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四书五经:

1、成语解释: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2、拼音:

sì shū wǔ jīng。

3、简拼:

sswj。

4、感情色彩:

褒义词。

5、成语结构:

联合式。

扩展资料:

四书五经的由来:

1、五经的由来:

“五经”的形成早于“四书”,因此先简介“五经”的由来。

儒家的经典,最初只有“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后来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秦末农民大起义,项羽进入秦都城咸阳,大肆纵火焚烧秦宫殿,《乐》经亡佚。后来到了汉朝时,皇帝曾经多次下令全国各地向国家献书,汉武帝还设置了“五经”博士。

“五经”的说法由此开始,后世很多朝代更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文化措施,如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就倡导儒学,设置“五经”博士十九人。

2、四书的由来:

儒学自汉武帝以后,取得了官方的学术地位。但是汉代的儒生治学的特点是谨守家法和师法,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弟子一个字也不能有出入,注重字词上的训诂之学。因此,汉代以后儒学逐渐走向衰微,东汉以后,儒学更是失去了独尊的地位。

尽管儒学的衰微和道家黄老之学的兴盛、佛教的传入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主要原因是自身思想的僵化。到了宋代,许多儒学大师对儒学进行了改革,儒学呈现出焕然一新的状态。

儒学大师朱熹从《礼记》中取出《大学》和《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相配,称为“四书”,“四书”之说由此而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书五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2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一、四书

1、《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

2、《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3、《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4、《孟子》

《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二、五经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3、《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

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4、《周易》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5、《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书五经

第2个回答  2019-05-03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扩展资料

四书五经的由来:

儒家的经典,最初只有“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后来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秦末农民大起义,项羽进入秦都城咸阳,大肆纵火焚烧秦宫殿,《乐》经亡佚。后来到了汉朝时,皇帝曾经多次下令全国各地向国家献书,汉武帝还设置了“五经”博士。

五经”的说法由此开始,后世很多朝代更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文化措施,如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就倡导儒学,设置“五经”博士十九人。儒学自汉武帝以后,取得了官方的学术地位。但是汉代的儒生治学的特点是谨守家法和师法,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弟子一个字也不能有出入,注重字词上的训诂之学。

因此,汉代以后儒学逐渐走向衰微,东汉以后,儒学更是失去了独尊的地位。尽管儒学的衰微和道家黄老之学的兴盛、佛教的传入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主要原因是自身思想的僵化。

到了宋代,许多儒学大师对儒学进行了改革,儒学呈现出焕然一新的状态。儒学大师朱熹从《礼记》中取出《大学》和《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相配,称为“四书”,“四书”之说由此而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书五经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6-02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一、《易》的传,包括系辞、说卦等十个部分,旧时称“十翼”,是孔子对《易经》的解读。
  二、 《书》:又称《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最初只泛称为夏、商、周书,以后才称为《尚书》。秦汉之际,《尚书》不显于世,独秦博士济南伏生壁藏之书。汉初,伏生求得其书,存28篇,教授于齐鲁之间。这部《尚书》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此外,汉代还有《古文尚书》,据说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
  三 、《诗》:又称《诗经》、《诗三百》。汉初传授《诗》的有齐、鲁、韩三家,都立于学官。毛公亦传,未得立。后来,三家诗亡缺,毛诗独传,因此《诗》又称存305篇,各篇时代早晚不一,早至周初,晚至春秋中期,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了解先秦社会风貌的珍贵材料。四书五经
  四 、《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汉世所传有戴德本、戴圣本和刘向《别录》本。
  《礼记》是西汉时人所编定的春秋时期儒家关于礼的阐释,分为《小戴礼》和《大戴礼》两种,戴圣所编4《小戴礼》,戴德所编85篇称为《大戴礼》。还有一部《周官》记录周朝制度也包括在“三礼”的范畴。“三礼”之中,后世以《礼记》流传最广,故一般以之作为《五经》
  五、 《春秋》:又名《麟经》,是鲁史。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现存《春秋》从鲁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记242年间史事。虽然文句简短,但对当时政治事件都有自己的见为其作注解,流传下来的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合成“春秋三传”,其中以《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流传最广,是我国从古至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12-03
四书五经:
1、成语解释: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2、拼音:
sì shū wǔ jīng。
3、简拼:
sswj。
4、感情色彩:
褒义词。
5、成语结构:
联合式。
扩展资料:
四书五经的由来:
1、五经的由来:
“五经”的形成早于“四书”,因此先简介“五经”的由来。
儒家的经典,最初只有“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后来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秦末农民大起义,项羽进入秦都城咸阳,大肆纵火焚烧秦宫殿,《乐》经亡佚。后来到了汉朝时,皇帝曾经多次下令全国各地向国家献书,汉武帝还设置了“五经”博士。
“五经”的说法由此开始,后世很多朝代更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文化措施,如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就倡导儒学,设置“五经”博士十九人。
2、四书的由来:
儒学自汉武帝以后,取得了官方的学术地位。但是汉代的儒生治学的特点是谨守家法和师法,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弟子一个字也不能有出入,注重字词上的训诂之学。因此,汉代以后儒学逐渐走向衰微,东汉以后,儒学更是失去了独尊的地位。
尽管儒学的衰微和道家黄老之学的兴盛、佛教的传入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主要原因是自身思想的僵化。到了宋代,许多儒学大师对儒学进行了改革,儒学呈现出焕然一新的状态。
儒学大师朱熹从《礼记》中取出《大学》和《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相配,称为“四书”,“四书”之说由此而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