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写作《猫》时的背景资料

如题所述

写《猫城记》时,老舍刚从英国回国不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硝烟骤起,日军一举鲸吞东三省,隆隆炮声震撼华夏……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广大民众忧心似焚。作为民族最敏感的神经的作家,老舍恨透了那些侵略者,恨透了那班贪官污吏。他拿起笔,写下《猫城记》。[1]
老舍先生的写作目的之一是因为其在回国之后,看到中国社会的现状,当时的社会真是让人无法直视,社会不仅落后,国家腐朽不堪,社会千疮百孔,人性自私自利,愚昧无知,不思进取,老舍先生对此感到即无耐又痛心,同时也非常的失望。所以,在《猫城记》中,老舍先生用大蝎代表着当时中国的大官僚资产阶级,用小蝎象征着留学回来的新阶级思想主义者,而用大鹰则代表着改革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老舍借猫人混乱生活和丑恶行径的描写,对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并间接抨击了统治中国的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的内政外交,但又把政党斗争都称为"哄",讽刺青年学生的"大家夫斯基哄"和信仰"马祖大仙",对革命力量的嘲讽表明作者回国伊始对国内复杂的政治情况特别是对革命政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而猫人的全族毁灭,也显露了作者对民族前途的瞻望染有比较浓厚的悲观色彩,这反映了作者不断寻求真理过程的曲折和内心的矛盾痛苦。总之,《猫城记》在思想倾向上的复杂性和艺术表现的特异性,使它长期以来引起不同的评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3-09
音乐剧巨人韦伯爵士的音乐剧《猫》,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的诗集【猫的寓言】(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于英国伦敦西区及美国百老汇持续火爆上演,并分别创下演出最久的音乐剧的纪录,也因而赢得“百老汇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剧”的殊荣。

音乐剧《猫》,自1981首演以来,得奖无数,曾荣获英国音乐剧最高荣誉—奥利佛奖的最佳音乐剧奖,随后于1982年登上纽约百老汇舞台,更一举拿下东尼奖最佳音乐剧、最佳剧本、最佳配乐、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服装及最佳灯光等七项大奖,人气之盛,一时无两。

音乐剧《猫》于纽约百老汇的冬园剧院上演18年,创下百老汇史上连续演出7,485场的纪录,并于2000年9月10日完满的划上了休止符。2002年5月11日,音乐剧《猫》上演刚好21年的那一天,从伦敦西区功成身退,并以连演8,950场的纪录,缔造了伦敦西区舞台的神话。但是,音乐剧《猫》却继续在世界舞台延续它的传奇!

音乐剧《猫》已经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于世界各地上演,其中包含了德语(德国、奥地利及瑞士三种不同的德语版)、匈牙利语、挪威语、芬兰语、荷兰语、瑞典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及西班牙语。香港歌手林子祥也曾经把音乐剧中的歌曲The Ballad of Billy McCaw改编成为“每一个晚上”,红极一时。音乐剧《猫》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Memory一曲曾有超过150位名歌唱家灌录过专辑,其中更包括了芭芭菈•史翠珊,钱宁‧马赛斯等知名歌唱家。

音乐剧《猫》虽然在百老汇已经落幕,但全世界的《猫》迷仍为之倾狂,至此已有三十多个国家、逾三百多个城市、超过6500万人次曾欣赏过音乐剧《猫》,惊人的纪录仍在不断被刷新。永远迷人的《猫》,永不落幕。
第3个回答  2020-04-01
老舍借猫人混乱生活和丑恶行径的描写,对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并间接抨击了统治中国的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的内政外交,但又把政党斗争都称为"哄"
第4个回答  2022-04-18
写《猫城记》时,老舍刚从英国回国不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硝烟骤起,日军一举鲸吞东三省,隆隆炮声震撼华夏……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广大民众忧心似焚。作为民族最敏感的神经作家,老舍恨透了那些侵略者,恨透了那班贪官污五吏。他拿起笔写下了《猫城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