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著名战役

如题所述

(董卓讨伐战)

是东汉末年,关东各地诸侯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虽然曹操出兵,及后到的孙坚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卓又放弃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关东诸侯军起了内讧,盟军决裂,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官渡之战)

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可以是包括东汉丞相曹操南下后一连串战役;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所发生的战事。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208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从荆州逃亡的刘备,后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派遣大将周瑜、程普率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

(合肥之战)

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一座曹操命刘馥所建设,位处东南方战略要地的坚固城池,后来又再增筑一城,名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潼关之战)

是曹操与马超、韩遂等西方群雄发生的战争。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西方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附近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

(益州之战)

是东汉末年刘备与益州牧刘璋争夺益州的战争。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迎刘备入蜀,以增强实力自保。刘璋于是请刘备入蜀。刘备入蜀后初期与刘璋关系良好,刘璋更给兵士予刘备和让他督白水军,让他进攻张鲁。刘备到了葭萌后就不再前进。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并发动战争。刘备一直向成都逼近,诸葛亮、张飞和赵云亦入蜀助战,但刘备军队在雒城时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刘备围困成都,刘璋才向刘备投降。

(汉中之战)

是东汉末年群雄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由于汉中是益州北方的一个郡,接近三辅地区,而且易守难攻,因此刘备在214年平定益州后,于217年北攻占领了汉中的曹操,战事维持了两年。最终,刘备占据汉中,在秋天自立为汉中王。

(樊城之战)

亦称为关羽北伐或襄樊战役,是东汉末年其中一场重要战役,事件导致关羽父子死亡、蜀汉失荆州、蜀汉与东吴关系恶化,最后发生夷陵之战。

219年,刘备经已稳定益州、汉中,荆州守将关羽见时机成熟,遂进行北伐。关羽首先进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急求援军,魏王曹操先后派出于禁、庞德、徐晃、张辽、裴潜、吕贡,自己亦亲征,不过张辽和曹操未到,樊城之围经已解除。

樊城解围原因是,曹操派人连络孙权,叫孙权从关羽背后偷袭荆州,孙权因刘备久借荆州未还,而关羽又经常扰攘自己边境,故派吕蒙攻击荆州。当时关羽刚被徐晃击败,在意图撤退时,得知大本营荆州已失,唯有退守麦城,最后因突围时被擒,不肯投降而被斩首。

(彝陵之战)

又称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强劲。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更在222年八月彝陵一带打败蜀军。

(诸葛亮南征)

又称南中平定战,是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当时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南中豪强孟获亦有参与,最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

(诸葛亮北伐)

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诸葛亮在228年至234年发动北伐曹魏的战役,共有五次,但未取得重大胜利;而曹魏也曾发动反击战,但不成功。最后以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终结。

附带一提,北伐乃是以蜀汉为正统的观点。以曹魏为正统的观点,则称诸葛亮的北伐为“入寇”(见司马光《资治通鉴》)。

(姜维北伐)

中国三国时期,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丞相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后,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据《三国志》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进攻曹魏。

(魏灭蜀之战)

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263年,曹魏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分东、中、西三路进攻汉中。蜀汉则以姜维为首组成抵抗军,据剑阁天险与魏军相持,魏军不能前进。邓艾遂率精兵偷度阴平攻占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出降,姜维闻讯后带部投降钟会,蜀汉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的统一战。

(晋灭吴之战)

是三国后期的统一战争。265年,曹魏实际领袖司马昭灭蜀后病逝,其子司马炎接任,并在同年废魏帝自立,建立晋。其后于279年,司马炎下令六路晋军攻吴,势如破竹,成功于280年三月十五(国历5月1日)成功逼降吴主孙皓,西晋统一天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30
  三国著名战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第2个回答  2020-11-13

三国时期著名战役有江夏之战,江夏之战是208年中国军阀孙权和刘表在东汉末年的一场战役。这是孙权和刘表在江夏附近驻守的部将黄祖的最后决战。

第3个回答  2017-12-31
官渡之战 曹操焚烧袁军粮草,以少胜多 大胜 袁绍
赤壁之战 曹操 孙刘联军火烧赤壁 大胜
夷陵之战 刘备 孙权 陆逊火烧连营 大胜
这是三国事情的三大战役

江夏之战 孙权胜 刘表
兖州之战 黄巾军 曹操 胜
宛城之战 曹操胜 张绣
易京之战 袁绍胜 公孙瓒
三战新野 三次都是刘备胜
合肥之战 曹操胜 孙权
潼关之战 曹操胜 马超
巴蜀之战 刘备胜 刘璋
汉中之战 刘备胜 曹操
荆州之战 刘备 孙权胜
南中平定战 诸葛亮胜 孟获
六出祁山 诸葛亮 魏 蜀国未能打败魏国,因为诸葛亮病死而停止
九伐中原 姜维 魏 姜维打败
陆逊北伐 陆逊 魏胜
第4个回答  2006-02-12
讨伐董卓 出师有名且兵多势众,但最终还是落得让后世耻笑的结局。
官渡之战 袁绍的优柔寡断葬送了自己,也成就了曹操的一番事业。
赤壁之战 以少胜多的经典,是后人品味三国文化最为津津乐道之处。
刘备取蜀 站稳脚跟的刘备朝着隆中三分天下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攻取汉中 汉中是进兵巴蜀必经之地,是关系益州存亡的要地。
荆州混战 荆州要地势必还要有一场恶战,结果以东吴全面获胜告终。
夷陵之战 刘备的冲动使得刚刚渐入佳境的蜀汉元气大伤。
南中平叛 七擒七纵充分展现了诸葛亮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战争艺术。
孔明北伐 诸多因素注定北伐的失败。这之后蜀国也走上灭亡的道路。
魏灭蜀汉 虽有大将军姜维的拼死抵抗,但最终也无法挽救蜀的灭亡。
晋灭东吴 腐败的吴政权已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百年三国终归一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