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强自立的名人故事

有吗?

1、海伦-凯勒。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2、罗斯福。

美国的第32任总统罗斯福在小的时候,因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与同学们游戏和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桩工人的姿态。

虽然他的演讲中并不具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重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由于罗斯福没有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意识到自我缺陷的同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在顽强之中抗争。不因缺憾而气馁,甚至将它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而登上名誉巅峰。在晚年,已经很少人知道他曾有严重的缺憾。

3、贝多芬。

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二十六岁时,贝多芬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

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4、华罗庚。

华罗庚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华罗庚正确地回答出来,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我国杰出数学家。

5、法拉

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伦敦市郊一个贫困铁匠的家里。他父亲收入菲薄,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法拉第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有时他一个星期只能吃到一个面包,当然更谈不上去上学了。

法拉第12岁的时候,就上街去卖报。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上识字。到13岁的时候,法拉第进了一家印刷厂当图书装订学徒工,他一边装订书,一边学习。每当工余时间,他就翻阅装订的书籍。有时甚至在送货的路上,他也边走边看。

1834年,他发现了电解定律,震动了科学界。这一定律,被命名为“法拉第电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学,从一个连小学都没念过的装订图书学徒工,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学家的行列。恩格斯曾称赞法拉第是“到现在为止最大的电学家”。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坐在他的书房里看书时逝世,终年76岁。

扩展资料

关于自立自强的名言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

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不要想做别人——林语堂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华特·贝基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强自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爱因斯坦 (1879-1955)

A.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1879年 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父亲和叔父在那里合办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只身去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应M.普朗克和W.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回德国不到四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他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于1915年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5年 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爱因斯坦 (1879-1955)

A.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1879年 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父亲和叔父在那里合办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只身去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应M.普朗克和W.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回德国不到四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他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于1915年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5年 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自信而后可自强:自信可以决定理想人生的目标,人有了自信心就有力量决定自己人生的方向,就能策划自己人生的前途,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就能做自己的主人。自强而后能自立:为人当自强,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懂得自己奋发图强、努力向上的人,才能自立。

美国《生活》周刊不久前评出的过去1000年的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中,爱迪生名列第一。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 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电灯(白炽灯)和电话。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有志者事竟成。
一定要有自信的勇气,才会有工作的勇气。 ——鲁迅
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 ——康有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20

1.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因为她的坚强、乐观,美国院方称她为"伟大的中国人民光辉形象",而那么多美国普通人去看她,并不只是因为她受伤了,而是为她的精神所感染。多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2.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3.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4.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
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5.尼克·胡哲(Nick Vujicic),1982年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生来没有四肢,但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信念,在全球演讲,鼓舞人心。2005年获“澳洲年度青年”称号。2008年起担任国际公益组织“没有四肢的生命”CEO。

拓展资料: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第3个回答  2020-09-20

1、海伦凯勒——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

2、小泽征尔——日本作曲家武满彻曾经在小泽寓所住过一段时间。目睹了大师的勤奋,他说:“每天清晨四点钟,小泽屋里就亮起了灯,他开始读总谱。真没想到,他是如此用功。”原来,小泽从青年时代就养成晨读的习惯,一直坚持到今天。 “我是世界上起床最早的人之一,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常常已经读了至少两个小时的总谱或书。”小泽说。

3、霍金——在21岁时,医生诊断其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只有两年好活,但是,两年光阴飞驰而去,他仍旧活着。霍金不愿对恶疾低头,甚至不愿接受任何帮助。他最喜欢被视为是科学家,然后是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视为正常人,拥有与其他人相同的欲望、干劲、梦想与抱负。

4、华罗庚——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5、徐悲鸿——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丰富了徐悲鸿的阅历,开拓了其艺术视野。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并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但数月后却因父亲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

第4个回答  2007-04-04
-- 一位瘫痪残疾人的奋斗故事
一位瘫痪残疾人的奋斗故事
登上国际颁奖台
2000年8月13日上午8时,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国际体育场内坐无虚席,第五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拉开了序幕。来自54个国家的800多名选手,紧张地进行着有34个项目、为期3天的国际大赛。吴洪生与其他28名中国选手也参加了比赛。
在女装制作组,吴洪生是近百名选手中惟一的男性,评委要求参赛者3个小时内自行设计、制作一件女式衬衣,很多选手没按时做好,而他却仅用了2小时20分钟就完成了制作。他的作品以款式新颖、做工精美赢得了大赛评委的一致认可,众多富有经验的外国选手也都“OK!OK!”地赞叹不已。最后,吴洪生荣获了该项目比赛的金奖。当布拉格市长把金灿灿的奖牌挂在他的胸前时,赛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吴洪生的泪水打湿了金牌,他百感交集:“我终于梦想成真了!这不仅是对祖国、对亲友的回报,更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一位韩国记者问我这次拿到金牌能得到多少万奖金,我回答他:‘这奖牌是我的无价之宝,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成功之刻,到处是掌声与鲜花,然而隐藏在掌声与鲜花后面的汗水、泪水又有谁知呢?
不幸孩子的幸福童年
1962年,吴洪生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市寨里镇吴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排行第五,自幼天真活泼,极受家人喜爱。谁料,3岁那年,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小洪生在痛苦的煎熬中一躺就是5年。8岁时,他的病情突然好转:双手可以活动了,大小便有了知觉,两条瘫痪的腿也能动弹了。吴洪生说,这一辈子也忘不了当时的情景:母亲抱着他失声痛声,热泪在他脸上恣意流淌。病情好转后,小洪生就缠着父母要上学读书。刚开始,由哥哥姐姐背他上学,很快,聪明伶俐、好学上进的小洪生就赢得了师生的喜爱。渐渐地,老师和同学们主动轮流背他上学。
后来,同学中的吴柯平、吴柯勇主动承担了接送任务。夏天,烈日炎炎,孩子们喜欢穿一件红色背心,而吴洪生和他的两个小伙伴总是要多穿一件,因为天天背送,时间长了,背与被背者总是一个后背破洞,一个前胸破损。冬天,寒风裹雪,两个孩子背着他相互搀扶着蹒跚而行。一个雪后的清晨,吴柯平背着洪生去上学,不小心滑到了路边1米多深的雪沟里,沟沿上的雪融化结冰了,两人怎么爬也爬不上去了,在雪中折腾了半个小时,最后被一位过路的大爷救了出来。师生们对洪生的关心爱护,使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就这样,在师生的背上,小洪生读完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
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1978年,吴洪生以全县统考第5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然而在体检时却被无情地刷了下来。眼巴巴地看着朝夕相处的同学升入高中,而自己只能面壁独处,洪生一手抱着母亲的腿,一手捶着床,哭喊着:“妈妈,我要上学,我要读书……”母亲心痛欲裂,却也只有偷偷地抹眼泪。村里人也议论纷纷:“小瘸子捞不着(不能)读书了!”“小瘸子”的字眼象皮鞭一样抽打着洪生,隐隐传来的“铛铛”的上课铃声像针扎一般刺着他的心。吴洪生意识到了残疾将给他带来可怕的人生,痛苦、失落、绝望笼罩着。
一天,洪生趁家人不在,扶着板凳,挪到了父亲保管生产队农药的屋里,想喝药自杀。看着眼前的农药,他禁不住泪如泉涌,就在打开药瓶的一刹那,昔日同学们风里雨里、汗里泪里背着他上学的情景历历在目。“难道大家不辞辛苦地照顾我,换来的竟是我的自杀?”“不,决不能!我要战胜命运,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他擦干眼泪,将药瓶放回了原处。
为了自立更生,洪生开始学钟表修理。两个月下来,家里的两口钟被他折得七零八落,却怎么也组装不到一起。失去耐心之后,他彻底绝望了,死亡的阴影又一次占据了洪生的头脑,他选择了跳井自杀。然而他几次刚爬到井口边,就被家人发现并拦住了。
庆幸的是,吴洪生有一直牵挂、爱护他的良师益友。老师和同学们给他带来了书报,如《把一切献给党》、《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等,而洪生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伙伴吴柯平送给他的一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历经战火的洗礼,出生入死,身残志坚的动人事迹深深打动了他。“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人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洪生看到这段时,不禁为自己的过去羞愧不已,他把这段话工工整整地抄录下来,贴在自己的床头,激励自己不断奋进。
见洪生喜欢绘画,父亲就为他买来了一套服装教材。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初时,在报纸上临摹、剪裁,后来,家里的旧衣服成了他的试验品。没有老师指导,他就自己对照书本中的尺寸裁剪;无法站立,便坐着板凳,伏在炕沿上剪裁……4个月后,在姐姐的帮助下,他把炕当作剪裁桌,门为烫衣板,搪瓷缸为熨斗,开始为亲朋好友免费做衣服。洪生承诺:做好了不要钱,做不好赔偿。他这样逼着自己做好每一件衣服,因为一旦做坏,自己根本无力偿还。渐渐地,他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裁缝。1979年,他到村裁纫组做了一名技术工人,由于他为人忠厚、技术过硬又肯吃苦,在1982年至1996年间,洪生先后被镇供销社服装厂、县二轻局服装厂、烟台佳佳服饰有限公司聘为厂长、经理。
吴洪生的自尊、自强、自立精神赢得了人们的敬佩,也赢得了邻村姑娘徐秀丽的心,两人偷偷相爱了。世俗的冷嘲热讽和家庭的反对没能阻止他们的相爱,不久,身高1�68米、端庄秀丽的健全姑娘徐秀丽做了双腿残疾的吴洪生的妻子,这在当时成了镇里的头条新闻。
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坚强的女人。每谈及自己的家人,吴洪生总是一脸的幸福与自豪:“在我眼里,妻子徐秀丽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美丽、最可爱的人,没有她的支持,就没有我今日的成功。”
1996年,在当地政府和妻子的鼓励支持下,吴洪生辞去了佳佳服饰有限公司经理的职务,创办了自己的服装设计中心——梦迪制衣公司。公司成立后,最忙的不是洪生,而是徐秀丽。公司的大小事秀丽都要参予决策,丈夫每到一处她都要搀扶照顾,尤其是上下楼时,怕洪生摔着,她就背着他楼上楼下地跑,每每总是大汗淋漓,她却从无半句怨言。看着背负着自己的妻子浑身被汗湿透的样子,吴洪生的心里便会洋溢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激情,是疼爱更是感激,是依靠更是力量!于是他加倍努力,也不断取得了新的成绩,在短短4年间,他先后夺得了山东省残疾人技能选择赛女装制作项目第一名,全国此类项目第一名,并成功地登上了国际颁奖台。
尽我所能,回报社会
在吴洪生的札记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我是个苦命的孩子,但有幸生长在充满友爱和真诚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作为一个大写的人,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其他生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的生存必然有着刚毅和执著的成功,他的发展必须有着为社会作出最大贡献的责任。”
在吴洪生被聘任为厂里、经理期间,他毫无保留地把裁缝技术传授给职工,无偿对200多名职工进行技术培训。1996年,为了让当地的下岗职工“看到一种希望,一种精神,一种鼓舞和激励”,他主动为党和政府排忧,他办的公司当时招收的30名职员都是下岗职工,他常以自己为例,鼓励他们学一技之长,走自立自强的道路。4年来,公司先后安置了30名下岗职工,15名残疾人,使他们走上了富裕之路。公司为国家上交利税5万多元,并且,每年都为干休所的老同志送去衣服和礼品,为社会福利院捐赠款物。
如今,梦迪公司已从负债20万元发展成为净资产达50万元的,集设计、制作、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谈及将来,洪生还有许多想法:“我想扩大企业的规模,再安排50名下岗职工和残疾人就业,成立‘梦迪残疾人服务社”,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脱贫致富技术、信息及用品用具,把服务社办成‘残疾人之家’,让‘梦迪’为更多的下岗职工和残疾人创造择业机会,提供技能培训,与他们共拓坚实的人生之路,我要尽我所能,回报社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