当局嘉奖。其后又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

  50年代,海明威又回到捕鱼、打猎等冒险生涯中去,应乘坐的汽车、飞机连连失事,在医院竟读到了关于她遇难身亡的讣告。这期间主要创作了《过何如林》(1950)和振撼欧美文坛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等。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晚年由于多种疾病缠身,身心备受折磨,1961年7月2日,他用猎枪为自己戏剧性的一生画了句号。

  海明威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作家。在创作上,他最钟爱的主题是战争、死亡、男子汉气概和爱情。这也是他一生生命的主旋律。特别是“死亡”和“男子汉气概”,贯穿在他的全部创作中,成为他作品的主要风格特征,再加上简洁有力,充满生气与活力的语言,使他的创作在欧美文坛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在美国引起“一场文学革命”。

  《在我们的时代里》、《太阳照常升起》、《永远了,武器》、《有的和没有有的》、《第五纵队》、《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0
站着写的作家
海明威写作时,有一个常人所没有的习惯,这就是站着。他说:“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有人问他:“您简洁风格的秘诀在哪里?”他就简单地回答说:“站着写!”
七支铅笔
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 海明威照片
独创一格。
改到出版前最后一分钟
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的创作花了17个月,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没有离开房间。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最终取得了成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