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的“爱”是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佛法中的“爱”是什么意思,如何解释,众生的源泉是爱吗?请大师指点,阿弥陀佛。

佛说:爱是着迷,是两个灵魂的正负对撞。相撞的火花是最美的光芒。

佛说:情是不舍,是牵挂,是衷肠。是曾经沧海水,是垂泪到天亮。直叫生死相许,直叫寸断肝肠。情无价,情伤。只要真心呵护,情就不移,地久天长。

佛说:不可见,不可夺,剪不断,理还乱,很绵长。是欢乐,是忧伤。注定冥冥中,犹如千丝网。爱恨情仇皆是缘,一生一世在身旁。婆娑世界,佛渡一切有缘人。

在佛法中,爱,是缘于自我的和欲望的贪和占有,由于得到或者得不到,从而产生痴迷、嗔恨等心理状态。无论所爱的对象是男还是女,终究仍是这样的规律。

佛陀也提倡爱。佛陀提倡的是大爱,名为慈悲。对一切众生慈悲,慈是与乐,悲是拔苦。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怨亲平等,给与真乐,人苦即我苦,全力救拔。这种对众生的爱不以自己的需求转移而变化,不以对象的美丑善恶而有分别。

这才是真爱。不变的才是真的。会变的都是假的。世间爱没有常性,佛菩萨的爱没有变化。佛陀教我们作佛作菩萨才是真爱,这叫大慈大悲。

扩展资料

佛学中爱的哲理

诸善人须知,凡世间事,不脱因果。是毒药亦是解药,是无明亦是菩提,是苦海亦是法海,是地狱亦是极乐,所有境缘无非汝心一念而已。今生业海不得渡,随缘是船;心中欲望如沟壑,放下为桥;生苦死畏似汤药,自在了悟得解脱。

佛法无情,乃是菩提本性;诸佛慈悲,大爱遍施法界。一切众生迷惑颠倒,执非而是,以假作真,玩火自娱,舍本逐末。弥陀深晓众生劣性刚强,依然生大悲,发大愿,不离不弃,谆谆教诲,置误会讥谑责骂于不顾,如同父母对子女般无怨无悔。此等深恩无以为报,唯有精进修行,早脱轮回苦海,方不负诸佛如来。

我们要修的是菩提道,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秽除垢得清净心。学佛是一个不错好方法,一切时一切处,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用这一句佛号打掉一切妄想。另一个方法是修助缘,起心动念不想自己,渐除我执,一切作为,为大众。用我们的心力、一切能力,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一切不为自己,成人达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4

在佛法中,爱,是缘于自我的和欲望的贪和占有,由于得到或者得不到,从而产生痴迷、嗔恨等心理状态。无论所爱的对象是男还是女,终究仍是这样的规律。

佛陀也提倡爱。佛陀提倡的是大爱,名为慈悲。对一切众生慈悲,慈是与乐,悲是拔苦。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怨亲平等,给与真乐,人苦即我苦,全力救拔。这种对众生的爱不以自己的需求转移而变化,不以对象的美丑善恶而有分别。

扩展资料

佛教不是爱的宗教,是慈悲与智慧的宗教。一些宗教被视为爱的宗,佛教中则以“慈悲”为中心,而不直言“爱”字。佛陀曾喻示有关爱者,增支部经典即谓:“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

故佛教言爱言憎,恰若手心、手背,为一体之两面。爱之愈深,则憎怨之可能愈大。 慈悲是什么,“慈”是给予众生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的苦难。就是说,我给你快乐叫做“慈”,帮助你解决你的苦难叫做“悲”。

到了大菩萨的境界,比如观音菩萨,就被称为大慈大悲。什么叫大慈大悲呢,就是没有条件地给予你快乐,不分彼此地解脱你的苦难,这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才是佛教对“爱”的理解。

从这个角度来说,佛称为慈父,观音称为有求必应,就像慈母一样。佛教甚至说“如一众生未得度,我佛终宵有泪痕”,就是佛看到众生没有得度啊,会终宵哭泣。佛不是为了占有他,而是为了解救他,让他获得解脱。 所以“慈悲”与“爱”的区别就在这里:“爱”是需要是占有,“慈悲”是完全地利益对方。这就不难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慈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3-06
佛经中常提到的爱是指基于肉体需要的各种欲望为根本的贪求。是生死之因,是轮回之枢。
为什么说爱是生死之因,是轮回之枢呢?众生错以身体为我。众生的爱皆是基于身体的需要而有选择的索求,并把其美名曰爱。男女之爱是基于贪求美色和性需要,如果是一个同性恋者绝不会去爱异性!一个男人爱一位美女,如果把这美女用硫酸浇一下,看他还爱不爱?这爱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他不会因为美丑而善变。爱美景,是眼睛的愉悦。爱美食是舌根贪味。爱华服是贪求虚荣与身触对光滑柔软的贪爱。爱财是因为这身体有各种需要必须要用钱财来实现。爱美名是意根的一种慢心。等等。详细分析后发现所爱无不是身体的需要。可是身体是“我的”,非“我”,身体本来是为我所用,结果宾作主来主作宾,妄想颠倒,我为了身体的种种需求而辛苦谋作,奔驰劳碌,我成了身体的奴才而不自知。甚至为其杀人放火欺凌诈骗,而造下无间重罪。我等不能觉悟,就会被这个身体牵着周转生死永无歇息。所以佛教我们放下这些所谓的爱。
佛陀也提倡爱。佛陀提倡的是大爱,名为慈悲。对一切众生慈悲,慈是与乐,悲是拔苦。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怨亲平等,给与真乐,人苦即我苦,全力救拔。这种对众生的爱不以自己的需求转移而变化,不以对象的美丑善恶而有分别。
这才是真爱。
不变的才是真的。会变的都是假的。世间爱没有常性,佛菩萨的爱没有变化。佛陀教我们作佛作菩萨才是真爱,这叫大慈大悲。
第3个回答  2011-03-06
我只是个普通人 我的理解是 爱就是慈悲 这爱不是男女间的情爱 而是对宇宙 对地球 对众生的大爱 大慈悲 这要源于人类意识上的觉悟才能具有这种爱 人类首先要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之所以都有佛性 都是未来佛 因为我们每一个众生包括地球母亲盖亚 包括宇宙中无数众生都是平等的 都是同源的 都是来自最初宇宙的太一 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 都是神(不等同于现存宗教中的)的一部分 我们每个人都是神 都是神的化身 当人类理解了这个 就不会再有分别心 因为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一体的 平等的 善恶不存在对立 而是相互依存的 不存在二元对立性 你明白了这个 你就会真正的用慈悲来对待你生命中出现的一切人事物 一切都是为了让你成长 每个灵魂都是为了学习 体验 成长才来不断投胎 当灵魂逐渐了知宇宙的真相 了解物质的世界是个假象 幻象就会脱离物质世界 当灵魂明白轮回也是个幻象 就会脱离六道轮回 总之我认为佛法中的爱 就是大慈悲 对象不是个人 而是整个宇宙众生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苦的根源,就是‘渴(爱)’。它造成‘来世’与‘后有’;与强烈的贪欲相缠结,随地随处拾取新欢。这‘渴(爱)’有三:(一)感官享受的渴求(欲爱);(二)生与存的渴求(有爱);(三)不再存在的渴求(无有爱)。”[注一]

这以各种形式表现的“渴求”、欲望、贪婪、爱著,就是生起一切痛苦及使得生死相续不断的根源。但却不能将它视为最初因,因为按佛法说,一切都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的。这苦之根源的渴(爱),也是依其他的条件而生起的。这条件就是受[注二],而受又依触而生起,辗转相依,即构成所谓十二缘起。这在下文再为详论。

由上可知,“渴(爱)”并不是苦之生起的最初或唯一的原因,而是最明显、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主要与最普遍的事实。[注三]因此,在巴利文原典的某些地方,集谛的定义中,除了以渴(爱)为主要原因以外,还包括了其他的烦恼不净法。[注四]本文篇幅有限,无法详论,只请牢记一点:这渴(爱)的核心,就是从无明生起的虚妄我见。

“渴(爱)”一词的意义,不仅是对欲乐、财富、权势的贪求与执著,也包括对意念、理想、观点、意见、理论、概念、信仰等的贪求与执著。[注五]根据佛的分析,世间一切困扰纷争,小至家庭个人之间的口角,大至国与国间的战争,无不由于这自私的“渴(爱)”所引起的。[注六]从这一观点看,一切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根本,都在这自私的渴爱。大政治家们想仅从经济与政治方面去解决国际纠纷,讨论战争与和平,只触及问题的表面,而不能深入到根本症结之所在。佛就曾告诉罗吒波罗:“世人常感不足,梦寐以求,乃成为‘渴(爱)’的奴隶。”

每一个人都会承认,世间一切恶事都从自私欲生。这并不难懂。但是这“渴(爱)”如何能产生来世与后有,就不是那末容易把握的一个问题了。

参考资料:佛陀的启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