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是

如题所述

一分钟陈子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25

陈子昂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中文名: 陈子昂 

别名: 陈拾遗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 

出生日期: 公元659 

 逝世日期: 公元700 

职业: 唐代文学家 

代表作品: 《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字: 伯玉 

 

目录

生平简介相关事件

硕果累累

作品一览感遇诗三十八首

观荆玉篇

鸳鸯篇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轩辕台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昭王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乐生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太子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田光先生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邹衍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郭隗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赠赵六贞固二首

答韩使同在边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答洛阳主人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酬晖上人夏日林泉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送别出塞

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

秋园卧病呈晖上人

登泽州城北楼宴

山水粉图

彩树歌

春台引

登幽州台歌

喜马参军相遇醉歌

度荆门望楚

晚次乐乡县

东征答朝臣相送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题李三书斋(崇嗣)

送魏大从军

送殷大入蜀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

送客

春夜别友人二首

遂州南江别乡曲故人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送梁李二明府

送魏兵曹使巂州得登字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

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议泰之二使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

月夜有怀

夏日游晖上人房

春日登金华观

群公集毕氏林亭

宴胡楚真禁所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

晦日宴高氏林亭(见《岁时杂咏》)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见《岁时杂咏》)

上元夜效小庾体(见《岁时杂咏》)

洛城观酺应制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白帝城怀古

岘山怀古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宿襄河驿浦

赠严仓曹乞推命录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卧病家园

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轶事典故

史籍记载

历史评价

陈子昂墓

陈子昂读书台生平简介 相关事件 

硕果累累

作品一览 感遇诗三十八首 

观荆玉篇 

鸳鸯篇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轩辕台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昭王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乐生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太子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田光先生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邹衍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郭隗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赠赵六贞固二首 

答韩使同在边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答洛阳主人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酬晖上人夏日林泉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送别出塞 

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 

秋园卧病呈晖上人 

登泽州城北楼宴 

山水粉图 

彩树歌 

春台引 

登幽州台歌 

喜马参军相遇醉歌 

度荆门望楚 

晚次乐乡县 

东征答朝臣相送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题李三书斋(崇嗣) 

送魏大从军 

送殷大入蜀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 

送客 

春夜别友人二首 

遂州南江别乡曲故人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送梁李二明府 

送魏兵曹使巂州得登字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 

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议泰之二使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 

月夜有怀 

夏日游晖上人房 

春日登金华观 

群公集毕氏林亭 

宴胡楚真禁所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 

晦日宴高氏林亭(见《岁时杂咏》)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见《岁时杂咏》) 

上元夜效小庾体(见《岁时杂咏》) 

洛城观酺应制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白帝城怀古 

岘山怀古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宿襄河驿浦 

赠严仓曹乞推命录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卧病家园 

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轶事典故 

史籍记载 

历史评价 

陈子昂墓 

陈子昂读书台

展开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年-700年)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    唐睿宗文明元年(六八四)中进士,后升为右拾遗。而后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   陈子昂在政治上曾针对时弊,提过一些改革的建议。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有《陈子昂集》,事见《旧唐书》卷一九○中、《新唐书》卷一○七有传。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被收录为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唐诗精华)第十三课。   被后人称为诗骨。

相关事件

  一   陈子昂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陈子昂像

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著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   二   父亲的去世,给陈子昂以莫大的打击,然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陈子昂老家所在的射洪县县令段简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他听说陈家钱财富足,就心生歹意,图谋勒索。陈子昂家人给县令送去了20万缗,尚不能满足段简的胃口,没有满足的段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陈子昂打入了南监。   据说,陈子昂在狱中曾经自己给自己卜过一卦,卦相大凶,陈子昂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不久,他果然死在狱中,时年43岁。   这是《唐书》上的记载,但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一直到死,陈子昂都是未解职的朝廷谏官,不知当地县令的“勇气”何来,居然敢敲诈“国家工作人员”,以至于让陈子昂冤死狱中,这一直是一个谜。后来,有人说是因为陈子昂在朝做官时曾开罪于武三思,所以武三思才指示当地的县令如此折磨陈子昂。这似乎也不太好理解,因为武三思如果想收拾陈子昂,根本用不着搞得这么复杂。   不论怎样,陈子昂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盖棺论定,新、旧《唐书》给予他的一致评价是“褊躁无威仪”。所谓“褊”,意即狭小、狭隘;所谓“躁”,意即性急。“褊躁”用在陈子昂身上,也许比较合适。   陈子昂的一生其实就是褊躁的一生,从自我炒作,到大拍武则天马屁,其实都是陈子昂褊躁的表现。但是,陈子昂却有一件十分得意的事情,此事载于《唐书》之中。   某日,武则天治下发生了一桩轰动一时的谋杀案。被杀者是御史大夫赵师韫,他在外出公干途中被人杀死于一家驿站。凶手是同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徐元庆,当时徐的身份是该驿站里的一名服务人员。刁民杀高官,这显然具有十足的爆炸性,整个帝国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   为什么这个小服务员要杀害朝廷要员呢?标准答案是徐元庆为父报仇。原来,赵师韫曾任下邽县尉,我们知道,县尉在古代是县令的属官,专司当地的治安工作。徐元庆的父亲因为犯罪被赵师韫正法。不久,赵师韫升任京官。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隐姓埋名,到一家驿站做起了服务员。因为他心里清楚,这是他可以接近赵师韫的唯一方法。终于有一天,赵师韫为公事出差来到了徐元庆所在的驿站,徐元庆抓住机会,干净利落地干掉了赵师韫,报了杀父之仇。   徐元庆到底是孝子还是凶犯,该杀还是该予以表彰,这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当时占上风的观点是,徐元庆应该受到表彰,至少应该予以无罪释放,因为徐元庆是为了替父报仇才走上了杀人的道路。因此,尽管徐元庆杀了人,但他杀人的动机高尚,出发点良好,在讲究以德治国的大背景下,朝廷应该赦免徐元庆的罪行。   就在此事将要以这样的结果落下帷幕之时,陈子昂力排众议,写下了一篇《复仇议》,他在文章中说:“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陈子昂的意思很清楚,徐元庆谋杀之罪,案情清楚,按照唐律当然毫无争议地应该判处死刑,只有判处死刑才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徐元庆这样做却是为父亲报仇,是对父亲的一片孝心才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将杀父的仇恨记在心间,誓与仇人不共戴天,其孝心感天动地,足以令日月变色。因此,陈子昂建议在对徐元庆处以极刑之后还应为他举行盛大的表彰会,以颂扬他的一片孝心。陈子昂的建议巧妙地解决了“礼”与“法”的冲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最后徐元庆案也就按照陈子昂的建议给了结了。   事情得以如此圆满地解决,陈子昂难免得意扬扬,他顺理成章地要求:有必要将我的《复仇议》“编之于令,永为国典”。陈子昂的要求最后也得到了满足。然而,几十年后,陈子昂的《复仇议》就被柳宗元给抓住了把柄。柳宗元认为陈子昂逻辑混乱,大脑不清。柳宗元开宗明义地说:毫不怀疑,陈子昂的建议是完全错误的。Why?柳宗元条分缕析地说:徐元庆一案的要点在于徐元庆的父亲是否真的有罪,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有罪,那么被县尉正法就是罪有应得,父亲有罪被诛而徐元庆却执意为父报仇,谋杀朝廷命官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杀之是题中应有之义;反之,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死于无罪,赵师韫就涉嫌草菅人命,这样的恶官被徐元庆杀掉也就毫不足惜,徐元庆的行为在客观上也就是为国除害,徐元庆不但不应被杀,而且还应予以表彰;徐元庆要么有罪,要么无罪,二者只能居其一,一个人决不可能像陈子昂所分析的那样既有罪又无罪。柳宗元因而断定,陈子昂的分析看似滴水不漏,实则精神分裂,其本质是核心价值观念的多元论,陈子昂的建议最终也只能扰乱人心,让人无所依从。就这样,陈子昂唯一的一次辉煌记录被柳宗元给解构了,柳宗元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驳复仇议》的文章,并被作为定论收入在了唐朝的法律文献内。

硕果累累

  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

陈子昂照片集锦(6张)力图扭转这种倾向。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陈子昂死后,其友人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10卷。今存《陈伯玉文集》是经后人重编的。刻本中以明弘治间杨澄校刻杨春本《陈伯玉文集》10卷收辑作品比较多,并附录《新唐书》本传等有关材料。《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世界文库》本,曾据明、清各本作过若干校订。今人徐鹏校点《陈子昂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等书,补入诗文10余篇,成为较完备的本子,后附今人罗庸《陈子昂年谱》。今人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后附其所编《陈子昂年谱》及“诸家评论”。岑仲勉有《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一文(载《辅仁学志》第14卷第一、二合期)。   有诗文《庆云章》、《感遇诗三十八首》、 《观荆玉篇》、《鸳鸯篇》、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赠赵六贞固二首》、《答韩使同在边》、《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答洛阳主人》、《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酬晖上人夏日林泉》、《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送别出塞》、《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秋园卧病呈晖上人》、《登泽州城北楼宴 山水粉图》、 《彩树歌》、《春台引》、 《寒食集毕录事宅作》、 《登幽州台歌》、 《喜马参军相遇醉歌》 《度荆门望楚》 《晚次乐乡县》、《同王员外雨後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 《东征答朝臣( 一作达 )》、《相送》、《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题李三书斋》、 《崇嗣》、 《送魏大从军》、 《送殷大入蜀》、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送客》、《春夜别友人二首》》 《遂州南江别乡曲故人》、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送梁李二明府》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 《喜遇冀侍御●【左王右圭】》、《崔司议泰之二使》、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 《月夜有怀》、《夏日游晖上人房》、 《春日登金( 一作九 )》、《华观》、 《群公集毕氏林亭》、 《宴胡楚真禁所》、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 《晦日宴高氏林亭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 《上元夜效小庾体》、 《洛城观●【左酉右甫】应制》、 《奉和皇帝上( 一作丘 )礼抚事述怀应制》、《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白帝城怀古》、 《岘山怀古》、 《宿空●【左舟右令】峡青树村浦》、 《宿襄河驿浦》、 《赠严仓曹乞推命录》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卧病家园》、《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合州津口别舍弟至东阳峡步趁不及眷然有忆作以示之》、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後不相及》、 《同●【上日下文】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已》、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古意题徐令壁(一作题著作令壁)》、 《赠别冀侍御崔司议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见岁时杂咏末句缺一字)》

编辑本段作品一览

  庆云章   昆仑元气,实生庆云。   大人作矣,五色氤氲。   昔在帝妫,南风既薰。   丛芳烂熳,郁郁纷纷。   旷矣千祀,庆云来止,   玉叶金柯,祚我天子。   非我天子,庆云谁昌。   非我圣母,庆云谁光。   庆云光矣,周道昌矣。   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感遇诗三十八首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   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   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沉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   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   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   西方金仙子,崇义乃无明。   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   名教信纷藉,死生俱未停。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   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   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   谗说相啖食,利害纷eq々。   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   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招摇青桂树,幽蠹亦成科。   世情甘近习,荣耀纷如何。   怨憎未相复,亲爱生祸罗。   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   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   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   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   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   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   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   岂无当世雄,天道与胡兵。   咄咄安可言,时醉而未醒。   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   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   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   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   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   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   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   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   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   云海方荡潏,孤鳞安得宁。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   三五明月满,盈盈不自珍。   高堂委金玉,微缕悬千钧。   如何负公鼎,被夺笑时人。   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   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   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   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   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   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   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   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   霓旌翠羽盖,射兕云梦林。   朅来高唐观,怅望云阳岑。   雄图今何在,黄雀空哀吟。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   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拳跼竞万仞,崩危走九冥。   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可怜瑶台树,灼灼佳人姿。   碧华映朱实,攀折青春时。   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   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   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   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索居犹几日,炎夏忽然衰。   阳彩皆阴翳,亲友尽暌违。   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   宿梦感颜色,若与白云期。   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   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   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   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   疲疴苦沦世,忧痗日侵淄。   眷然顾幽褐,白云空涕洟。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   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时哉悲不会,涕泣久涟洏。   梦登绥山穴,南采巫山芝。   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   婉娈时永矣,感悟不见之。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   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   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   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观荆玉篇

参考资料:百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22

第3个回答  2022-07-19
陈子昂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和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文明元年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圣历元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