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的一些国家分别是什么体制

如题所述

苏联原各加盟共和国分家后 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现在已经转型为民主国家 土库曼斯坦则转为总统亚佐夫完全个人独裁统治的专制国家
俄罗斯、白俄罗斯是半民主国家 国民虽有民主权利 但总统权力太大 媒体多受控制
世界上除了朝鲜、古巴、老挝三国外 全都实行市场经济
所谓的资本主义体制、社会主义体制的划分 完全落后于时代
社会主义体制 以一党独裁和计划经济为代表 目前符合的只有朝古老三国 属于被全世界抛弃的落后体制 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那剩下的国家体制其实只有民主和非民主的分别 像俄罗斯这样的半民主国家 特点是人民可以选举总统 也可以罢免 但实际上总统权利太大 为所欲为 难以控制 这类国家比较少 世界上更多的是非民主国家
特点是要么人民完全无选举权利 所有大权归于领袖 比如土库曼
要么是人民表面有选举权 比如中越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27
两极格局的解体,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变化,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框架已呈“一超多强”之式。

“一超”就是美国。苏联的衰落和解体,使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目前,美国的总体经济实力仍居世界首位,远远超过其他国家,1993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3万亿美元;在科技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仅以信息业为例,在开发“信息高速公路”上起码领先西欧两年半;在传统产业方面,产品竞争力(如制造业)正在恢复,1994年重新夺得世界榜首。美国还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实力,从美国国防部公布的1991~1995财政年度国防预算看,5年间美国国防费支出总额高达15867亿美元,年均3173.4亿美元,如果加上各种间接军事支出,年实际支出高达3600亿美元,居世界之首;总兵力200万以上,具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正是倚仗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美国在苏联解体后更肆无忌惮地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充当世界宪兵。但其实力相对下降的趋势未能改变,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明显减弱,要建立以它为领导的世界新秩序力不从心。

作为前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仍未摆脱经济困境,政局也不很稳定,但无论从幅员、人口、资源、经济科技规模,特别是从军事实力看,仍然是一个具有巨大再生能力和潜力的大国。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因此,在新的国际格局中,俄罗斯毫无疑问占有重要一席。

以德国为首的欧洲联盟实力日增,正努力成为世界的一极。1991年底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共体将成为更加紧密的经济政治联盟。这一进展使欧洲联盟的作用显著增加,经济实力雄居于美国之上,而且正努力改变“跛足巨人”的形象,欧盟在支持北约组织及其“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基础上,着力加强自身防务建设,继“法德旅”之后,又组建英法“空军联合指挥部”,朝着建立自己的独立防务体系迈出了新的一步。在欧洲联盟中,德国的动向尤为引人注目。统一后的德国是西欧的头号大国,其经济实力也占据西欧首位。由于历史原因,原西德只是一个经济大国,还不是政治大国,更不是军事大国。德国统一,实力陡增,其国际地位作用呈上升趋势。目前德国的外交重点虽然仍在欧洲,但是,以欧洲为基地,走出欧洲,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则是它的努力目标。

日本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15%,是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国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外投资国、外贸盈余大国、对外开发援助大国,在人均产值方面居美国之上(1992年为28190美元,美国为23240美元)。日本正以经济实力为后盾,越来越迫切地谋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国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西方政界、经济界、学术界和报纸刊物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前景普遍看好,预测15年后,到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将极大提高。

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目前仍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难以预料的不稳定因素在其中起作用,未来多极格局的样式和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中国、日本、欧盟和俄国五大力量的不平衡发展。

为了在未来多极世界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抢先构筑有利于自己的力量格局,各大国都在加快调整本国的外交战略,其特点如下:

美国的对外战略重心出现了向亚太地区倾斜的新动向。1993年2月克林顿就任总统后发表的第一篇外交政策讲话中指出,在“欧洲继续是美国战略联盟核心的同时”,美国将“既面向太平洋,也面向大西洋”。美国进一步重视亚太地区,调整“重欧轻亚倾向”,更多地是着眼于21世纪,经济上重视开拓亚洲地区的广阔市场;制约日本,防止日本成为亚洲地区经济上的主导力量;“融合”中国;防止美被亚洲区域合作排除在外,确保美的主导地位。但在相对较长的一个时期内,美国仍然把加强其在欧洲的地位看作是美国在世界上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拥有庞大核武器库的俄罗斯政局动荡,西方国家矛盾突出的形势下,美国更加重视欧洲的战略地位。

俄罗斯调整外交政策的战略目标是重振大国地位和作用、实现维护民族利益的全方位伙伴关系外交战略。俄外交重点仍在西方,积极谋取将“7+1”会议演变为八国首脑会议,但改变对西方一味妥协、让步的做法,提出了与西方打交道的“两不一要”原则:不乞求援助,不言听计从,要平等合作。俄战略重点仍在欧洲,但越来越重视加强同亚太国家的交往和积极参与亚太事务,特别是加强对中国的友好关系。

欧洲联盟在加紧推行欧盟建设,扩大欧盟的范围和基础的同时,制订了吸收东欧国家的“东扩战略”和加强与地中海沿岸国家关系的“南下战略”,并调整了亚洲战略,把以中国为重点的亚洲置于其对外工作“新的优先地位”。

日本在对外政策上日渐表现出从“脱亚入欧”、“脱亚入美”到“重返亚洲”的明显迹象。迄今日本同亚洲国家的贸易额已超过同美国的贸易额。日本在亚洲的直接投资已超过美国在亚洲的投资,日本对外援助的60%以上集中在亚洲。在这些领域日本已处于主导地位。但日美关系仍是日本对外关系的“基轴”。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发展关系。近年来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进一步扩大,同原西方大国的关系在经历了一段曲折之后进入了改善和发展的新阶段。中国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战略,致力于世界的和平、安全、稳定与发展,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述各大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尽管程度不同,具体内容迥异,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即都指向东方;也有着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提高本国的竞争能力,以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两极格局是国际权力的集中化,多极化则是国际权力的分散化。多极化虽不等于民主化,但多极化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首先,多极化就是意味着超级大国已无力单独主宰世界,出现了大国相互制衡的力量结构。冷战后,美国虽是唯一超级大国,并力图实现一超独霸,但因实力已今非昔比而力不从心。为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美国不得不更多地依靠盟国和盟友。如对欧洲安全问题,美欧之间歧议增加,美国不得不表示允许西欧建立与北约相协调的独立防务力量。在出兵海地问题上,始终受到一些拉美、西欧国家的反对。在向波黑派兵问题上美国前瞻后顾以及在索马里采取的“缔造和平”行动的失败。都表明了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能力已明显下降。目前,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和中国五大力量的综合实力虽是不平等的,但各有优劣之处,从而形成了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比较平稳的力量结构。

其次,有利于增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或地区性组织的作用。两极格局时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或地区性组织基本上受超级大国的操纵和控制。随着两极格局终结,超级大国力量下降,诸大国争雄局面的出现,这些组织不再听超级大国摆布,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联合国已改变过去受制于美、苏,在维护国际安全中无所作为的局面,正在16个国家或地区实行维和行动,在维护国际安全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他一些地区性组织,如欧洲联盟、欧安会、东盟等也在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2个回答  2007-10-17
全部实行了资本主义体制了。
第3个回答  2007-11-01
错!叶利钦和普京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的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当然,也没说说是社会主义
第4个回答  2007-10-18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