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鹊起和名声大噪的区别

如题所述

声名鹊起和名声大噪的区别:

1、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声名的意思是名声、声教和名教。 

鹊起的意思是指见机而作或乘时崛起或者比喻名声勃兴。

2、名声大噪形容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

扩展资料:

声名鹊起出处: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朱文元﹞先在徐班,以年未五十,故无所表见,至洪班则声名鹊起,班中人称为戏忠臣。”

名声大噪出处:

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都穆》:“不习章句,泛滥群籍,杜门督学者几二十年,名声大噪。”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声名鹊起 百度百科—名声大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9

1、声名鹊起

【词目】:声名鹊起

【注音】:shēng míng què qǐ

声名鹊起(读音shēng míng què qǐ)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出自 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朱文元﹞先在徐班,以年未五十,故无所表见,至洪班则声名鹊起,班中人称为戏忠臣。”

2、名声大噪

【词目】:名声大噪

【注音】:míng shēng dà zào

名声大噪(读音míng shēng dà zào)形容名声广泛地传播开去。出自 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都穆》:“不习章句,泛滥群籍,杜门督学者几二十年,名声大噪。”

刘斯奋《白门柳》二部一一章:“因为这个缘故,柳敬亭也很久以前,就名声大噪,成了江南艺坛的一位领袖。”

区别:前者强调知名度提高的速度,后者强调知名度的程度高。

扩展资料:

声名鹊起 

1、《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庄子》:“鹊上高城之绝,而巢於高树之颠,城坏巢折,陵风而起。故君子之居世也,得时则义行,失时则鹊起也。”本谓见机而作,后用为乘时崛起之意。

《晋书·孙惠传》:“今时至运集,天与人助,复不能鹊起於庆命之会,拔剑於时哉之机,恐流滥之祸不在一人。” 宋 苏轼 《淮阴侯庙碑》:“志在鹊起豹变,食全楚之租,故受馈於漂母。”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孩儿,你须结纳贤豪,广延声誉,倘得鹊起,庶可蠖伸。”

2、比喻名声兴起。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后来孙中山先后在 澳门 和 广州 行医了。很奇怪,不满两三月,声名鹊起,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耳闻其名,极端钦佩的。” 

孙犁 《秀露集·石子》:“我的声誉只是鹊起一时,不久就被一位新来的病友的成绩所掩盖。”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参考资料:名声大噪-百度百科  声名鹊起-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1

声名鹊起和名声大噪,二者都是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但还是有些区别的。

1、声名鹊起,主要侧重于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突然因为某原因被世人所知。

2、名声大噪,则侧重于之前有点小名气,突然因为某原因而被世人所知。

扩展资料

1、声名鹊起

【意思】: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强调从不出名到出名这一过程。

【注音】:shēng míng què qǐ

【出处】: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朱文元﹞先在徐班,以年未五十,故无所表见,至洪班则声名鹊起,班中人称为戏忠臣。”

【造句】这项发明使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声名鹊起。

经过很多年的努力以后,他声名鹊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易错]:声名雀起 名声鹊起

2、名声大噪

读音

míng shēng dà zào

释义

名声广泛地传播开去。噪:传扬。

出处

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都穆》:“不习章句,泛滥群籍,杜门督学者几二十年,名声大噪。”

刘斯奋《白门柳》二部一一章:“因为这个缘故,柳敬亭也很久以前,就名声大噪,成了江南艺坛的一位领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生大躁 百度百科-声名鹊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0
声名鹊起和名声大噪,二者都是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但还是有些区别的。我认为,声名鹊起,主要侧重于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突然因为某原因被世人所知。而名声大噪,则侧重于之前有点小名气,突然因为某原因而被世人所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2-14
声名鹊起 意思: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
名声大噪 意思: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