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武艺高强,侠肝义胆,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名扬天下;但是,他骄傲轻敌,不把东吴大将陆逊等人放在眼里,结果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和政治有关系!要说到自负!

  关羽一生忠义无双,所以被中国人称为关公,奉为武圣,文武庙中与孔子并祀,可见他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多么完美的形象。关羽深感曹操恩德,但为了义兄刘备,在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回报曹操后,坚决求去。此时曹操可能杀他,刘备寄寓袁绍帐下,袁绍也可能杀他,但关羽义无反顾,是中国人心目中讲义气的经典。

  讲到关羽之死,已经有一句成语“大意失荆州”,好像关羽是一个不小心才失了荆州,然后“败走麦城”,父子同死,让人不胜唏嘘。但是从《资治通鉴》的史实上看,关羽却是犯了一连串的管理失误才丢掉荆州,并且为整个组织带来了巨大的负面结果—刘备从四川起兵东征为他报仇,却又被陆逊火烧连营,兵败夷陵。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设计的战略是,雄据荆、益二州,外连东吴,内修政治,然后两道北伐,统一中原,恢复汉室。最后因为关羽的“大意”,“隆中对”的战略完全被破坏,两道北伐成了六出祁山,蜀汉大业终于无法完成。关羽是如何“大意”的呢?

  1、在外交上,与东吴的战略联盟伙伴关系是蜀汉集团的最重要资本。刘备占领了荆州南部郡县,又向孙权借了荆州北部郡县,刚好益州州长刘璋昏弱,抵抗不了汉中张鲁的挑衅,就留下关羽坐镇荆州,亲自带军入蜀,趁机把四川吃了下来。原本周瑜想趁赤壁大胜之后征蜀,结果被刘备挡了下来,此时刘备独吞益州,实力大增,孙权怒不可遏。此间,孙权曾向关羽求亲,要为自已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这可是天大的喜讯,对外交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关羽却一口回绝,诟骂使臣,“虎女焉能嫁犬子”之词更是让孙权气上加气。

  2、更遭糕的是,此时关羽北伐,大破曹操手下将领于禁,接收了于禁的部队,粮草不足就跑到孙权地盘上抢粮。之前,刘备借荆州不还,孙权要求归还,十分不愉快,好不容易两方和解,才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关羽跨过湘水开孙权的粮仓就食,等于撕毁了和约,孙权找到了出兵的借口,遂全军出动,给关羽致命一击。

  3、用人不当,没有把基地托付给最有才干的人

  关羽大军北伐,把基地留给了糜芳与傅士仁,这两人能力不够,供应前方军需常常不能及时,关羽总是大骂“等我班师,军法伺候”,两人遂生叛变之心。之前,以“吴下阿蒙”著称的吕蒙驻守东吴的荆州前线,已密报孙权,决定图谋关羽,陆逊接替他的位置,立刻写信给关羽,对他歌功颂德,大加拍马,还暗示自已也想投靠过来,托以前程。关羽看信,心花怒放,认为自已的后方十分安全,遂抽调全军支持北伐,后方空虚。万事俱备,吕蒙大军出动,一战未打,就占下了关羽的基地江陵。不知道关羽是不是以为两国有和约,认为这只是一场误会,基地被夺后,关羽不立刻急行回军夺回失地,反而带着大军慢慢回程。项羽在基地彭城被刘邦攻占时,杀了报信之人,封锁消息,丢下大军,只带三万铁骑立刻回袭,在刘邦阵脚不稳还在大肆庆祝时,就一举击溃刘邦五十六万大军,相反地,关羽不但让全军知道基地没了,还派了使节往来与吕蒙谈判。吕蒙趁此机会,安定江陵城的治安,秋毫无犯,还让人民写信给关羽军中的子弟报平安,结果关羽大军军心涣散,一路走一路散,又是一仗未打,关羽大军就被击溃了。

  吕蒙以“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以及“已非昔日吴下阿蒙”等语而闻名,看看他能一仗不打就拿下荆州,又一仗不打就击溃关羽大军,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柏杨的评论说得很好,汉高祖刘邦把基地关中留给萧何驻守,刘秀把基地河内留给寇恂主持,曹操把许县屯田交付给枣祗,智能之人都会把基地托付给最有才干的人,以提供源源不绝的粮草与兵源,只有关羽任命两个自已最不信任的蠢材守基地。

  4、个人英雄主义太强

  对独当一面在外经略的方面大才,聪明的领导只能加官晋爵、怀柔以情、系之以恩。韩信趁刘邦之危要求封齐王,刘邦即使再不高兴,但不得已,还是只能封王,否则韩信就会叛变而去,只有关羽口口声声说,我一回来军法从事。这样的“大意”对中国的领导之学有何启示?

  一个领袖与其团队成员的交换也是长期的人情交换,显出“君恩臣忠”的人伦法则。领袖提供资源,提携后进是“恩德”,而成员努力做事,达成任务是“报恩”。中国团队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领袖给恩德却“不求回报”,是为了加强他的人脉网,而成员会尽心尽忠,也是因为在一个群体的合作努力中,团队发展壮大,资源丰盛,在“均沾”原则下,大家都能享有更多的资源,进行更多的交换,累积更多的人脉,从而有机会完成个人的目标。

  从种种事迹来看,关羽是一个英雄主义太强的人,他只是一个好将领,但是刘备把他放到领导的位置,却是错用了人。关羽的英雄主义在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比如,刘备称帝,封了五虎上将,其中有一个老兵一样的人物黄忠,关羽就耻于与他并列而大发雷霆,差一点不肯受封,可见得他是如何自负,甚至连孙权都看不在眼里,而自比为虎,比喻孙权为犬。又比如,他身旁都是一些听命行事的人,所以他会把基地留给两个蠢材,而大军在外,也没看到谋略之士为其出谋划策,可见得关羽的军事行动几乎就是他一人的。关羽军中所有的光彩都定格在他骑着赤兔马挥着青龙偃月刀就能战无不胜时,别人的价值都不见了,下属如何能够被激励?如何愿意效忠?也难怪这些人一战不打就投降了,一战不打就跑光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1
关羽败走麦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刘备的领导失策,有人说是关羽本人的大意,还有人说孙刘联盟出现的问题是关键原因。呵呵更有甚者想到是天命所归。
哎,关羽纵横天下三十余年,输就输在“善待士卒面不敬士大夫”上。他没有把诸葛亮再三叮嘱的“北拒曹操,东合孙权”的旨令放在心上。他一意孤行,目空一切,这一弱点终被敌方利用,最终“大意失荆州”,把自己送上了不归之路。关羽败走麦城不仅使刘备失去了一员猛将,也永远失去了蜀之重地“荆州”。

所以,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小视别人,而大视自己,否则,纵使再有才干,也不会有好下场,有如关羽。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由此我联想起名人马失前蹄的现象。传媒时常报道某某著名企业家、某某杰出青年、某某名星、某某行业大王突然栽下马来的消息,在分析其“走麦城”的原因时,往往是如出一辄的说法:受某某思想影响,经受不住某某的诱惑,把握不住自己,于是铤而走险。我觉得,这样分析是有道理的,但失于肤浅,或者说很不全面。对名人马失前蹄,只分析其个人因素,没有分析其环境因素。我认为,很多人除了骄傲以外,都是人们给捧杀的。比如,一个厂长将一个亏损工厂变为盈利大户,这说明这个厂长确实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但问题是,我们的社会却过分地强调个人、吹捧个人,于是,各种荣誉不断飞来,将个人罩上了绚丽无比的光环,盛名之下,很容易使个人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以致飘飘然,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贡献,进而产生非分的想法:既然自己有这么大的贡献,相应索取一些也是应该的。于是向公家伸手,尔后又“伸手必被捉”,终至失败。正所谓“骄傲之后是毁灭,狂妄之后是堕落。”
老百姓常说:捧到天上,摔在地上,这话很值得玩味。窃以为,行事办公,我们应少来点吹棒,多给点帮助,以减少“捧杀”悲剧的产生。
第2个回答  2011-03-11
其实胜败兵家事,刘备战略上的失误导致关羽的悲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