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战国的疑惑,希望知道的朋友帮我解答一下!(麻烦稍微解答得详细点)

1 战国时期日本的大名好像都喜欢上洛,比如今川,织田,以及后来的武田,要夺取天下就必须上洛?上洛是什么意思呢?是去干什么啊?
2 织田信长在自己死的时候,据说是眼看要统一天下了。我看了下,还有很大的地方都没统一的啊!还有许多大名在的,他也就是占据了日本的中部嘛,为什么是马上就要统一呢?
3 德川家康和织田结盟,也知道织田上洛去了,目的是要天下,他不怕织田统一天下灭了他吗?难道统一天下可以不灭他?觉得他给织田做小弟好像很心安理得一样
4 当今川想上洛,目的统一天下,武田信玄故意让山本勘助给织田透露今川的本阵,今川挂了,织田要上洛,武田当时不是正打浚河的嘛,刚灭了浚河,马上打德川,目的是为了将织田钉死在尾张,不准别人上洛。为什么武田信玄自己不上洛?要到后面才觉得自己要上洛,都晚了嘛呀?
5 当时在武田信玄成为甲斐的大名后,今川家那么强大,完全可以直接攻打甲斐灭掉武田,为什么要等到后来武田坐大了,才有灭他的心,但却一直未行动?
6 为什么总说织田是个尾张的乡巴佬?各个大名都瞧不起织田?

1、“上洛”意思就是“上京”,“洛”是洛阳的意思,洛阳自古常为中国王朝都城,这里就是京都的代称,夺取天下自然要夺取京城即日本京都。一旦上洛成功可以尊奖王室,耀武六合,获得皇室册封,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也具有统一的象征意义。
2、织田信长只是为日本统一奠定了基础,真正在形式上统一了日本的是丰臣秀吉。只是织田信长在世的时候,织田确实具备了一统日本的实力,而且原来战国有实力的大名纷纷去世,导致了织田一统天下的形式一片大好,所以往往就说织田眼看要统一天下了。
3、德川家康对织田的扩张也有戒心的。但是日本向来是一种类联邦制的国家,所以织田信长即便统一了日本,德川家依然会存在的,德川会成为织田统一下的大名之一。
4、“信玄让山本勘助给织田透露消息”这个说法我不知道你是哪里来的,但是织田之所以可以在桶狭间大破今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今川轻敌和织田奇袭造成的。武田早期不上洛的原因是武田周边的势力和自身原因造成的,而且武田当时攻略重点在上野地区,忙于巩固发展内部,周边又是今川、北条等实力强劲的大名,武田上洛必须要经过今川家,所以早期武田不可能上洛,后期又遇到了上杉,一直处于和上杉对峙之中。后面上洛,是因为将军发出了命令,号召大家对抗织田,武田才上洛的,同时因为西部长期与上杉对抗,没有发展空间,选择上洛,既名正言顺,同时也可以向东拓展领土。
5、今川虽然很强大,还没有强大到可以一举歼灭武田的地步,而且信玄乃一代名将,甲斐的部队也素以悍勇著称,所以今川在上洛前选择了与武田、北条结成三家同盟。今川义元死后,今川家就一蹶不振了,所以今川几乎不太可能打武田的主意了。后来反而被德川和武田瓜分了。
6、瞧不起织田是因为,当时织田势力很弱小,而且织田信长的作风又很怪异、穿着古怪,大家都称呼他是“尾张的大傻瓜”,说他是乡巴佬,瞧不起他。追问

信玄让山本勘助给织田透露消息 是我看日本的大河剧(武田信玄)知道的,有你说的奇袭和轻敌是很大的原因,但是今川当时的阵容很严密,织田根本没找到,是透露给织田才知道本阵在桶狭间的
武田信玄要上洛不是要过骏河、远江(今川)、三河(德川)、尾张(织田)、近江(六角、浅井)这么多地方吗?那在织田上洛的时候生怕武田知道,一直巴结武田家,甚至好像是还嫁了谁给武田家的,要来打织田要先打那么多地方,他怕什么呢?

追答

1、大河剧是电视剧,具有一定的戏说成分。
a、若信玄欲取骏河远江,联合织田两面夹击今川,使腹背受敌,岂非上策?当此之时武田的攻略重点在信浓,且与上杉鏖战正酣,无暇东顾,更何况织田当时人微势弱,武田何以相信织田可敌今川?若今川败信长,取尾张,而武田通传消息,事后必然露馅,信玄素慧,断不会战上杉之时又招惹今川,两面受敌,灭亡之道也!且说,武田、今川尚为姻亲,又是盟友,日本人以信义著称,武田既未遣归今川之女又未公开断约,武田何以背信弃义?此不合情理,以后信玄又如何立足?次之,北条、今川本是亲戚,信玄若暗中对付今川,刚好给了今川北条以口实对付武田,于北条来说既可以讨好今川,两家又可消灭潜在的强敌,还可表明他们是多么信义昭彰,甚至可以联盟和讨好上杉、信浓豪族,一石数鸟,何乐而不为?
b、今川在桶狭间布阵本身就是问题。什么叫“桶狭间”就是窄啊,大规模兵力无法发挥作用,狭路相逢勇者胜,今川布的又是一字阵,中受敌,无法快速集中兵力,首尾不能相救,织田奇袭今川,今川的先锋部队甚至没有狙击到织田,这不是织田奇袭的效果?而且恰逢暴雨,此天助信长。而且织田不是莽夫,信长在出击前及过程中对战时情报的分析处理做的是很好的。
2、武田信玄要上洛确实要经过这么多地方。军略讲究“远交近攻”,这也是信玄迟迟不上洛的原因之一,如果信玄上洛,精兵在外,领内必然空虚,无论是外敌还是内乱都会让信玄死无葬身之地。至于后来信玄上洛,是因为将军之令,使信长成为了天下之敌,其他势力形成了包围攻击信长的暂时同盟,所以信玄才敢于领兵入京。
至于织田上洛,则不需要那么担心武田,因为信长上洛开始于1568年,武田出兵则已经到了1573年。1568年的时候武田还在攻略骏河,跟德川瓜分今川,武田新占骏河,自然应该先收拢人心,稳定地方,不可能攻击织田,况且中间还隔得德川,武田脸也不能变的太快吧?刚一起吃的饭,转手就给德川一板砖?
话未完,字数受限,不能答全,见谅。

追问

有见地

追答

3、至于为什么织田与武田为什么要结为姻亲,织田是怕信玄经信浓攻略美浓地区(即原来斋藤道三旧领),可以说是织田万全之策,以备万一,但其实武田不太可能走这条路。如果武田南出信浓,那么必然造成此地空虚,恰给信浓豪族再起的机会,况且对面就只越后上杉。一旦信浓豪族求救谦信,信长又联合上杉,那么武田将陷入两侧受敌之地,非可取也。再说,信玄不是谦信,信玄是功利主义实干家,先弱后强,他不会不明白,今川孱弱,又近在咫尺,舍此不取,远道攻略强大的织田,何必?

关于大河剧,我看了下面的评论。“如果你想说明一个观点,你必须放弃又必须夸大很多东西”,影视尤甚,大河剧主要是为了吸引日本人关注历史,并不是宣扬史实。所以它在取材的时候有所增减,如果真要了解日本战国,就不能囿于大河剧这个既定印象。别的我不敢说,就单说武田透露消息给织田,我敢说这个铁定是虚构。如果说透露消息,我相信德川家康的嫌疑要比武田大太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18
1.上洛的意思是上京,指的是京都,因为将军是在京都的,大家知道在古代天皇是没有实权的,征夷大将军是日本实际统治者,那个时候将军的势力已经没落,如同我们国家的周朝一样。上洛成功了,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2.本能寺之变的时候,织田信长差不多占领了日本国土的百分之六十。但是主要大名都已经大败。毛利家除外。
3,首先两家结盟是有依据的,两个人是儿时的朋友,这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地缘上你看看,北条,武田都是劲敌,如果和德川结盟德川就能够成为,这两家的屏障。使得织田可以安心去努力上洛。德川是濒临武田和北条这两个实力强大的大名的,如果背后织田在来背后一刀,肯定抵挡不了。所以和织田结盟,解除后顾之忧,并且能够得到织田的支持,专心对抗武田和北条。两家背靠背的,在战国中博弈由此而来。
4.别忘了,武田的北方有,越后之龙上杉谦信。两家一生宿敌。在前期还没有上杉时,有关东管领,有上村家。前期实力弱小没想过上洛,后来实力强大了有遇到了上杉谦信。在没有打败上杉时,是没机会上洛的。
5.其实不是这样的,当时的情况是类似于三国。武田,今川,北条三足鼎力。任何一方要灭掉另一方,必定会打破平衡。这是另外一家,不能认同的。而且今川的主要目标是上洛,对武田的是没那么大的兴趣的。所以后来和武田结盟,专心对付织田。
6.因为,信长一直都是装疯买傻的。加上他提出了个理论,叫天下布武。把其他大名的门下都笑掉了。才说他是乡巴佬。追问

主要大名就是仅指武田 今川等这种实力派?
我看北边还有好些,西面九州岛,毛利家,这么多都禁不住织田打?

第2个回答  2012-02-15
1 上洛 的意思是 去京都! 所以很多游戏里也直接翻译成 上京
上京是为什么呢?京都嘛,天皇待的地方,占领了京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他个征夷大将军
目的就和咱们国家打仗一样,得到政治优势

2 织田死的时候,日本的中心地段基本统一
剩下的大名,也就是毛利家还有一点能力反抗,剩下的都是一些边边角角的。九州那边,岛津正在和大友抢地盘,本身都没统一。另一边都是一些势力更小的小国
和咱们一样,一般来说统一了中原地带,基本就算最有实力的,能继承正统的,至于什么四川、新疆、内蒙、云南、东北甚至越南啥的,慢慢来!

3 德川当时的势力很小,而且位置很差,夹在织田、武田、北条中间,需要依靠信长来保存自己的实力图谋以后发展。当然条件是给织田当小弟,而织田在完全统一以前是不会动他的,德川也在一边经营自己的实力。如果织田真的统一了,德川以家老的身份也可以存活。

4 武田信玄其实很倒霉。本来是很有实力的,但是旁边有上杉谦信这个传奇人物,如果武田贸然上京,必然后方失火。而且武田的很大实力都用在和上杉谦信的龙虎斗上了,没有能力上京。
而后来,当武田决定和织田决战的时候,却败给了织田。强大的骑兵倒在火枪面前。

5 战国那些大名之间,其实很多都是结盟的,像织田和德川,武田和今川义元其实也算是结盟的,当然如果有机会,谁都想吞了对方。而大家心里一直都以上洛和大将军的名号为奋斗目标,所以斗争方向自然都指向京城。不过后来倒霉的“北海道第一弓取”就挂在了上洛的路上。

6 ,织田的外号是“尾张的大傻瓜”,因为他做事比较不羁,鹤立独行,甚至有时候不遵从礼法。在那些大名什么的眼里,礼法是很重要的,像孔子说的,不学礼,无以立!
但这要是织田的特点,不拘泥于传统追问

武田家败给织田是因为武田胜赖那个笨蛋吧,信玄死了,这个是没办法的事情了

追答

胜赖是一方面
虽然胜赖和武田信玄的能力差很远
但是武田手下的名将都还在
以传统的骑兵为主的武田家对付大量装备火铳的织田家
失败也是必然的吧

第3个回答  2012-02-18
推荐你看下日本大河剧,
你的问题在大河剧里都能完美解答,
《织田信长》《幕府将军德川家康》《风林火山》《武田信玄》《天地人》《越后之龙》
这几个大河剧你看完就不需要提问了追问

就是看了武田信玄了,在结合地图的 没看明白

追答

武田信玄专门描写武田加家的,其他大名的事当然一笔带过了。风林火山比武田信玄拍的要好,
我给你推荐的那几个片你最好都看看,因为都单独描写主人公的电影所以你需要知道谁家的历史就看哪个片就好了,结合地图。,实在不行就用笨方法你下个太阁立志传5游戏 你进去玩玩。里面几百个游戏人物都有各自的人物介绍的。游戏,电视剧,结合起来估计会更清楚些~
其他大名不能容忍,所以谁想上洛都是打过去的,将军也不能容忍自己做傀儡,所以足利将军不就是联合很多大名来打信长么,组成信长包围网,连武田都打来了的,你看信长总章跟织田信长两个片,都有介绍的,丰臣秀吉也从秀吉的角度描写了那段历史。
还有,不是毛利,岛津这样的大名经不住织田的打,而是他们路途太远了,很多因素决定他们进京困难,补给就是个大问题,秀吉后来征伐九州的时候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气的。
德川家康很有野心的,不过信长实力大,德川又是从今川家独立出来的,不依靠信长,德川家康就四面受敌了,灭亡也是迟早的事。
武田家灭亡一事,并不是胜赖是笨蛋,相反胜赖很有头脑也很有能力的,但是当时的情况容不得胜赖韬光养晦,胜赖做当主本来就有瑕疵(不是嫡子,母亲是仇人缭纺家的公主),胜赖的上位本来就有很多不定因素,还有武田家的情况,信玄死后,武田家可以说周围都是敌人了。胜赖没有时间来整顿畿内,只有主动出击以战养战让周围人惧怕武田的武力而不侵略武田家,长蓧之战,胜赖战术没有错,问题出在第一情报不足,第二胜赖失败后家中不稳定因素会更加猖獗,第三对武田骑兵强大的自信忽略了敌人洋枪队的布置。(洋枪再多,但是老式的洋枪连枪速度是问题,重在布置本来骑兵冲击洋枪队也是可以的,但是信长德川布置了很多阻碍,而且用的洋枪3连射,这样才歼灭武田骑兵队的,如果没有之前精心布置的陷阱障碍之类的,利用武田骑兵冲击任何兵种都是无可厚非的。)
信长怕武田,武田要进京是要经过很多大名家,但是武田决定进京的时候两家中间就隔着一个德川家康了。德川能不能顶住武田,信长一直就没抱过希望,听说信玄相应义谨出兵后,信长足足呆愣了几分钟,这个是历史上有记录的。
大河剧虽然有戏说的成分,但是只是针对主人公,历史事件都是真实的,顶多也就夸大一点主人公的人品之类的。

第4个回答  2012-02-15
1 上洛确切来说其实是大名利用武力手段,向其它大名宣示其强大的做法。其主要政治象征意义是拥立将军,以匡扶旧有次序,实际政治意义就是狭天子以令诸侯。主要方式就是把着自己的部队开到京都去 差不多是扬刀立威
2 因为日本中部是最富裕的而且他当时是控制了像界一样的自由城市(经济十分发达) 而相比之下,别的大名虽然加起来占了很大实力,但是只是一盘散沙 大名们只是各自为政,且这些大名大多数是“富二代”一类 有能力的很少(且实力和织田信长不能比)而且织田信长手下有众多名将(六大军团哪一个都够别人喝一壶了)所以可以这么说
3 他在坐等时机 虽然他知道织田信长的目的 但是如果他当时就公然反对那就会比别的大名死得更早 所以只能忍气吞声了 一旦被他抓住机会 他会毫不迟疑
4 战国时期 路哪这么好走?都是自己打出来的 武田如果上洛 势必带领大军 这时今川和德川就会趁虚而入 而北边的上杉谦信也会分一杯羹 得不偿失
5 今川和武田是旧敌后来在北条家的斡旋下 三家签订同盟 结亲 而且别把武田信玄想得太弱!他可有“战国第一兵法家”之称!
6 主要是年轻时织田信长放荡不羁 不拘小节 行为怪癖 从老师平手政秀为了劝谏自杀一事足以看出 值得一提的是 在当时佛教盛行的风气下他竟然自号“第六日魔王”!
这些都是我自己写的 完全没查资料 可能有小错误 还请谅解!追问

呵呵,已经很好了,谢谢
另外,这些个将军就那么能容忍这些大名动辄就拉军队来京都?来把自己当成傀儡也没什么反映?》

追答

没有实力 你叫他怎么办?
就像汉献帝一样 着实可怜

第5个回答  2012-02-15
上洛就是去京都面见天皇……有实力的大名其实就是去控制京都……我觉得要多天下先上洛是因为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实织田死的时候已经是实力最强的大名了……北部和南部的小诸侯其实虽然很对,对织田来说确实比较容易消灭的,再加上控制了将军和天皇……形势一片大好……
德川小时候是作为人质生活在尾张的,从小一起和织田待在一起情意好的像亲兄弟……所以就一心帮助织田了……
关于武田信玄……我记得不太清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