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如题所述

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如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译文是: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因为与当权的王安石变法意见不合,被外放至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在精神状态上陷入了一种极度的孤独和迷茫中。而这一首《水调歌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自我对话和心灵的剖析,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深思考。

在词的上片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以一种极度浪漫主义的手法,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清冷而壮美的月夜中。他通过直接向青天发问,表达了对明月、对自然、对宇宙的敬畏和疑惑。而这种敬畏和疑惑,实际上也是苏轼对于人生、对于政治、对于世界的深深反思。

下片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通过细节的描绘,将月光照耀下的夜晚形象地呈现出来。这种描绘不仅使人感到苏轼深深的思乡之情,更让人感受到他的内心孤独和无助。而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则是最深刻地揭示了苏轼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他对于人世的遗憾和无奈,对于政治的失意和沮丧,都在这句话中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是苏轼对于人生的最高愿望,也是对于人生的最美赞歌。他虽然自己在政治上受到打击,但他仍然希望人们能够长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丽的月光。这种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人性的信念,使这首词在悲哀中透露出一股坚韧的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