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官吗?为何这么说?

如题所述

古代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官吗?为何这么说?

1.是的,虽说当官的风险系数极高,但是相对的收益也是巨大的。当然不是指做官以后每月收到的那点儿俸禄。哪怕是一个九品芝麻官,一旦古人通过努力做了官之后,就说明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质的改变。在古代普遍认为的社会地位是"士农工商",读书做官的社会地位高不说,在做官之后带来的隐性收入就足够让天下学子为之奋发努力了。商人在社会上虽然属于有钱吃喝不愁的部分,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够高,在有了足够的钱财之后他们自然而然的是想要改变一下社会地位,从而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2.因为对于古人来说,读书是一个改变身份的机会,而且很可能是唯一的机会。在古代,一旦做状元就是秀才,就算是穷秀才,做状元什么都有,没有土地,无所谓,因为官员有免税土地的好处。只要你能上高中,无数人会带着土地来找你,自愿过户到你名下,从而达到免税的效果。当然,你需要支付一些租金。官职越高,免税的土地越大,自然获得的收入也就越多。

3.古代科举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为广大士子提供了上升通道。就是从广泛的学者中选拔人才为我所用。科举制度从来没有为经济发展考虑过。但科举作为一种系统的社会制度,与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客观上对经济产生了双重影响:科举塑造了社会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科举促进了社会竞争,起到了客观的经济作用。它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公平。科举虽然是公务员考试,但具有高等教育考试的性质。也属于古代高等教育的考试,是古代高等教育的中心。科举自诞生以来,迅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心,事实上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各种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5
古代读书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做官,做官在古代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多的荣耀和好处,很多人为了改善生活,所以才会努力读书。
第2个回答  2022-07-25
古代读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做官,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年轻学子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是非常诚恳的,而且一些学子完全就是死读书,尤其是在当时的科举时代,必须考上之后才有做官的机会。
第3个回答  2022-07-25
不是,并不是全都为了做官;他们想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出身,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保护自己的家族利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