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如题所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法:

第一,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要条件。要看到我国文化展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一些文化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更要看到,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已经具备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第二,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多方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第三,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重大进步和阶段性成果。但文化体制改革成果还不够稳固,一些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目标方向、明确了方法路径。
举旗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举旗帜,就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根本道路,事关全体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也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聚民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凝聚磅礴伟力,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向心力”意义重大。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育新人。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兴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思想引领、人才支撑、精神驱动、资源供给等助推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也是评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展形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新征程上,我们应该自觉肩负起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历史使命,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第2个回答  2024-04-23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文化强国,因为人类的文化是一个整体,它分为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科技文化、工业文化、农业文化、制造文化、教育文化、影视文化、质量文化等等。因此,文化强国是政治强国、经济强国、军事强国、工业强国、农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影视强国、体育强国等等的集合,因此,文化强国建设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领域组织追求卓越的全面质量管理建设过程,体现了全国各级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趋势,是一个组织追求卓越发展的管理评价提升过程。为此,建设文化强国首先要搭建出一个政府主导的文化强国推进标准与评价体系;其次是按计划开展全国性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再次是用各省、市、自治区的卓越绩效质量奖平台评价所有组织追求卓越的6S现场管理素养,具体是要导入全国质量奖的GB/19580卓越绩效评价体系,用评价推动各级组织的质量文化建设效果,形成“道术器法势”的循环渐进质量改进,提升组织的文化管理成熟度,在三到五年时间内明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的文化发展趋势。最终让全国各级组织的一棵棵文化大树变成文化强国的大森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