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鸟在古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如题所述

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鳖灵当了宰相。而那时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除了水患。

望帝见他功高,便把帝位让于他,自己隐居于西山中。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务农,死后仍不改其本性,他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又叫布谷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快快布谷”,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

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许多关于“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和诗篇。

杜鹃的典故

宋人刘克庄《忆秦娥》词“……枝头杜宇啼成血,陌上杨柳吹成雪。吹成雪,淡烟疏雨,江南三月。”词中提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在周朝末期,伟大的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

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鳖灵当了宰相。而那时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除了水患。望帝见他功高,便把帝位让于他,自己隐居于西山中。

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务农,死后仍不改其本性,他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又叫布谷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快快布谷”,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

而此时,正是杜鹃花开放之时,古人因见杜鹃嘴上有一块红斑,认为它是苦啼而流出的鲜血,故有“尽是冤禽血染成”,俗称杜鹃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5

杜鹃鸟在古代诗歌中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还可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抒发乡愁、思念之情,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1、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意思是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

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杜宇也叫望帝,传说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禅让退位,归隐深山。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每年暮春杜鹃花开时节日夜鸣叫,悲鸣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声凄切,所以人们借以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



关于杜鹃的古诗:

1、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国春心折。——近现代王国维《虞美人·杜鹃千里啼春晚》

意思:杜鹃鸟啼到了暮春时节,故乡总勾起人伤春的情绪。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代李商隐《锦瑟》

意思: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3、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宋代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意思:连绵十里的亭台楼阁,紧挨着青翠的山色延伸过去,百花丛中传来一声声杜鹃的啼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子规啼声哀怨动人,听起来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有如: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2-20
坚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