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一个成语,要少见一点的

要有出处,典故,拼音
典故是故事啊!
是历史上的

典故一: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原文】:

典故二:奇货可居
卫国的富商吕不韦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碰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认为奇货可居,是稀有的值得投资“货物”,现在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

回家后,吕不韦问父亲:“农民种田,一年能得几倍的利益?”“可得十倍的利益。”父亲回答说。“贩卖珠宝能得几倍的利益?”“可得几十倍的利益。”“要是拥立一个国君,能得几倍的利益?”“那就无法算得清楚了。”于是吕不韦说起秦国公子异人的事,并表示要设法把他弄到秦国去做国君,做个一本万利的大买卖。父亲非常赞成。

吕不韦于是告诉异人,表达愿助他回国成为太子。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在与异人接洽后,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华阳夫人。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生过儿子的她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

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时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子楚没有食言,他让吕不韦享受着10万户的纳税,并当上了丞相。自此后他所买下来的奇货,终于换得了无法估量的名利。

题 名: 奇货可居
所属朝代: 秦代
拼 音: qí huò kě jū

出 处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解 释

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相关例句

可是他们把票子当做~,非要足了钱不肯放回。(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

相关人物: 司马迁 吕不韦 孝文王 秦昭王
相关作品: 史记·卷八十五

典故三:沐猴而冠
秦朝末年,刘邦、项羽、楚怀王三人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做关中王。刘邦先攻进咸阳,项羽很不高兴,进城就杀百姓及已投降的国王子婴,放火烧了阿房宫,掠夺大量金银财宝准备回江东地区。有人在背后讥讽楚国人是戴着帽子的猴子。

【典故】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面兽心的人

【相近词】衣冠禽兽、沐猴衣冠

【成语示列】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尔,尚焉足道哉! 《晋书·张载传》

【其它使用】

◎ 他表面仅管说是做戏,但在他家里他却以为这样才光宗耀祖,丝毫不觉”沐猴而冠。”
回答者: _关于小熊↗↗ | 一级 | 2010-6-11 22:09
扫眉才子 扫眉才子指的是薛洪度,薛涛。 薛涛,768~832,字洪度,唐朝长安人,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详情可见百度薛涛的词条.薛涛以其出众的才华和美貌,以及与当时文人骚客的诗书唱和、情意缠绵,成为当时卓有成就的女诗人。以“管领春风总不如”的才华,横扫唐朝诗坛上的文人骚客。后来人们就常用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 王鸿《柳絮泉》:“扫眉才子笔玲珑,蓑笠寻诗白雪中;絮不沾泥心已老,任他风蝶笑东风。”诗中的“扫眉才子”指李清照,她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能诗善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该诗前两句甚赞其文才,后两句隐括其人品:“清丽其词,端庄其品”. 成语解释 名称 扫眉才子 拼音 sǎo méi cái zǐ 解释 扫眉:妇女画眉毛。旧指有才华的女子。 出处 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楷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事例 ~何由见,一讯桥边女校书。 ★明·程嘉燧《阊门访旧作》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用于女性,含褒义。
筚路蓝缕 (也作荜路蓝缕) 发 音 bì lù lán lǚ 释 义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出 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孔颖达疏: “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因以“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辛。 ___ 杞女忧天 示 例 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蔡东藩、许廑父第九回《民国通俗演义》) 钱穆在《国学概论》中说: “故清儒虽以治经余力,旁及诸子,而筚路蓝缕,所得已觳。至於最近学者,转治西人哲学,反以证说古籍,而子学遂大白。最先为余杭章炳麟,以佛理及西说阐发诸子,于墨、庄、荀、韩诸家皆有创见。绩溪胡适,新会梁启超,继之,而子学遂风靡一世。” 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二桃杀三士 这个成语来源于《晏子春秋·谏下二十四》。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侍奉景公,以勇力搏虎闻名于世。 有一天,晏子从他们三个人身旁经过时,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个人却不起来,对晏子非常失礼。对此,晏子极为生气,便去进见景公,说:“我听说,贤能的君王蓄养的勇士,对内可以禁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上面赞扬他们的功劳,下面佩服他们的勇气,所以使他们有尊贵的地位,优厚的奉禄。而现在君王所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之礼,对下也不讲究长幼之伦,对内不能禁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人,这些是祸国殃民之人,不如赶快除掉他们。”景公说:“这三个人力气大,与他们硬拼,恐怕拼不过他们,暗中刺杀,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说:“这些人虽然力大好斗,不惧强敌,但不讲究长幼之礼。”于是便乘机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对他们说道:“你们三个人就按功劳大小去分吃这两个桃子吧!” 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晏子果真是位聪明人。他让景公叫我们按功劳大小分配桃子。我们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却又人多桃少,这就只有按功劳大小来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像我这样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拿起了一个桃子站起来了。田开疆说:“我手拿兵器,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吃一个桃子,用不着与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了。 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咬住车左边的马,拖到了河的中间,那时,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潜到水里,顶住逆流,潜行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鳖,将它杀死了。我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渡口上的人都极为惊讶地说:‘河神出来了。’仔细一看,原来是鳖的头。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能与别人共吃一个!你们两个人为什么不快把桃子拿出来!”说罢,便抽出宝剑,站了起来。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勇敢赶不上您,功劳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谦让,这就是贪婪啊;然而还活着不死,那还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们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刎颈自杀了。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自己活着,这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耻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是无勇。虽然如此,他们两个人若是同吃一个桃子,是恰当的;而我独自吃另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他感到很羞惭,放下桃子,刎颈自杀了。景公的使者回复说:“他们三个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放进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礼埋葬了他们。[2]
成语示例
◎唐·李白《惧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当代·殷谦《晚茶集》:“说‘孔子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还说‘任何像孔子一样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这样内蕴着二桃杀三士的因子的言论,侮辱了中国所有的知识分子,拐弯抹角地在他们身上形成了精神杀伤。那教授就是一个蔑视别人的存在的妄人,因为他的批评并不是针对同时代人的,而是以自己在文化、政治上的好恶来判断古代人的,这不用说就是一个笑话,这种人的话不听也罢,其人不足法,其言也不足取。”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你随便找一个呗!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8977480.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05
枕戈待旦
意思: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典故: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

出处:《晋书·祖逖传》
ZMZ,你看,我又帮你了的说。那个拼音我打不上去,上学的时候跟你说就好了。追问

又是你……我汗死……我问啥问题你都来插一腿……
最佳答案……不给你!

追答

不要不要...
看在我这么喜欢帮你的份上...
我要,给我啊!!!

追问

就是不给,肥水不留熟人田~~~~~~

第2个回答  2011-03-05
【成语】:结草衔环

--------------------------------------------------------------------------------

【拼音】:jié cǎo xián huán

【解释】: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示例】: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追问

要是有白话文的故事啊!

追答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是祖姬的父亲。我在九泉之下感谢你救活女之恩,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无子。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选良配把她嫁出去。”后来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其弟责问为何不尊父临终之愿,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追问

没有别的成语么?

追答

你不是要一个吗,这个哪一点不符合要求 ?

追问

嗯……怎么说呢
我有点看不懂……

追答

这个成语就是报恩 的意思,怎么会看不懂呢??

追问

不是,你那个典故只有结草,我需要的是一整个成语典故

追答

衔环
典故
  杨震(公元59一公元124,东汉初)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黄雀只吃黄花,百日之后羽毛丰满,振翅飞走。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追问

额……我要的是同一个故事的啊,不是分开来的……
分开来的话,说起来会很麻烦
我星期一要演讲……

追答

噤若寒蝉

【拼音】:jìn ruò hán chán

【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杜密传》。   东汉末年,有个文人叫杜密,刚正不阿,他任太守等职期间,参加过打击宦官集团斗争,他执法严明,对宦官子弟有恶必罚,有罪必惩。后被革职回颍川老家。   在家他仍关注国家大事,经常拜会颍川郡守、县令,畅谈天下大事。可是同郡的原在四川任蜀都太守的刘胜辞官回家,与他迥然相反,闭门谢客。   颍川太守王昱找杜密说:“刘胜清高,公卿屡次推举他任职,他都拒绝了。”   杜密听出王昱话中有话,提醒他出来做官,直言道:“像刘胜这样的人应当为国为民多做些事情。但是他对好人不予举荐,对恶人坏事不敢揭露批评,明哲保身,一声不吭,就像冷天的知了(‘自同寒蝉’),实乃当世之罪人;而我与他相反,让你赏善惩恶,为你尽微薄之力。”   噤:闭口不作声。“噤若寒蝉”原意是像冷天的知了那样一声不吭。形容不敢作声。含贬意。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3-05
下里巴人xià lǐ bā rén
词典解释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近义词】:通俗易懂
【反义词】:阳春白雪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下里巴人的英文翻译
popular literature or art; simple and crude folk songs

以前高中时我们语文老师要求每天固定人,到黑板写成语要有解释,不可以和别人重复,还要其他人记下来背诵什么的,你不会也遇到这种老师了吧哈哈追问

我们老师就是这个样……
我初二
在日记本上写上当天那个同学的成语,然后才在下面写日记……
唉,星期一就轮到我了……

第4个回答  2011-03-05
词 目 香象渡河
发 音 xiāng xiàng dù hé
释 义 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出 处 《优婆塞戒经》卷一:“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
【香象渡河】喻大乘菩萨修证。《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后因以“香象渡河”比喻证道的深刻。亦用以比喻诗文精美透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