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这是《圆觉经》中的一段话。请求详细解释。

圆觉经这四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修学无上的解脱道,依靠这四句完全可以解脱。
第一句,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就是在我们应该面对的一切顺逆境界之中,也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事物,遇到什么样的坎坷与磨难、面对什么样的麻烦障碍、遇到什么过不去的情况,我们的心都要保持安定清净,用智慧心观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当下明白这是梦幻泡影,千万不能着相。这当下过不去的时刻要保持住了了的常知,明白这眼前的障碍过不去是假的、是泡影,根本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使自己动心,只是自己应该怎么恰当地处理、怎么妙用应付就是。这就是“居一切时不起妄念”。着相有我的分别执着就是妄念,面对当下的现量境,用平等的智慧心随缘应机处理,就是正念、就是智慧、就是功德,也就是智慧平等慈悲心的妙用。这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也就是应无所住或者说是安住本位不着相,或者说于第一义谛而不动分别执着心。
第二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有真心才名之为妄心,若无真心岂能有妄心可言呢?真心无心是空性的灵知,由灵知而起的妙用,所动的一切念头名之为妄心。正如有镜子必然显影子,如果没有影子怎么能成为镜子呢?若能明了镜影不二,就会体悟明了真心与妄心是一体不二的真实义,所以说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因为没有了妄心,真心也就不存在了,就等于没有影子,也不可能有镜子的存在,只有体悟真妄不二才是真实的大智慧。
第三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这一句告诉我们,一切境相本来空寂无一物,只有妄想分别执着,由幻心才显现的幻境。佛告诉我们一切境相出自于自心,正如经中所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明白一切的境相都是妄心所造出来的幻影幻相,是一时的水泡泡,真心在这妄想创造出来的境相之中,只是空净的无知之常知,在了了灵知之中不要再加上一个知,如果灵知之上再加一个知便是无明烦恼。虽没有任何了知,但心中并不是断灭,而是无知的常知。这就是知之一字是众妙之门,又是众祸之首。知而无知叫真知,知而知之叫无明。灵知无知叫真知,又叫常知;知上加知,叫头上安头,是烦恼。我们若能做到对一切的境相,随缘应机面对应付而又不着一切境界相,就在这面对的当下幻相之中,认清本性空净无一物而是了了的常知,这了了的常知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用现代的语言说,叫面对当下的现量境,又叫法尔如是,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丝毫的我的执见与执着,是什么就是什么,既不加一点知见,也不减少一点什么,叫绝对的现量境。
第四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这句话的含义就是面对一切的现量而比量、比量而现量,也就是分别不做分别想,不分别而又清楚知道这一切境相、一切人事物是怎么一回事。用经文说是“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谛而不动”。于无了知,也就是安住空性灵知不要着相,更不要动自我的分别执着心。面对一切的境相,无分别、无执着,不动爱憎分别心,即是平等智慧心,又名之为清净自在解脱心。这正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心无住,无住而妙用心。这无心无住无着、无我、无分别之智慧心即是佛心。安住真心,对一切障碍当体即空。有念无念都是法身现前,智慧愚痴通为般若,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16
妄心不要灭掉,因为妄心就是真心,波浪就是水,把波浪去掉,水就没有了,所以妄心起来亦不压灭它。只要转,不跟它跑即是。念佛、念咒即是活泼泼地转妄念的最好方法

住妄想之境地,无我我所,故无可了知,
于此无了知中,不用辨真实,因真实与虚幻想对,是相对法,
因真实而显虚幻,
因虚幻而显真实,
此是相对法,非佛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25
这句话出自佛教经典《心经》,意思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产生错误的想法;对于错误的想法,也不要试图消灭它们;要接受错误思想的境界,不要去了解它们;对于不了解的事物,也不要去分辨它们的真实性。
简单来说,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避免产生错误的想法,接受自己的错误思想,不要过于了解决定我们的想法是错误的,也不要去分辨它们的真实性。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减少错误的想法和决策,从而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