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写作背景

如题所述

创作背景:诗人在1192年乘舟路过安仁县(现在的江西省余江县)时,看到两个孩童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诗人被孩童的稚气和可爱行为感染,从而创作了此诗。

《舟过安仁》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注释译文

1、安仁:县名,1914年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而改名余江县。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2、棹:船桨。怪生:怪不得。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扩展资料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语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

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舟过安仁》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喜爱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5

诗人在1192年乘舟路过安仁县(现在的江西省余江县)时,看到两个孩童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诗人被孩童的稚气和可爱行为感染,从而创作了此诗。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白话译文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是诗人看到的情景。两个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诗人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是奇怪的事。由此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诗人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疑窦的解开,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是恍然大悟:两个小孩没下雨也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诗人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孩童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

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在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竹篙,停下船桨,张开了伞。而诗人悟到了两个小孩之所以没下雨也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

诗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诗人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和赞赏。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杰出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其诗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相传其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收录于《诚斋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舟过安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1

杨万里乘舟往安仁方向行驶。那天,大雾弥漫,笼罩了整个天空,大地也像披上了一层薄纱。此时他看见另一艘船也在行驶中,然而,令他疑惑不解的是,船上悠然自得地坐着两个顽皮的孩童,他们并没有划动船桨,而是在小渔船上撑起了一把大伞。这可真是奇怪,天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呢?

经过仔细观察,杨万里发现这俩孩子真是思维敏捷,爱动脑筋。他们是把伞当船帆,利用风的力量,让船前进呢!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之后,对孩子充满童真的聪明举动,大加赞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舟过安仁》。诗中字字句句都充满对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对两个可爱的孩子在玩耍中透出的奇思妙想和善于动脑的做法赞赏有加,体现出诗人童心不泯的性格特点。

附上《舟过安仁》全文: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3
  杨万里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这艘小船行到安仁的小河中,他看到一些柔美的柳树,杨万里的心情格外舒畅了。
  无意中杨万里看到了一只小船上面坐着两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他们在小船上跑跑跳跳,然后他们把撑船的竹竿和桨收了起来。杨万里觉得很奇怪,那两个小孩打开了雨伞,可没有雨,杨万里上前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打开伞呢?\"两个小孩淘气地说:\"我们是想让风吹着伞,使船前进!\"杨万里终于明白了那两个小孩的用意.

  杨万里心想:他们太聪明了,竟然可以想到这种办法。这两个小朋友淘气、天真的样子,在杨万里的心里久久不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3-07
我们也刚刚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