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鞋是如何制作和使用的?

如题所述

铜鞋制于波斯时代,鞋帮和鞋底全部采用铜皮,以锡焊制而成。鞋呈卯形,供波斯妇女在伊斯兰教堂内穿着。铜鞋与宗教礼节产生了必然的联系。以焊锡法将铜皮制成整鞋正是最好的防雨鞋之一。牛鼻鞋是德国16世纪的一种胄甲靴。其鞋帮和鞋底是用十块皮料缝合,形似“百页”。是四百年前的武士靴。牛鼻鞋是古代日耳曼民族对牛的崇拜的反映。在他们看来,牛以无穷的力量成为必胜的象征。“百页”结构也未失其实用性。行军打仗时,对高频率的脚部弯曲是适宜的。浙江衢州出土的一种南宋银鞋,系由银质鞋面二片银质鞋底一片焊接而成。鞋头尖而翘,口沿錾忍冬纹一周,鞋面錾宝相花,鞋底錾刻线纹及双钩并刻有“罗双双”字样。估计为女主人姓名。鞋长仅14厘米,是我国几千年来惟一的银质“三寸金莲”。

1980年在湖北省安陆县唐代吴王妃杨氏墓出土了两件石质鞋形器,呈椭圆形。考古学家认为是鞋底。其正背两面中部突起,边周阴刻线条,一端有圆穿孔,形制相同,大小不一,石质坚细。一只长24厘米,可能为男鞋,另一只长22厘米,可能为女鞋。

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迁葬的王乾墓内有陶鞋一双,出土于安徽毫县机制砖瓦窑场。陶鞋长27厘米,为女鞋形制。从实用角度论,陶质完全可以用来防潮,但如此脆弱的材料是经不住体重压力的。它应该属于随葬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