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试题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论戏剧结构最精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具体阐述

古代文论试题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论戏剧结构最精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具体阐述

李渔的戏剧理论主要见于《笠翁一家言》中的《闲情偶寄》。他把是否适应场上演出作为戏剧创作的出发点,大胆提出结构第一、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的创作原则,对前人的偏向进行了重大修正。
李渔对剧本的结构布局进行了精心探索。在《词曲部》第一部分,他提出了“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的主张。在剧本语言上,他以适应场上演出作为首要条件。在《词曲部》第二部分,提出要“贵浅显”、“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词曲部》三、四部分还具体论述了填写曲词在声韵等方面的要求。《演习部》又提出了培养演员和进行演出的问题并涉及到导演艺术。
在李渔的戏剧理论中,特别被人重视、也特别完整的部分是关于结构的学说。不仅首卷词曲部最前面七款直接命以“结构”之题,而且以后各卷各部各款,仍每每与结构问题相连。其他问题,论及虽多,均不如此题之系统深入、延绵全局。
李渔的戏剧结构论包括:结构对于戏剧的特殊重要性;结构的单一性;结构的内部衔接;结构的完整性。结构的重要性,李渔是在对结构这一概念进行解释的同时说明的。他借用了王骥德用过的“工师之作室”的比喻,又作了较多的引伸和发展。李渔首先是把结构作为一个工作过程来说明的。他认为结构的工作必须在创作之前开始,或作为创作的第一步。因此,李渔所说的“结构”二字,带有“布局”、“构思”的意义。他认为,如果创作之前未曾很好地结构,造成的危害至少有两端:一是随作随变,费时费力;二是如果没有随时改动的便利,结果更坏,创作出来的东西必然断痕无数、血气中阻。结构有关戏剧整体的艺术生命,所以在业已凝结的各种艺术因素中也应置于首位。结构比其他形式方面的因素更贴近内容,更统贯全局。在服从“立言之本意”的前提下,李渔心目中戏剧诸艺术因素的次序应是结构、词采、音律。李渔认为在戏剧结构的全部规模未善之时就谈不上表演、配乐和审协唱词音律,他把戏剧的生命首先交给了结构。
结构的单一性,是李渔结构论中十分突出的论题。《立主脑》、《减头绪》两款从两个角度进行了殊途同归的阐述。所谓“主脑”,非“作者立言之本意”,而是指最重要的戏剧情节,也就是联络全剧人物的枢纽。李渔完全是从结构的意义上来谈这种枢纽的重要性和联络全剧的功能的。这实际上是指结构的枢纽,结构中的制高点。“立主脑”,一可排除一剧之中多中心、多枢纽的倾向,二可使千头万绪归于一端,这是结构单一化的第一步。如果说“立主脑”防的是松散,那么,“减头绪”防的是杂乱。李渔从这里把结构问题的论述重点集中到了情节安排上。他提出了“一线到底”的标准。“一线”是指主线。其实质在于结构的单一化,是“立主脑”的一个发展。
结构的内部衔接,是李渔结构理论的又一个层次。即鲜明突出的主线是连成一气的,绝无断续痕迹。情节的连贯要靠作者扭结许多不相关的东西,缝接许多碎块。但李渔不主张把一切都铺填补接得天衣无缝,而是着意于把一条条内在的联系筋络“暗”“伏”其间。前后照应,预先埋伏,是李渔“密针线”这一命题的基本内容。而跳跃、转换、顿挫诸般技巧的施展则会加强观众的悬念,从更深意义上加强了衔接力。
结构的完整性,是李渔结构论的终点。确立主脑,突出主线,内在衔接,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戏剧结构的完整,完整结构最主要的外在体现,则是头、身、尾的组合和呼应。他要求开头要做到“机锋锐利”,造成向下面开展的一种情势和力度。只有了然全剧结构的剧作家才能在一开头就造成直趋中心内容的情势,因此只有提擎全剧,才能开手锐利。戏的结尾部分李渔也极为重视,他认为好的收尾应该临了再突起一个波澜,还要极富情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15
李渔的戏曲理论以舞台演出实践为基础,因而能够揭示戏曲创作的一般规律。他认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批评金圣叹评《西厢记》只是文人在案头把玩的《西厢》,并非优伶扮演的《西厢》。李渔提出了“结构第一”的命题,含有命意、构思和布局,把结构放在首位,依次为“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全面广泛地论述了戏曲创作中的诸多问题,其中对结构、语言、题材等论述尤为精辟。 李渔提出结 构第一的原则 ,同时又 提出“立头脑”、“减头绪”、“密针线”等一整套理论,都是针对当时戏曲舞台上的弊病而发的。李渔主张结构谨严,情节紧凑,组织得天衣无缝,这不仅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至今仍具艺术实践意义。关于语言,他认为要赋予它舞台艺术的特征,是写给观众听的而不是给人看的案头之作,在这个原则下 ,他提出了曲文应当贵显浅 、重机趣 、戒浮泛 、忌填塞,宾白应当语求肖似 ,说一人肖 一人 ,勿使雷同 ;文贵洁净,声务铿锵等一系列独特见地。谈到题材,李渔认为贵在创新,以脱窠臼为第一使命,既然剧本名为传奇,就是因为其事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绝不可亦步亦趋,东施效颦。至于导演和表演 ,李渔也发表了很多中肯之言 。总之 , 李渔是元、明以来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为中国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