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有哪些呀?

如题所述

一、秋暮夕月

夕月,就是祭拜月神。传说在战国时代,齐国有个丑女,名叫无盐,年幼时曾虔诚拜月,后来以超群品德入宫。某年八月十五在宫中赏月,正巧齐宣王也在宫中游逛,看到月光下的无盐,觉得她美丽动人,于是就册封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的习俗,从此就流传下来。

二、嫦娥奔月

后羿因为射下天上的九个太阳,为民除害,深受天下百姓的尊敬和爱戴。随后就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作为妻子。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从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于是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两颗长生不老的仙丹,服下一颗可以长生不老,服下两颗可以升天成仙,后羿不忍撇下妻子自己升天,所以就把两颗仙丹交给嫦娥珍藏起来。

后羿有个徒弟,名叫逢蒙,是个小人,嫦娥将仙丹藏进百宝匣时,被他偷窥到了,就打起了仙丹的主意。三天后,后羿带领弟子们去狩猎,逢蒙称病没去,等后羿走后,就手持宝剑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自知不是逢蒙的对手,就手疾眼快地打开宝匣,把两颗仙丹一口气都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仙丹后,立刻感觉身体轻飘,已经能够飞了,于是飞出窗口,飞向天空。因为牵挂丈夫后羿,所以嫦娥就降落在离人家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回家后,侍女们向他讲述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又惊又怒,恶徒逢蒙已经逃亡,后羿悲痛欲绝,顿足捶胸,仰望天空呼喊妻子的名字。朦胧中发现,当天晚上的月亮格外明亮,恰好这天是八月十五日,并且月亮里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于是后羿便便派人到嫦娥最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遥祭月宫里的嫦娥。从此以后,每逢八月十五,老百姓们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祭拜嫦娥,为漂亮、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三、中秋起义

元朝末年,朱元璋联合各地反抗力量,准备发动起义。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利用中秋节大家互相馈赠麦饼的机会,在麦饼中夹带字条,传递起义信息,约定于八月十五日晚上同时举行起义。后来起义成功,朱元璋便传下口谕,每年到了中秋节,便把当年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日糕点赏赐群臣。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四、烧塔起义

元朝末年,刘福通、韩山童等白莲教首领利用宗教作掩护,发动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普遍响应。潮汕人民为了与周边地区的起义军步调一致,按事前密约,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在空旷的地方用瓦片建塔,燃烧大火,作为起义的行动信号。后来,烧塔就成为中秋节的习俗,被世代流传下来。

五、舞龙驱疫

相传在很早以前,香港铜锣湾大坑区,在一次风灾之后,出现了一条大蟒蛇,到处作恶,危害乡邻,村民们非常气愤,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将蟒蛇降服。可第二天却发现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区便爆发了瘟疫。这时,村中的父老忽然在梦中被菩萨告知,只要在中秋节舞动火龙,就能将瘟疫驱除。从此以后,每到中秋节,舞火龙的习俗就流传下来。

六、兔爷治病

传说在古时候,老北京城里闹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有人染上,吃什么药也不管用。嫦娥看到人们的病苦,非常难过,就派玉兔到人间为百姓消灾治病。

于是,玉兔就变成一个少女,来到北京城,走街串巷,治好了很多的病人。玉兔为人治病,什么报酬都不要,只借别人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一会儿是男人,一会儿是女人,一会儿是算命的,一会儿又是卖油的,最后走遍北京城内外,直到瘟疫消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7
关于中秋的故事:《玉兔捣药》、《玉兔入月宫》、《吴刚伐桂》、《玄宗漫游月宫》、《貂蝉拜月》。关于中秋的传统活动:赏月、观潮、猜谜、燃灯、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
《玉兔捣药》: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玉兔入月宫》: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伴嫦娥,为其下凡捣灵药。
《吴刚伐桂》:相传吴刚受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但桂树随砍随伐。天帝把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另有一神话传说,吴刚伐桂酿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吴刚每天伐树不止,千万年过去了,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吴刚知道人间还没有桂树,于是他就把桂树的种子传到了人间。
《玄宗漫游月宫》: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貂蝉拜月》: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第2个回答  2022-08-25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