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语文伤仲永这课的文言文整理?急!!!!!

如题所述

译吗?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回答者: 546158519wxy | 二级 | 2011-3-5 21:48

一、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2.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二、古今异义:
1.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2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3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三、一词多义:
1.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4.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6.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7.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8.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9.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10.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11.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四、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五、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
1、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2、省略句:
①.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②.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3).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回答者: 夏微轩T | 二级 | 2011-3-5 21:56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回答者: 永爱的B宝 | 二级 | 2011-3-5 22:06

你不用着急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3-5 22:15

第一阶段:幼年时方仲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详)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略)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普通人。(略)
原因:1.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2.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说明观点:后天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 翻译什么的都有哈。就不打了。 回答者: 滚滚滚゛ | 一级 | 2011-3-8 21:16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一、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2.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二、古今异义:
1.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2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3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五、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回答者: sherpa10210212 | 二级 | 2011-3-12 17:39

转发到: 用户名:

密码码: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登 录 忘记密码

注册百度账号,遨游知识海洋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
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2011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知道协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05
一、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2.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二、古今异义:
1.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2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3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三、一词多义:
1.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4.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6.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7.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8.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9.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10.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11.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四、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五、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
1、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2、省略句:
①.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②.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3).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第2个回答  2011-03-05
翻译吗?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3-12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一、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2.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二、古今异义:
1.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2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3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五、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第4个回答  2011-03-05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