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现在比较有影响力的几个黄梅戏剧团(剧院)及主要演员。越详细越好,要最新的。拜托了!

安徽、湖北、北京各个黄梅戏剧院(包括剧团)的主要演员

安徽省黄,吴亚玲 李文 周源源 孙娟 何云 魏蓓蓓 王霞 蒋建国 刘华 余顺 周珊 梅院军

安庆再芬剧院,韩再芬 李萍 吴美莲 査寅 马自俊 刘国平 钱霖 王泽熙;
安庆艺术剧院,赵媛媛 张小萍 郑玉兰 夏圆圆 董家林 熊辰龙 潘文庆 檀春芳 马丁,还有安庆黄梅戏校,潘启才 郭霄珍 汪静

湖北地方剧院,杨俊 程丞 吴进良 曹祝来
湖北省黄(黄冈),张辉 石蔚华 王刚

北京有吴琼工作室,长乐黄梅戏剧团,林蜜蜜 杨舒星 桂兰星追问

1,赵媛媛还在安庆艺术剧院吗?其网站的演员中没她啊。
2,我想问一下以前 安徽省黄 的 黄厚生 现在还在吗?

追答

赵媛媛在安庆黄梅戏职业学院任副院长,黄厚生应该还在安徽省黄,也可能退休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06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又叫采茶调,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她是安徽省汉族的主要地方戏剧种,发源于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皖江流域(上至皖鄂交界的大别山地区,下至安徽安庆宿松、岳西、太湖、望江、潜山、怀宁、安庆市区、枞阳、桐城以及安徽池州在内的广大皖江流域),并最终以完整的独立剧种的形式诞生于安庆地区、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怀腔或府调等,现主要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周边地区。
黄梅戏的最早源头可能是来自湖北与安徽交界的大别山地区(目前此观点较为普遍)。传说清朝乾隆时期,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19世纪初至解放前)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
整理改编的《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黄梅戏湖北的发展,与18年前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句口号密不可分,这句口号就是“把黄梅戏请回娘家”。]在这一口号的指引下,湖北省围绕振兴黄梅戏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从安徽安庆聘请了部分黄梅戏演员;把黄冈地区的大部分楚剧、汉剧团纷纷改为黄梅戏剧团;成立了黄冈艺校,专门为黄梅戏培养后备人才。黄冈地区创作的两台剧目《於老四与张二女》、《银锁怨》先后在北京演出14场,得到观众好评;1995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创作的大型现代戏《未了情》和古装戏《双下山》,在安徽举办的全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上获得优秀演出奖,主演杨俊、张辉获表演金奖。《未了情》还获得第五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音乐创作奖。   
为了提高黄梅戏的整体艺术水平,湖北省文化厅与黄冈市政府决定每三年举办一次黄梅戏艺术节。经过5届艺术节的推动与磨砺,创作出了《冬去春又回》、《请让我做你的新娘》、《春到江湾》、《春哥传》等优秀剧目,培养出了郭华阳、周洪年、段秋萍等一批黄梅戏新秀。
详情请参考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423.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